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课后作业题
展开图二
几何模型2:多个铅笔头模型
证明思路参考几何模型1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几何模型➽➼铅笔头模型➻➸求解✬✬证明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道题:
如图1,已知点分别在上,.求的度数.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小明、小伟、小华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添加辅助线,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小明:“如图2,通过作平行线,发现,由已知可以求出的度数.”
小伟:“如图3这样作平行线,经过推理,得也能求出的度数.”
小华:∵如图4,也能求出的度数.”
请你根据小明同学所画的图形(图2),描述小明同学辅助线的做法,辅助线:______;
(2) 请你根据以上同学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的度数为_________°;
老师:“这三位同学解法的共同点,都是过一点作平行线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可以推广.”
请大家参考这三位同学的方法,使用与他们类似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点分别在上,平分若请探究与的数量关系((用含的式子表示),并验证你的结论.
【答案】(1)过点作;(2)30;(3).
【分析】(1)根据图中所画虚线的位置解答即可;
(2)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2=∠4,由EP⊥FP可得∠3+∠4=90°,即可得出∠1+∠2=90°,进而可得答案;
(3)设,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进而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
解:(1)由图中虚线可知PQ//AC,
∴小明同学辅助线的做法为过点作,
故答案为:过点作
(2)如图2,过点作,
∵AB//CD,
∴PQ//AB//CD,
∴∠1=∠3,∠2=∠4,
∵EP⊥FP,
∴∠EPF=∠3+∠4=90°,
∴∠1+∠2=90°,
∵∠1=60°,
∴∠2=30°,
故答案为:30
(3)如图,设,过点作,
∵
,即.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正确作出辅助线,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
思路点拨: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分别求出∠APE、∠CPE的度数,从而可求出∠APC的度数;
小丽的思路是:如图3,连接AC,通过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可求出∠APC的度数;
小芳的思路是:如图4,延长AP交DC的延长线于E,通过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相关知识可求出∠APC的度数.
问题解决:请从小明、小丽、小芳的思路中任选一种思路进行推理计算,你求得的∠APC的度数为 °;
问题迁移:(1)如图5,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问题解决:110°;问题迁移:(1)∠CPD=∠α+∠β,理由见分析;(2)∠CPD=∠β﹣∠α,理由见分析
【分析】小明的思路是:过P作PE∥AB,构造同旁内角,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APC=110°.
(1)过P作PE∥AD交CD于E,推出AD∥P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
(2)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BA的延长线上,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
解:小明的思路:如图2,过P作PE∥AB,
∵AB∥CD,
∴PE∥AB∥CD,
∴∠APE=180°﹣∠A=50°,∠CPE=180°﹣∠C=60°,
∴∠APC=50°+60°=110°,
故答案为:110;
(1)∠CPD=∠α+∠β,理由如下:
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2)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
理由:如图6,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CPE﹣∠DPE=∠β﹣∠α;
当P在BO之间时,∠CPD=∠α﹣∠β.
理由:如图7,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
类型二、平行线几何模型➽➼多铅笔头模型➻➸求解✬✬证明
2.(1)如图1,AM∥CN,求证:
①∠MAB+∠ABC+∠BCN=360°;
②∠MAE+∠AEF+∠EFC+∠FCN=540°;
如图2,若平行线AM与CN间有n个点,根据(1)中的结论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答案】(1)①详见分析;②详见分析;(2)猜想:若平行线间有n个点,则所有角的和为(n+1)•180°,证明详见分析
【分析】(1)①过点作BG∥AM,则AM∥CN∥BG,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BG+∠BAM=180°,∠CBG+∠BCN=180°,即可得到结论;②过E作EP∥AM,过F作FQ∥CN,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MAE+∠AEP=180°,∠FEP+∠EFQ=180°,∠CFQ+∠FCN=180°,即可得到结论;(2)过n个点作AM的平行线,则这些直线互相平行且与CN平行,即可得出所有角的和为(n+1)•180°.
解:(1)①证明:如图1,过点作BG∥AM,则AM∥CN∥BG
∴∠ABG+∠BAM=180°,∠CBG+∠BCN=180°
∴∠ABG+∠BAM+∠CBG+∠BCN=360°
∴∠MAB+∠ABC+∠BCN=360°
②如图,过E作EP∥AM,过F作FQ∥CN,
∵AM∥CN,∴EP∥FQ,
∴∠MAE+∠AEP=180°,∠FEP+∠EFQ=180°,∠CFQ+∠FCN=180°
∴∠MAE+∠AEF+∠EFC+∠FCN=180°×3=540°;
(2)猜想:若平行线间有n个点,则所有角的和为(n+1)•180°.
证明:如图2,过n个点作AM的平行线,则这些直线互相平行且与CN平行,
∴结合(1)问得:
所有角的和为(n+1)•180°.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结论.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已知AB∥CD.
(1)如图1所示,∠1+∠2= ;
(2)如图2所示,∠1+∠2+∠3= ;并写出求解过程.
(3)如图3所示,∠1+∠2+∠3+∠4= ;
(4)如图4所示,试探究∠1+∠2+∠3+∠4+⋯+∠n= .
【答案】(1)180°;(2)360°;(3)540°;(4)(n-1)×180°
【分析】(1)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答案;
(2)过点E作AB的平行线,转化成两个图1,同理可得答案;
(3)过点E,点F分别作AB的平行线,转化成3个图1,可得答案;
(4)由(2)(3)类比可得答案.
解:(1)如图1,∵AB∥CD,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故答案为:180°;
(2)如图2,过点E作AB的平行线EF,
∵AB∥CD,
∴AB∥EF,CD∥EF,
∴∠1+∠AEF=180°,∠FEC+∠3=180°,
∴∠1+∠2+∠3=360°;
(3)如图3,过点E,点F分别作AB的平行线,
类比(2)可知∠1+∠2+∠3+∠4=180°×3=540°,
故答案为:540°;
(4)如图4由(2)和(3)的解法可知∠1+∠2+∠3+∠4+…+∠n=(n-1)×180°,
故答案为:(n-1)×180°.
【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是解此题的关键.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5 相交线与平行线——锯齿模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5 相交线与平行线——锯齿模型-原卷版+解析,共12页。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4 相交线与平行线——铅笔头模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4 相交线与平行线——铅笔头模型-原卷版+解析,共18页。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3 相交线与平行线——猪蹄模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3 相交线与平行线——猪蹄模型-原卷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