![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陋室铭》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02198/0-17089542727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陋室铭》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02198/0-17089542728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了解背景,反复诵读,读出韵味,细读课文,疏通文意,精读感悟,赏析写法,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识记作家作品。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呀?破旧、窄小、偏僻。这样一间破旧的屋子,里面只容得下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让你一直住在这里,你高兴吗?肯定不高兴。但屋子的主人却不以为陋,自得其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就让我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2.资料链接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认读生字,给加点字注音。
德馨 苔痕 案牍 鸿儒
西蜀 何陋 调素琴
2.文体知识
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明确: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ing韵,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4.放慢语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对或相近,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对偶。文中还有很多对偶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同桌互助,扫除阅读障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这。
馨:德行美好。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弹素琴:弹琴。
金经:指佛经。
译文: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精读感悟,赏析写法。
1. 本文题为“陋室铭”,陋在何处?
明确: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看,环境:幽僻冷清;从“调素琴”来看,陈设:简陋朴素。
2. 作者写此铭文,要表达的是“陋室之陋”还是“陋室不陋”呢?
明确:要表达的是“陋室不陋”,从三个方面可以证明:
一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说自然环境优雅。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表明交往人物不俗。三是“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则表现作者生活情趣高雅。从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作者要表达的是“陋室不陋”。
3. “陋”与“不陋”,两相对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陋”指的是物质条件简陋,“不陋”指精神生活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表达了这一意思。
4.作者写“陋室”,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是用了类比手法。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明确: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即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在本文中,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
六、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七、作业布置
试着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描写身边的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八、板书设计: 陋室铭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解题, 整体感知, 质疑分析,讨论探究,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