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1748/0-1708309681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1748/0-17083096813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1748/0-17083096814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共8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无关的是( ) A.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表面用火烤焦 B.用石墨制作铅笔的芯 C.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褪色 D.档案材料用碳素墨水填写比用圆珠笔填写好 2.下列叙述中“碳”和“炭”两字使用正确的是( )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无定形碳;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含氧、炭二种元素的化合物;③木碳有吸附能力,焦碳常用于冶金工业;④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及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它们都能导电 C.它们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单质 D.它们都很硬 5.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3∶8 C.2∶1 D.1∶2 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橡胶里添加炭黑能增加耐磨性; ②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 ③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 ④防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气体; ⑤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 ⑥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7.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不含铅④金刚石不含金,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 C.②③ D. ①②③④ 8.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及人类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各项描述都正确的是( ) 10.用一氧化碳还原12g含有杂质的氧化铜(杂质不参加反应,而且不含铜元素),完全反应后得到8g铜,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 ) A.83.3% B.42.6% C.50% D.10% 11.一氧化碳和某一气体的混合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O2 C.H2O D.SO2 12.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的质量比( ) A.14:11 B.11:14 C.7:11 D.11:7 1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焦炭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化铜 14.已知甲为固体,乙、丙、丁为气体,它们相互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丁,则甲可能是 ( ) A.氧化铜 B.铁 C.碳酸钙 D.碳 二、实验题 15.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反应的实验装置相同; ③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④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16.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一套气体发生收集装置,以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器,则Ⅰ的a仪器中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b仪器加入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装置Ⅱ中从____________管口进气即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器,则Ⅰ中a仪器可加入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如果制H2则Ⅱ中从_______________管口进气即可收集H2. 17.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18.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 a.O2和炭粉 b.CO和CuO c.CO2和CuO d.O2和CuO 三、计算题 19.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25g,跟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得到33gCO2。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_______________。 20.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036《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解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碳素墨水、墨、烧焦的木桩(均主要含有碳)都能长期保持不变。用石墨制作铅笔的芯,是利用它质软,写字能留下字迹,与单质碳稳定性(化学性质)无关。 2. 【答案】D 【解析】“碳”与“炭”有所不同。“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指所有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炭”仅是某些含无定形碳的物质名称。如木炭、焦炭、炭黑和活性炭。一般的炭除含碳元素外都还含少量杂质 3. 【答案】D 【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由于排列的方式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种单质,所以A,B是错误的。金刚石是无色正四面体结构,不是黑色晶体,C也是错误的。金刚石和石墨虽然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但组成的元素相同,化学式相同,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 【答案】A 【解析】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使它们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如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质软。又因为金刚石、石墨、C60能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所以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5. 【答案】C 【解析】比较化学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各有24份质量的碳参加反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是64份和32份。应选C。 6. 【答案】D 【解析】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所以④错,制糖工业用活性炭来脱色,因此⑤错。 7. 【答案】D 【解析】水银是液态汞(Hg),不是银(Ag);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O2),不是冰(H2O);铅笔中含石墨的成分(C),不含铅(Pb);金刚石的成分是碳(C),不含金(Au)。 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C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说明CO2不具有酸性;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加热能分解,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D符合题意。 9. 【答案】C 【解析】A中,二氧化碳没有酸性;B中,高温煅烧碳酸钙应为分解反应,一氧化碳燃烧应为化合反应; D中,大理石应为混合物。 10. 【答案】A 【解析】 根据CO+CuOCu+CO2计算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11. 