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02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一、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小结: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 。例如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等。
(2)关注物质的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3)关注物质 以及对结果的 。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收集空气: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其中为空气。
2.收集呼出的气体 :用 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导管插入集气瓶口,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①步骤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 ,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②步骤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相同滴数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 ,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③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 ,而另一块玻璃片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答案】
一、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二、难;小
外焰;出现水雾;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白烟;重新燃烧
(1)性质
(2)变化
(3)变化的过程;解释和讨论
三、2.排水
3.①无明显变化;木条熄灭;少
②无明显变化;变浑浊;多
③无明显变化;有水雾出现;多
预习检测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 、 、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 等)、解释结论、
和表达与交流等。
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 。
4、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
5、对人体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的 吸
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和 。
6、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 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7、如何用集气瓶收集室内的气体? 。
8、在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时,为何要取相同滴数的石灰水? ,这种实验的方法叫 。
【答案】
1、实验。
2、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反思评价
3、石蜡固体小颗粒。
4、水雾;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5、氧气;二氧化碳;水
6、难或不易
7、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
8、保证在其它条件相同下作对比;对比法
03
探究提升
►环节一 探究蜡烛的燃烧
问题探究1
【实验拓展】
(1)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
(2)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白烟是 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
【实验反思】
(1)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出现黑色小颗粒,该黑色小颗粒是碳的小颗粒,形成的原因是石蜡燃烧不充分。
(2)烟与雾的区别:“烟”是 固体小颗粒 ;“雾”是 液体小颗粒 。
(3)现象与结论的区别: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
要点归纳
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典例精讲
【例1】(2023春·广西南宁·八年级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小枚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于是他在参加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提出这一问题。
【提出猜想】
小枚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CO2);小帅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H2O);
小娟同学则猜测白烟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1),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2),烧杯内没有出现___________,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白烟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的猜测。
(4)若小娟的猜测正确,则蜡烛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拓展提升】
(5)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1)小枚
(2) 水珠 水蒸气
(3) 小娟 二氧化碳
(4)物理
(5) 焰心 CD
【详解】(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是为了验证白烟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可使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是为了验证小枚同学的猜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如果白烟为水蒸气,烧杯内壁上会有水珠生成,根据题干可知,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珠;故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石蜡蒸气有可燃性,被燃着的木条点燃后引燃蜡烛,为小娟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此现象可排除白烟是二氧化碳的猜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若小娟同学猜测正确,石蜡受热由固态升华成气态,成为石蜡蒸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蜡烛燃烧,焰心温度最低,因为焰心与氧气接触最少,燃烧不充分,故温度最低,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温度最高;
A、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仍有氧气,不全部为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D、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氧气浓度不足时,反应的量很少,释放的热量不能支持物质持续燃烧,故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法正确;
故选:CD。
【例2】(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2)如图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如图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答案】(1)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物理 (3) ①.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②.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析】
(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环节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问题探究1
【小结归纳】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时,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不(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如何用矿泉水瓶收集室内(或山洞里)的气体?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进入室内(或山洞里)后倒掉水,然后盖上瓶盖 (写出具体操作)。(3)在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时,为何要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保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对比,这种实验方法叫对比。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例1】(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___________(填“呼入空气”或“呼出气体”)小木条先熄灭,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B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有关;
(3)实验C所示装置取用固体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呼出气体 ②.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 (2)氧气的浓度 (3)试管破损
【解析】
(1)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
(2)由于木炭在纯氧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不剧烈这说明氧气的浓度影响着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3)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固体放入试管后缓慢直立试管,如图所示,会落到试管底使试管破损。
【例2】(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武汉某中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将瓶口 (填序号)立即用玻璃片盖好。
A. 在水下B. 移出水面后
(2)下列关于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含量探究实验,选择的试剂或仪器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比较氧气含量:带火星的木条
B.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燃着的木条
C. 比较水蒸气含量:干冷的玻璃片
(3)直接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吸气和呼气,探究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小比较。
①推测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
②若要得到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答案】(1)A (2)C
(3) ①. 缓冲,防止吸入澄清石灰水 ②. 甲中澄清石灰水几乎无明显现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在水下就立即用玻璃片盖好,故选A。
(2)A、由于空气及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用澄清石灰水,该选项不正确;
C、水蒸气遇冷液化,则可用干冷的玻璃片比较水蒸气含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C。
(3)①丙是一个空的锥形瓶,可以储存液体,则装置丙的作用是缓冲,防止吸入石灰水;
②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当吸气时,由于甲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则空气会进入甲装置中,则甲装置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乙为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甲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4
课堂总结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
3. 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题: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是否发生变化?
