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共29页。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雷阵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更早 B.闪电后发先至C.人的眼睛长在鼻子前面 D.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2.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3.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4.下列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筷子“折断” C.树下光斑 D.雨后彩虹5.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水中的倒影6.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8.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9.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向前走时,彼此是运动的B.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C.演员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上发生漫反射10.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C.工人工作时佩戴防滑手套是为了减小摩擦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0.5m11.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4.4m,大小不变C.2.2m,大小不变 D.2m,像变小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让像直接呈现在茶色玻璃板上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D.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13.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14.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15.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折射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17.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通信光缆﹣﹣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B.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C.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核电站﹣﹣核能转化内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1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19.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30°B.45°C.55°D.60°20.在一个水深为2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m的空中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m处B.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C.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D.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8分):21.太阳发出的光,大约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22.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 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23.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 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光线“原路”返回,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24.汕尾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白天,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可以看成一块 镜,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 (选填“实像”“虚像”或“影子”)。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绕轴沿 时针方向转动。2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界面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27.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其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28.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 m。三、作图题(第29题、30题各2分,第31~34题各4分,共6小题,共计20分):29.如图所示,跟镜面成30°角的入射光线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30.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31.移动验光车以其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被消费者称为“车轮上的眼镜店”。如图为验光车内小明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像及光路图。3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34.如图所示,从水下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2)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5)表中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用汉字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36.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前放棋子A,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根据 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改变A的位置,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6)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3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E、F可以绕ON轴转动。(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A.法线方向 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2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3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a、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b、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4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总计题数2086337小题分数40182022100分得分入射角30°40°60°反射角30°40°60°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雷阵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更早 B.闪电后发先至C.人的眼睛长在鼻子前面 D.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答案】D【解析】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选:D。2.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答案】C【解析】解: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光是实际存在的,而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故C正确。故选:C。3.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A、“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起舞弄清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错误。故选:A。4.下列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筷子“折断” C.树下光斑 D.雨后彩虹【答案】C【解析】解: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树下光斑,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彩虹是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5.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水中的倒影【答案】D【解析】解:A、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与题意不符。B、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小猫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猫叉鱼时应对准鱼的下方叉才可以叉到鱼,故B与题意不符;C、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与题意不符;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答案】A【解析】解: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A、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形成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BC、日食现象和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答案】C【解析】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所以人感觉水洼处比较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人感觉地面比较暗;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答案】A【解析】解: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很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1)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进入眼睛的较多,所以水潭处是亮的,陆地看上去是暗的;(2)背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前方,没有进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水潭处是暗的,陆地看上去是亮的。故选:A。9.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向前走时,彼此是运动的B.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C.演员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上发生漫反射【答案】B【解析】解:A、当演员们动作整体向前走时,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但是相对于彼此是静止的,故A错误;B、舞台的地屏光滑,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完整的,但能否看到完整的像取决于观察角度,故C错误;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们的像,是因为地屏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C.工人工作时佩戴防滑手套是为了减小摩擦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0.5m【答案】D【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B、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B错误;C、佩戴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为0.5m,故D正确;故选:D。11.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4.4m,大小不变C.2.2m,大小不变 D.2m,像变小【答案】B【解析】解: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m=2.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选:B。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让像直接呈现在茶色玻璃板上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D.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答案】B【解析】解: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便进行后面实验,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故选:B。13.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小丑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ABD、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ABD错;C、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C正确。故选:C。14.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解: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而且没有发生折射,B图没有发生折射,C图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只有D正确。故选D。15.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折射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解: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D、虽然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16.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解: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实现的,故A错误;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B正确;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故选:B。