【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1%,混合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根据算术平均值原理,另一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55%,经计算二氧化硫含氧50%小于55%符合要求。 12. 【答案】A 【解析】 设混合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m1、m2, 根据Ca(OH)2+CO2=CaCO3↓+H2O可得到关系式:44 : 100 = m2 :(m1+m2),解得m1:m2=14:11。 13. 【答案】B 【解析】氧气和焦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焦炭可以还原氧化铜。 14. 【答案】D 【解析】 此题看起来无从入手,使人感到茫然,实际上这是一道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的试题 。 初中常见的气体有H2、CO、CO2、O2、CH4等。 从选项中再进行分析,能与CuO反应的气体有H2和CO,能与铁反应的气体只有O2, 由此可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排除C项;其次排除B项(因Fe3O4为固体,不合题意); 第三排除CuO,无论H2还是CO还原CuO都生成两种物质。 能与碳(C)反应的有O2和CO2。所以乙为O2、丙为CO2,几个反应分别表示为: 即甲为C,乙为O2,丙为CO2,丁为CO。 15. 【答案】①② 【解析】氢气、木炭、一氧化碳比较:三种物质化学性质很相似,都具有还原性;H2、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反应条件不同,木炭需高温;氢气、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不同,木炭因高温条件需用酒精喷灯等,一氧化碳因有毒性在实验中要有处理尾气的方法和装置。 16. 【答案】 (1)双氧水 二氧化锰 2H2O22H2O+O2↑ c (2)稀盐酸 碳酸钙 d 【解析】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器,则为固体与液体反应,则Ⅰ的a仪器中可加入双氧水,b仪器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装置Ⅱ中从c管口进气即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器,则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则Ⅰ中a仪器可加入稀盐酸,b中加入碳酸钙.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知答案,则如果制H2则Ⅱ中从d管口进气即可收集H2。 17.【答案】 (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氢气或氧气 (2)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灭火 (3)c端 【解析】 (1)图中a是长颈漏斗;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 CaCl2+CO2↑+H2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C中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根据提供的信息: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从C端进,以排净瓶底的空气。 18. 【答案】a、b 【解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分析实验过程,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CO2、HCl、SO2……),也不是碱性气体(NH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CuO粉末的混合物,依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的O2和炭粉或CO和CuO粉末。 19. 【答案】36% 【解析】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3g×12÷44=9g,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25g=36%。 20. 【答案】82.2% 【解析】 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8g, 因此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45g-8g)/45g×100%=82.2%。A.物质与其性质木炭——可燃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 二氧化碳——酸性 B.反应与反应类型高温煅烧碳酸钙——化合反应一氧化碳燃烧——分解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化合反应C.物质与其用途金刚石——刻画玻璃石墨——作电极活性炭——除臭味D.物质与其分类碳——单质二氧化碳——化合物大理石—纯净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无关的是( ) A.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表面用火烤焦 B.用石墨制作铅笔的芯 C.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褪色 D.档案材料用碳素墨水填写比用圆珠笔填写好 2.下列叙述中“碳”和“炭”两字使用正确的是( )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无定形碳;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含氧、炭二种元素的化合物;③木碳有吸附能力,焦碳常用于冶金工业;④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及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它们都能导电 C.它们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单质 D.它们都很硬 5.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3∶8 C.2∶1 D.1∶2 6.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橡胶里添加炭黑能增加耐磨性; ②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 ③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 ④防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气体; ⑤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 ⑥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7.①水银不是银②干冰不是冰③铅笔不含铅④金刚石不含金,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 C.②③ D. ①②③④ 8.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9.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及人类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各项描述都正确的是( ) 10.用一氧化碳还原12g含有杂质的氧化铜(杂质不参加反应,而且不含铜元素),完全反应后得到8g铜,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 ) A.83.3% B.42.6% C.50% D.10% 11.一氧化碳和某一气体的混合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O2 C.H2O D.SO2 12.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的质量比( ) A.14:11 B.11:14 C.7:11 D.11:7 1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焦炭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化铜 14.已知甲为固体,乙、丙、丁为气体,它们相互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丁,则甲可能是 ( ) A.氧化铜 B.铁 C.碳酸钙 D.碳 二、实验题 15.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反应的实验装置相同; ③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④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16.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一套气体发生收集装置,以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器,则Ⅰ的a仪器中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b仪器加入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装置Ⅱ中从____________管口进气即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器,则Ⅰ中a仪器可加入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如果制H2则Ⅱ中从_______________管口进气即可收集H2. 