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共22页。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 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波是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4.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5.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6.许多成语对声现象都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A.声如洪钟 B.声如磬玉 C.曲高和寡 D.销声匿迹7.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8.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9.为了自己与他人健康,出门是要戴口罩的。当你戴上口罩与他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10.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11.2022年5月2日晚,《歌声里的红嫂》在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在家用电视观看演出的小明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的频率低 D.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12.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3.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丙图中,蜜蜂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丙丁中,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音调最低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1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17.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经2秒后,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1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6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480mB.640mC.960mD.1280m19.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0.1s。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 )A.大于17 m B.小于17 m C.大于34 m D.小于34 m20.郑州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匀速驶离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B.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340m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小题,共计16分):2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22.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听众靠 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3.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24.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5.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26.早自习期间,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大;为了防止打扰到旁边教室的同学们,语文老师让同学将门窗关上,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控制噪声。27.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28.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29.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四、计算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32.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车头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求:(1)火车行驶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33.在物理活动中,小华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他与活动小组的其他同学估测一根空直铁管的长度,小组中的小亮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小华同学测得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2.8s。(测量时的气温为20℃)求:(1)由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和 有关;(2)直铁管的长度;(3)若直铁管中装满水,且水温为20℃,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73333小题分数40162222100分得分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400.4②钢400.7③尼龙丝500.6④铜600.6⑤尼龙丝600.6物质温度(℃)速度(m/s)物质温度(℃)速度(m/s)空气0331水201500空气15340松木203320空气20343铁205100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 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解:A、低声细语意思是小声说话,也就是响度小,故A不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振动频率无关,故B不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不正确。故选:C。2.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C、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D、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B。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波是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答案】D【解析】解:A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故A、C错误;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D、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声波,故D正确。故选:D。4.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答案】C【解析】解: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出现回声,故A错误;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6.许多成语对声现象都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A.声如洪钟 B.声如磬玉 C.曲高和寡 D.销声匿迹【答案】C【解析】解:A、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如罄玉是指声音的音色好,故B错误;C、曲高和寡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D、销声匿迹说明物体不再振动,不会产生声音,故D错误。故选:C。7.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答案】B【解析】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B、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则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因两根弦的粗细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不合题意;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B。8.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答案】B【解析】解: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音调低,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为了自己与他人健康,出门是要戴口罩的。当你戴上口罩与他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答案】C【解析】解: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变小了,即响度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C【解析】解:诗人辨别出是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2022年5月2日晚,《歌声里的红嫂》在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在家用电视观看演出的小明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的频率低 D.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答案】D【解析】解: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是喇叭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调节电视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幅度小,故声音的响度小,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12.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解: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音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响度无关,故B错误;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3.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丙图中,蜜蜂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丙丁中,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音调最低【答案】C【解析】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C、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f=460次2s=230Hz,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3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C正确;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总质量最小,振动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答案】A【解析】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解析】解: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闹钟铃声的音量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17.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经2秒后,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答案】C【解析】解: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用的时间:t=12×2s=1s,由v=st,可得,此处的海底的深度:s=vt=1500m/s×1s=1500m。故选:C。