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2229/0-17064999471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2229/0-1706499947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2229/0-17064999471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共10页。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简单的统计活动》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认识方格统计图。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统计情况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提出是较为恰当的。基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是一个各自独立又统一的整体,针对这三个环节,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收集数据的意识,且在整理数据时,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别人整理数据的方法,但自己操作却很困难。因此,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整理数据,激发学生操作的需求十分重要。所以本节课基于学生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初步理解,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确立以下目标,让学生在其活动过程中培养数据意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统计表或方格统计图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理解统计表中“合计”的含义。2.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与作用,发展数据意识。3.结合实例,熟悉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增强统计意识,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方格统计图呈现整理的结果,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过程。难点:对统计表和方格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教学设计复习引入教师谈话引入:孩子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你还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吗?(会)1.请学生说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2.请学生将这些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设计意图】出示三只小猫第一天钓鱼情况,以旧知回顾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对简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体验,为新课稍复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探索新知1.出示三只小猫第二天钓鱼情况的情景图。(1)观察图片,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观察图片,指出信息。【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同学们的童趣故事:三只小猫第二天钓鱼情况,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是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信息的有效途径。2.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教师追问:像这样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还能像刚才那样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吗?师小结: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以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用统计表记录。【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尝试填表的过程。学生独立的解读统计表,理解表中的信息,再根据情境图的数据,逐一填入表 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读表和填表,体验到统计表的简洁性,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统计表的相关知识。3.认识合计对比两张统计表,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问:合计是什么意思呢?请学生回答。小结:合计就是将前面几项数据合并起来,表示一共是多少。【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对“合计”的理解,从多方面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优点。4.认识方格统计图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记录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记录呢?指名说。师问:除了用统计表,在二年级时我们还学习过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理数据的方式,你能根据统计表涂色完成统计图吗?汇报展示:学生将绘制好的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教师随机提问。图上一格表示多少?师小结:他们的汇报很清晰,并且涂的时候都是把一格表示一条鱼,同学们你们比一比这些作品,你喜欢哪幅作品呢?(生生评价)像这样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过程就是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抽象出方格统计图,初步认识简单的方格统计图,在认识方格统计图,重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方格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理解一格表示1个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5.分析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分析数据,能完成下面的问题吗?像这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分析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数据的分析,也便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丰富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初步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和作用。6.对比统计表和方格子统计图(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师小结:看来大家都认为统计表是用数字在统计,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格统计图是方格统计,能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在比较中,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方格统计图、统计表在统计数据中的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进行过渡。练习反馈1.看统计表,完成方格统计图。(1)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2)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汇报答案。2.生活中的统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再请小组汇报交流。追问:观察你们的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如果再加入7位老师,统计结果会怎么样?【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统计表、图,因此,第1题属于综合运用的题,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并解决问题,同时渗透环境教育。第2题通过对1个小组的同学放学回家的方式的统计,巩固已经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这2道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感悟统计数据的随机性。总结评价师:说说看,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整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倾听别人的回答过程中梳理、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思辨和分析中再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活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简单的统计活动》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认识方格统计图。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统计情况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提出是较为恰当的。基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是一个各自独立又统一的整体,针对这三个环节,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收集数据的意识,且在整理数据时,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别人整理数据的方法,但自己操作却很困难。因此,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整理数据,激发学生操作的需求十分重要。所以本节课基于学生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初步理解,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确立以下目标,让学生在其活动过程中培养数据意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统计表或方格统计图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理解统计表中“合计”的含义。2.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与作用,发展数据意识。3.结合实例,熟悉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增强统计意识,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方格统计图呈现整理的结果,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过程。难点:对统计表和方格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教学设计复习引入教师谈话引入:孩子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你还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吗?(会)1.请学生说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2.请学生将这些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设计意图】出示三只小猫第一天钓鱼情况,以旧知回顾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对简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体验,为新课稍复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探索新知1.出示三只小猫第二天钓鱼情况的情景图。(1)观察图片,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观察图片,指出信息。【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同学们的童趣故事:三只小猫第二天钓鱼情况,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是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信息的有效途径。2.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教师追问:像这样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还能像刚才那样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吗?师小结: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以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用统计表记录。【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尝试填表的过程。学生独立的解读统计表,理解表中的信息,再根据情境图的数据,逐一填入表 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读表和填表,体验到统计表的简洁性,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统计表的相关知识。3.认识合计对比两张统计表,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问:合计是什么意思呢?请学生回答。小结:合计就是将前面几项数据合并起来,表示一共是多少。【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对“合计”的理解,从多方面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优点。4.认识方格统计图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记录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记录呢?指名说。师问:除了用统计表,在二年级时我们还学习过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理数据的方式,你能根据统计表涂色完成统计图吗?汇报展示:学生将绘制好的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教师随机提问。图上一格表示多少?师小结:他们的汇报很清晰,并且涂的时候都是把一格表示一条鱼,同学们你们比一比这些作品,你喜欢哪幅作品呢?(生生评价)像这样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过程就是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抽象出方格统计图,初步认识简单的方格统计图,在认识方格统计图,重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方格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理解一格表示1个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5.分析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分析数据,能完成下面的问题吗?像这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分析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数据的分析,也便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丰富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初步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和作用。6.对比统计表和方格子统计图(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师小结:看来大家都认为统计表是用数字在统计,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格统计图是方格统计,能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在比较中,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方格统计图、统计表在统计数据中的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进行过渡。练习反馈1.看统计表,完成方格统计图。(1)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2)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汇报答案。2.生活中的统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再请小组汇报交流。追问:观察你们的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如果再加入7位老师,统计结果会怎么样?【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统计表、图,因此,第1题属于综合运用的题,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并解决问题,同时渗透环境教育。第2题通过对1个小组的同学放学回家的方式的统计,巩固已经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这2道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感悟统计数据的随机性。总结评价师:说说看,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整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倾听别人的回答过程中梳理、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思辨和分析中再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