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6课第1框课时作业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391550/0-17087820861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6课第1框课时作业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391550/0-17087820862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6课第1框课时作业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391550/0-17087820862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达标测试
展开【基础巩固】
1. 一个正确的判断形成的途径有( )
①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②通过学习,从已有的知识中获取间接经验来判断 ③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④对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所断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一个正确的判断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①③正确。客观实际不断变化,从已有的知识中获取间接经验有可能已经不符合客观实际,所得出的判断可能会不正确,②排除。④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排除。
2. 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 )
A.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B.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C.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D.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答案】A 【解析】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A正确。B、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3.“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行为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行为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个推理是错误的。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理结构是影响结论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 ②推理结构不正确的推理就是无效的推理 ③形式逻辑研究每一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 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推理表明推理结构不正确的推理就是无效的推理,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②④符合题意。推理结构正确,结论不一定正确,推理结构不是影响结论正确与否的唯一因素,①错误。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一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③错误。
4.《淮南子·说山训》有云:“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些说法表明( )
①推理的结果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 ②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事物的性质 ③学会推理有利于人们获得新知识 ④思考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但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过程,①错误。推理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推理结果,但不会直接影响事物的性质,②错误。“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些说法表明思考体现了“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学会推理有利于人们获得新知识,③④符合题意。
5.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关于演绎推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B.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C.演绎推理中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
D.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能够确保人们思维的严密性
【答案】D 【解析】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确保”的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但符合题意。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其意义在于,通过推理人们可以( )
①获取新的知识,深化认识 ②界定事物的内涵与外延 ③从根本上验证思维的正确性 ④进行逻辑论证,驳斥诡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是对推理作用的正确表述。②说的是概念的作用。③说法错误,从根本上验证思维的正确性要靠实践。
【能力提升】
7.“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地球也有灭亡的那一天。”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这是由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②这种推理具有普遍的保真性,即能够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③在这种推理中,如果前提真实,而结论虚假,说明推理结构是错的 ④只要推理结构正确,就能推出真实的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地球也有灭亡的那一天”是一个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这种推理结构具有普遍的保真性,如果前提不真实,仅仅推理结构正确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①错误,②③正确。演绎推理如果前提不真实,仅仅推理结构正确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④错误。
8. 甲、乙、丙、丁4人分别掌握英、法、德、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3人会说英语,但没有一种语言是4人都会的,并且知道:
(1)没有人既会日语又会法语;
(2)甲会日语,而乙不会,但他们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交谈;
(3)丙不会德语,甲和丁交谈时,需要丙为他们做翻译;
(4)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德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B.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英语和德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C.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日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D.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法语和德语,丁会英语和日语
【答案】A 【解析】根据“甲会日语,而乙不会”,排除C、D。根据“丙不会德语”排除B。
9. 下幅漫画中完整推理过程应该是: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你周围都是蒿草,所以你长不成栋梁。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推理( )
①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②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③前提虚假,其结论不可靠 ④结论不可靠因而前提必然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周围都是蒿草长不成栋梁”的前提是一般性认识,“你长不成栋梁”的结论是特殊性认识,①正确。该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演绎推理,②错误。演绎推理要求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你周围都是蒿草,所以你长不成栋梁”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决定作用,说明前提错误,③正确。演绎推理如果结构不正确,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你长不成栋梁”这一结论不可靠,不能必然推断前提错误,即结论错误原因不唯一,④错误。
10.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进行有组织地研究演绎推理的第一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之所以重视演绎推理,是因为( )
①在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②推理结构的普遍保真性,能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③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的具体内容方面反映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 ④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之所以重视演绎推理,是因为推理结构的普遍保真性,能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需要具备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两个条件,①说法错误。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反映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③说法错误。
11.以“如果要增强企业活力,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不进行体制改革”为前提,可推出的必然结论是( )
A.不能增强企业活力
B.既要增强企业活力,又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C.能增强企业活力
D.或者增强企业活力,或者进行体制改革
【答案】A 【解析】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不进行体制改革”否定后件,所以结论一定否定前件,为“不能增强企业活力”,A正确,B、C、D错误。
12.“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一推理是合理的原因是( )
A.只要推理结论正确,不管推理结构如何,推理都是合理的
B.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就是合理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C.只要推理结构正确,不管前提判断正确与否,推理都是合理的
D.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
【答案】D 【解析】推理结构如果不正确,推理就不会合理, A错误。除了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结构还必须正确,推理才是合理的,B错误。除了推理结构正确,前提判断还必须正确,推理才是合理的,C错误。“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一推理合理的原因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D正确。
13.人们发现,32-1=8,52-1=24,72-1=48,92-1=80……等号后的数字都是8的倍数,而3、5、7……都是大于1的奇数。根据以上发现,人们推断: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类比推理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必然推理
【答案】C 【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32-1=8,52-1=24,72-1=48,92-1=80……等号后的数字都是8的倍数,而3、5、7……都是大于1的奇数,这一思维过程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C符合题意,排除A、B。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该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排除D。
14.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为了告诉人们( )
①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
②正确的思维应该怎样运用各种推理结构
③正确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
④推理的前提与推理的结论间的必然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说明了正确的思维应该怎样运用各种推理结构,正确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种推理结构的运用和运用时应遵循的规则,①④不符合题意。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材料二 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其高山的地层中有许多鱼类、贝类的化石。地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1)结合材料一,谈谈一个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什么是推理以及什么是推理结构。
【答案】(1)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如“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2)①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②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③地质学家们运用了推理的方法。“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是推理的前提,“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是推理的结论。这一推理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点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9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点一课一练</a>,共7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9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课时作业</a>,共8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401590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综合训练题</a>,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