1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6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480mB.640mC.960mD.1280m【答案】D【解析】解: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在图中占据了1格,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到接受占据了4格,即1.6s,则声信号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0.8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为:s=vt=1600m/s×0.8s=1280m。故选:D。19.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0.1s。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 )A.大于17 m B.小于17 m C.大于34 m D.小于34 m【答案】A【解析】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拍手的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为t=12×0.1s=0.05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由v=st可得,距离高墙的最短距离为s=vt=0.05s×340m/s=17m,故A正确。故选:A。20.郑州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匀速驶离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B.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340m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答案】C【解析】解:A、由v=st得,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12×0.6s=102m,故A错误;B、由v=st得,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12×1s=170m,故B错误;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t=Δt﹣t1+t2=1.5s﹣0.3s+0.5s=1.7s,故C正确;D、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时行驶的距离:s′=s2﹣s1=170m﹣102m=68m,行驶68m所用的时间:t′=t=1.7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68m1.7s=40m/s=40×3.6km/h=144km/h,144km/h大于100km/h,故超速,144km/h≠163.2km/h,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小题,共计16分):2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解:弹琴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22.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听众靠 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音色。【解析】解:(1)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可以改变弦乐器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2)不同种类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色。23.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答案】A、B、D;A、B、C。【解析】解: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相同时间内,A、B、D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答案为:A、B、D;A、B、C。24.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响度;音色。【解析】解: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频率大,声音的音调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响度;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音色。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25.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答案】超声波;信息;不能。【解析】解: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不能。26.早自习期间,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大;为了防止打扰到旁边教室的同学们,语文老师让同学将门窗关上,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控制噪声。【答案】响度;传播过程中。【解析】解:(1)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2)将门窗关上,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27.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不同;5200。【解析】解: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该现象表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sv=884m340m/s=2.6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s2t2=884m0.17s=5200m/s。故答案为:不同;5200。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28.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答案】(1)①;②;(2)④;⑤;(3)③;⑤。【解析】解:(1)研究音调跟粗细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①②两根琴弦。(2)研究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故选择④⑤两根琴弦。(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图像可知,在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弦越长,弦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表中数据知,③和⑤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③较短,音调较高。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⑤;(3)③;⑤。29.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答案】(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解析】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小时,声音的响度变小;响度的大小与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弱,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弱;(3)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答案为:(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四、计算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答案】(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是1020m;(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25m/s。【解析】解:(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s1=v声t=340m/s×3s=1020m;(2)根据题意s1+s2=2s,则火车行驶的路程:s2=2s﹣s1=2×547.5m﹣1020m=75m;火车的速度:v火=s2t=75m3s=25m/s。答:(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是1020m;(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25m/s。32.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车头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求:(1)火车行驶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答案】(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2)大桥的长度为350m;(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解析】解:(1)火车行驶的速度:v车=s1t1=200m8s=25m/s;(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25m/s×30s=750m,则大桥的长度:L桥=s2﹣L车=750m﹣400m=350m;(3)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8s=2720m,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s=12(s声﹣s1)=12×(2720m﹣200m)=1260m。答:(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2)大桥的长度为350m;(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33.在物理活动中,小华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他与活动小组的其他同学估测一根空直铁管的长度,小组中的小亮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小华同学测得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2.8s。(测量时的气温为20℃)求:(1)由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和 有关;(2)直铁管的长度;(3)若直铁管中装满水,且水温为20℃,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答案】(1)种类;温度;(2)直铁管的长度为1030m;(3)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为0.7s。【解析】解:(1)由左边三栏数据知,在不同温度的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由右边三栏数据知,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可见,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传播路程相同,由t=sv可知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少;由此可得:t空气﹣t铁=2.8s,设直铁管的长度为s,由v=st可得:sv空气−sv铁=2.8s,s343m/s−s5100m/s=2.8s,解得直铁管的长度:s=1030m;(3)声音在20℃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声在水中传播时间:t′=sv水=1030m1500m/s≈0.7s。故答案为:(1)种类;温度;(2)直铁管的长度为1030m;(3)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为0.7s。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73333小题分数40162222100分得分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400.4②钢400.7③尼龙丝500.6④铜600.6⑤尼龙丝600.6物质温度(℃)速度(m/s)物质温度(℃)速度(m/s)空气0331水201500空气15340松木203320空气20343铁205100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 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波是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4.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5.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6.许多成语对声现象都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A.声如洪钟 B.声如磬玉 C.曲高和寡 D.销声匿迹7.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8.