17.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18.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 a.O2和炭粉 b.CO和CuO c.CO2和CuO d.O2和CuO 三、计算题 19.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25g,跟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得到33gCO2。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_______________。 20.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036《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解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碳素墨水、墨、烧焦的木桩(均主要含有碳)都能长期保持不变。用石墨制作铅笔的芯,是利用它质软,写字能留下字迹,与单质碳稳定性(化学性质)无关。 2. 【答案】D 【解析】“碳”与“炭”有所不同。“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指所有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炭”仅是某些含无定形碳的物质名称。如木炭、焦炭、炭黑和活性炭。一般的炭除含碳元素外都还含少量杂质 3. 【答案】D 【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由于排列的方式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种单质,所以A,B是错误的。金刚石是无色正四面体结构,不是黑色晶体,C也是错误的。金刚石和石墨虽然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但组成的元素相同,化学式相同,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 【答案】A 【解析】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使它们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如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质软。又因为金刚石、石墨、C60能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所以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5. 【答案】C 【解析】比较化学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各有24份质量的碳参加反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是64份和32份。应选C。 6. 【答案】D 【解析】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所以④错,制糖工业用活性炭来脱色,因此⑤错。 7. 【答案】D 【解析】水银是液态汞(Hg),不是银(Ag);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O2),不是冰(H2O);铅笔中含石墨的成分(C),不含铅(Pb);金刚石的成分是碳(C),不含金(Au)。 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C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说明CO2不具有酸性;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加热能分解,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D符合题意。 9. 【答案】C 【解析】A中,二氧化碳没有酸性;B中,高温煅烧碳酸钙应为分解反应,一氧化碳燃烧应为化合反应; D中,大理石应为混合物。 10. 【答案】A 【解析】 根据CO+CuOCu+CO2计算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11. 【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1%,混合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根据算术平均值原理,另一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55%,经计算二氧化硫含氧50%小于55%符合要求。 12. 【答案】A 【解析】 设混合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m1、m2, 根据Ca(OH)2+CO2=CaCO3↓+H2O可得到关系式:44 : 100 = m2 :(m1+m2),解得m1:m2=14:11。 13. 【答案】B 【解析】氧气和焦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焦炭可以还原氧化铜。 14. 【答案】D 【解析】 此题看起来无从入手,使人感到茫然,实际上这是一道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的试题 。 初中常见的气体有H2、CO、CO2、O2、CH4等。 从选项中再进行分析,能与CuO反应的气体有H2和CO,能与铁反应的气体只有O2, 由此可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排除C项;其次排除B项(因Fe3O4为固体,不合题意); 第三排除CuO,无论H2还是CO还原CuO都生成两种物质。 能与碳(C)反应的有O2和CO2。所以乙为O2、丙为CO2,几个反应分别表示为: 即甲为C,乙为O2,丙为CO2,丁为CO。 15. 【答案】①② 【解析】氢气、木炭、一氧化碳比较:三种物质化学性质很相似,都具有还原性;H2、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反应条件不同,木炭需高温;氢气、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不同,木炭因高温条件需用酒精喷灯等,一氧化碳因有毒性在实验中要有处理尾气的方法和装置。 16. 【答案】 (1)双氧水 二氧化锰 2H2O22H2O+O2↑ c (2)稀盐酸 碳酸钙 d 【解析】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器,则为固体与液体反应,则Ⅰ的a仪器中可加入双氧水,b仪器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装置Ⅱ中从c管口进气即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器,则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则Ⅰ中a仪器可加入稀盐酸,b中加入碳酸钙.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知答案,则如果制H2则Ⅱ中从d管口进气即可收集H2。 17.【答案】 (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氢气或氧气 (2)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灭火 (3)c端 【解析】 (1)图中a是长颈漏斗;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 CaCl2+CO2↑+H2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C中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根据提供的信息: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从C端进,以排净瓶底的空气。 18. 【答案】a、b 【解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分析实验过程,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CO2、HCl、SO2……),也不是碱性气体(NH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CuO粉末的混合物,依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的O2和炭粉或CO和CuO粉末。 19. 【答案】36% 【解析】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3g×12÷44=9g,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25g=36%。 20. 【答案】82.2% 【解析】 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8g, 因此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45g-8g)/45g×100%=82.2%。A.物质与其性质木炭——可燃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 二氧化碳——酸性 B.反应与反应类型高温煅烧碳酸钙——化合反应一氧化碳燃烧——分解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化合反应C.物质与其用途金刚石——刻画玻璃石墨——作电极活性炭——除臭味D.物质与其分类碳——单质二氧化碳——化合物大理石—纯净物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