17.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通信光缆﹣﹣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B.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C.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核电站﹣﹣核能转化内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解:A、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故A正确。B、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C错误。D、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故选:C。1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答案】D【解析】解: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45°,则入射角减小15°,因为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会逆时针转动了15°,镜面也逆时针转动15°,故D正确。故选:D。19.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30°B.45°C.55°D.60°【答案】B【解析】解:作出光路示意图: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1=30°光从液体射向空气时的入射角为∠3=∠2=3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这时的折射角∠4=45°故选:B。20.在一个水深为2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m的空中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m处B.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C.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D.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向下运动,运动员在水面下的像也要以5m/s的速度向上运动,如果以运动员为参照物,他们的距离每秒钟靠近了10m,所以相对于运动员本人,其像的速度是10m/s,方向向上;像与物的大小总是相同的。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8分):21.太阳发出的光,大约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答案】3×108;1.5×108。【解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依据题意可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c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答案为:3×108;1.5×108。22.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 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答案】同种均匀介质中;倒立。【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中;倒立。23.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 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光线“原路”返回,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答案】垂直;平行。【解析】解:通过图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图所示:当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OM⊥ON,所以∠OBC+∠OCB=90°,因此∠ABM+∠DCN=90°,所以∠ABC+∠BCD=180°﹣∠ABM﹣∠OBC+180°﹣∠OCB﹣∠DCN=360°﹣180°=180°,所以AB∥CD。因此若平行光照射到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将反向射回,即光线从哪里来,将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平行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故答案为:垂直;平行。24.汕尾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白天,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可以看成一块 镜,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 (选填“实像”“虚像”或“影子”)。【答案】平面;反射;虚像。【解析】解: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平面;反射;虚像。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绕轴沿 时针方向转动。【答案】虚;16;顺。【解析】解: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明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小明镜中的像也垂直镜面移动8cm,那么他与像的距离改8cm+8cm=16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应让平面镜倾斜一些,绕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故答案为:虚;16;顺。2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界面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答案】30;玻璃。【解析】解:由光路图可知,∠BOM=60°,等于∠AON,左∠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所以MN为界面,GH为法线;则又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则入射角∠AOG=90°﹣60°=30°,因为∠AOG<∠COH,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即界面左侧是玻璃。故答案为:30;玻璃。27.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其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答案】色散;绿。【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故答案为:色散;绿。28.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 m。【答案】虚像;1.2。【解析】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若光斑P向左移动到A点,如下图所示,则说明水位上升了。由题知PA=CO=2.4m,因为从S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则△CF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EF=12CO=12×2.4m=1.2m,即水位升高了1.2m。故答案为:虚像;1.2。三、作图题(第29题、30题各2分,第31~34题各4分,共6小题,共计20分):29.如图所示,跟镜面成30°角的入射光线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反射角也等于60°,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30.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因为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所以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90°=15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75°.如图所示:31.移动验光车以其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被消费者称为“车轮上的眼镜店”。如图为验光车内小明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像及光路图。【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3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分别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3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4.如图所示,从水下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A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相当于A点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A′,连接BA′,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再分别连接OA、OB、OC,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2)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5)表中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用汉字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答案】(1)漫;(2)不能;在;(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D;(5)等于;20°。【解析】解:(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3)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AO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D;(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入射角为90°﹣70°=20°,则反射角为20°。故答案为:(1)漫;(2)不能;在;(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D;(5)等于;20°。36.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前放棋子A,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根据 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改变A的位置,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6)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答案】(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等效替代法;(3)②;光屏上看不到棋子的像;(4)相等;(5)能;偏高;(6)不随。【解析】解:(1)实验时,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如图所示),应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个棋子的像,故按照图甲中①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为了防止玻璃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影响实验效果,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的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为了区别所成的虚像应在②处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根据图乙可知,A和A′、B和B′、C和C′都是关于玻璃板所在位置对称的,则可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棋子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偏高;(6)玻璃门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在玻璃门上,所以门自动平移打开,她在玻璃门中的像不随门平移。故答案为:(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等效替代法;(3)②;光屏上看不到棋子的像;(4)相等;(5)能;偏高;(6)不随。3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E、F可以绕ON轴转动。(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A.法线方向 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2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3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a、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b、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4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答案】(1)粗糙的;(2)C;(3)0°;(4)BC;(6)a、不会;b、见解答。【解析】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C;(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时,说明入射光线是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0°;(4)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但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法线方向不变(垂直于镜面),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反射光线方向改变,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入射角度数改变、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都不改变,故选BC;(6)a、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b、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最终要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传播方向不变,其大致路径如下图:故答案为:(1)粗糙的;(2)C;(3)0°;(4)BC;(6)a、不会;b、见解答。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总计题数2086337小题分数40182022100分得分入射角30°40°60°反射角30°40°60°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雷阵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更早 B.闪电后发先至C.人的眼睛长在鼻子前面 D.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2.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3.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4.下列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筷子“折断” C.