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9.为了自己与他人健康,出门是要戴口罩的。当你戴上口罩与他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10.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11.2022年5月2日晚,《歌声里的红嫂》在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在家用电视观看演出的小明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的频率低 D.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12.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3.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丙图中,蜜蜂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丙丁中,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音调最低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1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17.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经2秒后,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1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6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480mB.640mC.960mD.1280m19.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0.1s。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 )A.大于17 m B.小于17 m C.大于34 m D.小于34 m20.郑州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匀速驶离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B.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340m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小题,共计16分):2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22.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听众靠 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3.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24.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5.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26.早自习期间,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大;为了防止打扰到旁边教室的同学们,语文老师让同学将门窗关上,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控制噪声。27.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28.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29.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四、计算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32.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车头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求:(1)火车行驶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33.在物理活动中,小华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他与活动小组的其他同学估测一根空直铁管的长度,小组中的小亮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小华同学测得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2.8s。(测量时的气温为20℃)求:(1)由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和 有关;(2)直铁管的长度;(3)若直铁管中装满水,且水温为20℃,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73333小题分数40162222100分得分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400.4②钢400.7③尼龙丝500.6④铜600.6⑤尼龙丝600.6物质温度(℃)速度(m/s)物质温度(℃)速度(m/s)空气0331水201500空气15340松木203320空气20343铁205100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 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解:A、低声细语意思是小声说话,也就是响度小,故A不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振动频率无关,故B不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不正确。故选:C。2.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C、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D、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B。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波是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答案】D【解析】解:A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故A、C错误;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D、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声波,故D正确。故选:D。4.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答案】C【解析】解: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出现回声,故A错误;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6.许多成语对声现象都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A.声如洪钟 B.声如磬玉 C.曲高和寡 D.销声匿迹【答案】C【解析】解:A、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如罄玉是指声音的音色好,故B错误;C、曲高和寡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D、销声匿迹说明物体不再振动,不会产生声音,故D错误。故选:C。7.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答案】B【解析】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B、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则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因两根弦的粗细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不合题意;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B。8.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答案】B【解析】解: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音调低,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为了自己与他人健康,出门是要戴口罩的。当你戴上口罩与他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答案】C【解析】解: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变小了,即响度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C【解析】解:诗人辨别出是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2022年5月2日晚,《歌声里的红嫂》在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山村剧场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在家用电视观看演出的小明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调节电视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的频率低 D.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答案】D【解析】解:A、电视里传出的歌声是喇叭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调节电视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低声伴唱演员的声带振动幅度小,故声音的响度小,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可以区分出笛子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12.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解: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音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响度无关,故B错误;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3.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B.乙图中,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丙图中,蜜蜂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D.丙丁中,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音调最低【答案】C【解析】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C、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f=460次2s=230Hz,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3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C正确;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最右边的瓶子总质量最小,振动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答案】A【解析】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解析】解: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闹钟铃声的音量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17.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经2秒后,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答案】C【解析】解: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用的时间:t=12×2s=1s,由v=st,可得,此处的海底的深度:s=vt=1500m/s×1s=1500m。故选:C。1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6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480mB.640mC.960mD.1280m【答案】D【解析】解: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4s,在图中占据了1格,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到接受占据了4格,即1.6s,则声信号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0.8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为:s=vt=1600m/s×0.8s=1280m。