2.作出猜想:呼吸前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多。
3.查阅资料。
4.设计实验。
5.进行实验。
05
强化训练
1.(2023·江苏盐城·校考二模)在2023年江苏省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展示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土壤是可燃物B.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
C.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物理变化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蜡烛蒸气
【答案】A
【详解】A、“泥土蜡烛”的燃烧是石蜡沸腾后,石蜡蒸气在燃烧,土壤不是可燃物,故A符合题意;
B、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即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作用输送蜡烛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福建厦门·校考二模)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2和CO2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蜡烛燃烧初期,O2的浓度下降后又升高可能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变化
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一定浓度的CO2
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答案】D
【详解】A、瓶内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随着参与燃烧而逐渐降低,符合曲线1的变化,二氧化碳浓度随着燃烧的进行而逐渐升高,符合曲线2的变化,结合图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燃烧放热又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因此O2的浓度下降后又升高可能原因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 CO2导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15.6%、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8%时蜡烛不再燃烧,故燃着的蜡烛不能在浓度为 15%O2、5%CO2和 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
B.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D.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B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故选B。
4.小维同学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B.设计方案
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答案】C
【解析】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具体的实验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
5.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通入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氧气
B.通过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Y的体积分数在1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答案】C
【解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氧气的含量减小,X表示氧气,A项正确;通过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C项错误;Y的体积分数在1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D项正确。
6.(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根据各部分的碳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用木条蘸取少量浓硫酸,木条会变黑,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7.(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在“点燃蜡烛”的活动与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发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B.产生火焰并放出热量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D.玻璃管另一端出现白烟
【答案】A
【详解】A、点燃蜡烛的探究中,蜡烛受热熔化、遇冷凝结是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错误;
B、蜡烛燃烧产生火焰并放热,正确;
C、根据分析A,C说法,正确;
D、将玻璃管斜插入蜡烛火焰的焰心处,未燃烧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在另一端遇冷形成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正确。
故选:A。
8.(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校考期中)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前后蜡烛质量不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
【答案】C
【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即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水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蜡烛的质量小于反应前蜡烛的质量,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额质量和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故D错误;
故选C。
9.(2023·江苏常州·校联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B.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体积分数为84%
C.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D.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蜡烛耗氧量较多
【答案】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化 ,因为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4%时,蜡烛停止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0%时,红磷燃烧停止,所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10%,二者都停止燃烧,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 ,蜡烛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4%,红磷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因此红磷耗氧量较多,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图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比装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A、B两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
【解析】(1)在A装置中,人通过短管吸气,空气通过长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是可用于吸气并作为对比的装置;
(2)吸气、呼气完成后,A、B两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B瓶,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11.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Ⅱ.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_______
【答案】 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解析】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12.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1)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推测硫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由此可知,气态物质燃烧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烧有黑烟出现了,原因是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_____。
(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同时可排除假设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蜡烛燃烧产生白烟是_________变化。
【答案】(1)气态 (2) ①. 沸点 ②. 有
(3) ①. < ②. 炭黑
(4) ①. 水蒸气 ②. 物理
【解析】
(1)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故答案为:气态。
(2)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故答案为:沸点;有。
(3)硫燃烧时有火焰产生,故硫燃烧时的温度高于其沸点;由此可知,气态物质燃烧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烧有黑烟出现了,原因是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
(4)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只是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故蜡烛燃烧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2.发展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
3.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
1.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能在指导下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会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
3.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学习集气瓶的使用和排水法收集气体。
4.知道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异。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气味, 溶于水,密度比水
燃着时
火焰分为三层,分别称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温度最高。干燥烧杯 ,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内液体 ,推测蜡烛燃烧生成 。
熄灭后
蜡烛熄灭后有 产生,点燃白烟后蜡烛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前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蜡烛外观
白色,固态
石蜡的硬度:大(填“大”或“小”)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溶解性:难溶于水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小刀切割
感觉软(填“软”或“硬”)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取一小块投入盛水的烧杯中
石蜡浮(填“沉”或“浮”)于水
点燃蜡烛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观察蜡烛状态的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的熔点较低(47~64℃)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观察火焰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与外层火焰接触的火柴梗烧焦最严重
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蜡烛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吹灭蜡烛
有白烟产生
白烟具有可燃性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火柴点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的样品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空气: 木条继续燃烧 ;
呼出气体: 木条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低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 无明显现象 ;
呼出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 高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 出现水珠 ;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 无明显现象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高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少
多
少
呼出的气体
多
少
多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少
多
少
呼出的气体
多
少
多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
②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消石灰水变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
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火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6课水的组成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6课水的组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水的净化精品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5课水的净化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5课水的净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课题3 元素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a href="/hx/tb_c98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优秀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课元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课元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