树下光斑 D.雨后彩虹5.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水中的倒影6.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8.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9.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向前走时,彼此是运动的B.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C.演员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上发生漫反射10.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C.工人工作时佩戴防滑手套是为了减小摩擦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0.5m11.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4.4m,大小不变C.2.2m,大小不变 D.2m,像变小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让像直接呈现在茶色玻璃板上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D.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13.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14.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15.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折射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17.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通信光缆﹣﹣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B.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C.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核电站﹣﹣核能转化内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1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19.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30°B.45°C.55°D.60°20.在一个水深为2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m的空中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m处B.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C.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D.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8分):21.太阳发出的光,大约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22.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 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23.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 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光线“原路”返回,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24.汕尾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白天,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可以看成一块 镜,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 (选填“实像”“虚像”或“影子”)。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绕轴沿 时针方向转动。2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界面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27.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其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28.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 m。三、作图题(第29题、30题各2分,第31~34题各4分,共6小题,共计20分):29.如图所示,跟镜面成30°角的入射光线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30.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31.移动验光车以其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被消费者称为“车轮上的眼镜店”。如图为验光车内小明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像及光路图。3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34.如图所示,从水下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2)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5)表中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用汉字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36.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前放棋子A,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根据 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改变A的位置,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6)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3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E、F可以绕ON轴转动。(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A.法线方向 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2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3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a、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b、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4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总计题数2086337小题分数40182022100分得分入射角30°40°60°反射角30°40°60°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雷阵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闪电发生的更早 B.闪电后发先至C.人的眼睛长在鼻子前面 D.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答案】D【解析】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选:D。2.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答案】C【解析】解: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光是实际存在的,而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故C正确。故选:C。3.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A、“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起舞弄清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错误。故选:A。4.下列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筷子“折断” C.树下光斑 D.雨后彩虹【答案】C【解析】解: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树下光斑,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彩虹是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5.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放大镜的游戏 B.小猫叉鱼游戏 C.手影游戏 D.水中的倒影【答案】D【解析】解:A、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与题意不符。B、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小猫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猫叉鱼时应对准鱼的下方叉才可以叉到鱼,故B与题意不符;C、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与题意不符;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答案】A【解析】解: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A、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形成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BC、日食现象和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答案】C【解析】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所以人感觉水洼处比较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人感觉地面比较暗;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和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潭【答案】A【解析】解: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很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1)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进入眼睛的较多,所以水潭处是亮的,陆地看上去是暗的;(2)背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前方,没有进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水潭处是暗的,陆地看上去是亮的。故选:A。9.舞蹈《朱鹮》飘逸灵动,静谧梦幻,演员对朱鹮的演绎惟妙惟肖,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向前走时,彼此是运动的B.舞台上的地屏光滑平整,相当于一个个平面镜C.演员在每块地屏上所成的像都是不完整的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的像,说明光照到地屏上发生漫反射【答案】B【解析】解:A、当演员们动作整体向前走时,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但是相对于彼此是静止的,故A错误;B、舞台的地屏光滑,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像一定是完整的,但能否看到完整的像取决于观察角度,故C错误;D、我们能从地屏上看到演员们的像,是因为地屏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C.工人工作时佩戴防滑手套是为了减小摩擦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0.5m【答案】D【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B、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B错误;C、佩戴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为0.5m,故D正确;故选:D。11.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4.4m,大小不变C.2.2m,大小不变 D.2m,像变小【答案】B【解析】解: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m=2.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选:B。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让像直接呈现在茶色玻璃板上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D.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答案】B【解析】解: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便进行后面实验,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故选:B。13.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小丑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ABD、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ABD错;C、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C正确。故选:C。14.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解: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而且没有发生折射,B图没有发生折射,C图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只有D正确。故选D。15.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折射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解: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D、虽然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16.如图是一款5G测温巡逻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提高了防疫效率,成为“新晋网红”。下列关于该型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实现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解: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实现的,故A错误;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B正确;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5G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故选:B。17.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通信光缆﹣﹣光在光导纤维的内壁多次反B.