故选:D。19.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0.1s。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 )A.大于17 m B.小于17 m C.大于34 m D.小于34 m【答案】A【解析】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拍手的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为t=12×0.1s=0.05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由v=st可得,距离高墙的最短距离为s=vt=0.05s×340m/s=17m,故A正确。故选:A。20.郑州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匀速驶离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B.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340m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答案】C【解析】解:A、由v=st得,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12×0.6s=102m,故A错误;B、由v=st得,超声波信号第二次被汽车反射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12×1s=170m,故B错误;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t=Δt﹣t1+t2=1.5s﹣0.3s+0.5s=1.7s,故C正确;D、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时行驶的距离:s′=s2﹣s1=170m﹣102m=68m,行驶68m所用的时间:t′=t=1.7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68m1.7s=40m/s=40×3.6km/h=144km/h,144km/h大于100km/h,故超速,144km/h≠163.2km/h,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小题,共计16分):21.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解:弹琴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22.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听众靠 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音色。【解析】解:(1)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可以改变弦乐器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2)不同种类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色。23.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答案】A、B、D;A、B、C。【解析】解: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相同时间内,A、B、D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答案为:A、B、D;A、B、C。24.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响度;音色。【解析】解: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频率大,声音的音调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响度;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音色。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25.医生利用的“B超”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超声波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答案】超声波;信息;不能。【解析】解:B超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不能。26.早自习期间,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大;为了防止打扰到旁边教室的同学们,语文老师让同学将门窗关上,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控制噪声。【答案】响度;传播过程中。【解析】解:(1)学生朗诵课文时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2)将门窗关上,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27.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两声相隔2.43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不同;5200。【解析】解: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该现象表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sv=884m340m/s=2.6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t=2.6s﹣2.43s=0.17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s2t2=884m0.17s=5200m/s。故答案为:不同;5200。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共计22分):28.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 和 的琴弦。(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 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 的琴弦振动时音调高。【答案】(1)①;②;(2)④;⑤;(3)③;⑤。【解析】解:(1)研究音调跟粗细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①②两根琴弦。(2)研究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故选择④⑤两根琴弦。(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图像可知,在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弦越长,弦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由表中数据知,③和⑤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③较短,音调较高。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⑤;(3)③;⑤。29.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答案】(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解析】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当振幅变小时,声音的响度变小;响度的大小与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弱,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弱;(3)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答案为:(1)快;高;振动的快慢;(2)小;弱;(3)频率;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或声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四、计算题(第31题6分,第32题8分,第33题8分,共3小题,共计22分):3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m处鸣笛,经过3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答案】(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是1020m;(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25m/s。【解析】解:(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s1=v声t=340m/s×3s=1020m;(2)根据题意s1+s2=2s,则火车行驶的路程:s2=2s﹣s1=2×547.5m﹣1020m=75m;火车的速度:v火=s2t=75m3s=25m/s。答:(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是1020m;(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25m/s。32.如图所示,长为400m的火车从山崖沿笔直轨道匀速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短暂鸣笛,经过8s,车头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听到鸣笛经过山崖反射的回声(空气中声速取340m/s);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求:(1)火车行驶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答案】(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2)大桥的长度为350m;(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解析】解:(1)火车行驶的速度:v车=s1t1=200m8s=25m/s;(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25m/s×30s=750m,则大桥的长度:L桥=s2﹣L车=750m﹣400m=350m;(3)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8s=2720m,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s=12(s声﹣s1)=12×(2720m﹣200m)=1260m。答:(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5m/s;(2)大桥的长度为350m;(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260m。33.在物理活动中,小华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他与活动小组的其他同学估测一根空直铁管的长度,小组中的小亮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小华同学测得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2.8s。(测量时的气温为20℃)求:(1)由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和 有关;(2)直铁管的长度;(3)若直铁管中装满水,且水温为20℃,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答案】(1)种类;温度;(2)直铁管的长度为1030m;(3)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为0.7s。【解析】解:(1)由左边三栏数据知,在不同温度的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由右边三栏数据知,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可见,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传播路程相同,由t=sv可知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少;由此可得:t空气﹣t铁=2.8s,设直铁管的长度为s,由v=st可得:sv空气−sv铁=2.8s,s343m/s−s5100m/s=2.8s,解得直铁管的长度:s=1030m;(3)声音在20℃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声在水中传播时间:t′=sv水=1030m1500m/s≈0.7s。故答案为:(1)种类;温度;(2)直铁管的长度为1030m;(3)敲击声在水中传播的时间为0.7s。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73333小题分数40162222100分得分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400.4②钢400.7③尼龙丝500.6④铜600.6⑤尼龙丝600.6物质温度(℃)速度(m/s)物质温度(℃)速度(m/s)空气0331水201500空气15340松木203320空气20343铁2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