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C.验钞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核电站﹣﹣核能转化内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解:A、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多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故A正确。B、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C错误。D、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故选:C。1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答案】D【解析】解: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即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45°,则入射角减小15°,因为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会逆时针转动了15°,镜面也逆时针转动15°,故D正确。故选:D。19.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A.30°B.45°C.55°D.60°【答案】B【解析】解:作出光路示意图: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2=∠1=30°光从液体射向空气时的入射角为∠3=∠2=3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这时的折射角∠4=45°故选:B。20.在一个水深为2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m的空中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m处B.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C.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D.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向下运动,运动员在水面下的像也要以5m/s的速度向上运动,如果以运动员为参照物,他们的距离每秒钟靠近了10m,所以相对于运动员本人,其像的速度是10m/s,方向向上;像与物的大小总是相同的。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小题,共计18分):21.太阳发出的光,大约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答案】3×108;1.5×108。【解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依据题意可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c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答案为:3×108;1.5×108。22.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 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答案】同种均匀介质中;倒立。【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中;倒立。23.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 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光线“原路”返回,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答案】垂直;平行。【解析】解:通过图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图所示:当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OM⊥ON,所以∠OBC+∠OCB=90°,因此∠ABM+∠DCN=90°,所以∠ABC+∠BCD=180°﹣∠ABM﹣∠OBC+180°﹣∠OCB﹣∠DCN=360°﹣180°=180°,所以AB∥CD。因此若平行光照射到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将反向射回,即光线从哪里来,将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是由相互平行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故答案为:垂直;平行。24.汕尾品清湖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白天,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可以看成一块 镜,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是 (选填“实像”“虚像”或“影子”)。【答案】平面;反射;虚像。【解析】解: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平面;反射;虚像。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可以让平面镜绕轴沿 时针方向转动。【答案】虚;16;顺。【解析】解: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明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小明镜中的像也垂直镜面移动8cm,那么他与像的距离改8cm+8cm=16cm;为了让他站着就能看到镜中脚的像,应让平面镜倾斜一些,绕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故答案为:虚;16;顺。2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界面左侧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答案】30;玻璃。【解析】解:由光路图可知,∠BOM=60°,等于∠AON,左∠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所以MN为界面,GH为法线;则又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则入射角∠AOG=90°﹣60°=30°,因为∠AOG<∠COH,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即界面左侧是玻璃。故答案为:30;玻璃。27.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其中红、 、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答案】色散;绿。【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故答案为:色散;绿。28.如图,为某水文站设计的检测沱江河水位的示意图。光源S与光屏MN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实像”);若光斑P向左移动了2.4m,那么,说明水位升高了 m。【答案】虚像;1.2。【解析】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光屏MN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若光斑P向左移动到A点,如下图所示,则说明水位上升了。由题知PA=CO=2.4m,因为从S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则△CF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EF=12CO=12×2.4m=1.2m,即水位升高了1.2m。故答案为:虚像;1.2。三、作图题(第29题、30题各2分,第31~34题各4分,共6小题,共计20分):29.如图所示,跟镜面成30°角的入射光线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反射角也等于60°,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30.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因为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所以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90°=15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75°.如图所示:31.移动验光车以其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被消费者称为“车轮上的眼镜店”。如图为验光车内小明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像及光路图。【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3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分别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3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三棱柱,画出光从玻璃砖右表面射出的光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34.如图所示,从水下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A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相当于A点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A′,连接BA′,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再分别连接OA、OB、OC,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2)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5)表中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用汉字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答案】(1)漫;(2)不能;在;(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D;(5)等于;20°。【解析】解:(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3)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AO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D;(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入射角为90°﹣70°=20°,则反射角为20°。故答案为:(1)漫;(2)不能;在;(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D;(5)等于;20°。36.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前放棋子A,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按照图甲中 (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根据 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改变A的位置,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6)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答案】(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等效替代法;(3)②;光屏上看不到棋子的像;(4)相等;(5)能;偏高;(6)不随。【解析】解:(1)实验时,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如图所示),应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个棋子的像,故按照图甲中①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A′;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为了防止玻璃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影响实验效果,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把与A的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为了区别所成的虚像应在②处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根据图乙可知,A和A′、B和B′、C和C′都是关于玻璃板所在位置对称的,则可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棋子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偏高;(6)玻璃门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在玻璃门上,所以门自动平移打开,她在玻璃门中的像不随门平移。故答案为:(1)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等效替代法;(3)②;光屏上看不到棋子的像;(4)相等;(5)能;偏高;(6)不随。3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E、F可以绕ON轴转动。(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3)让入射角等于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 ;A.法线方向 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2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3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a、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b、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4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答案】(1)粗糙的;(2)C;(3)0°;(4)BC;(6)a、不会;b、见解答。【解析】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C;(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时,说明入射光线是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0°;(4)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但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法线方向不变(垂直于镜面),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反射光线方向改变,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入射角度数改变、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都不改变,故选BC;(6)a、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b、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最终要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传播方向不变,其大致路径如下图:故答案为:(1)粗糙的;(2)C;(3)0°;(4)BC;(6)a、不会;b、见解答。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总计题数2086337小题分数40182022100分得分入射角30°40°60°反射角30°40°60°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