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课件ppt
展开章引言的作用呈现事实:人类发现和合成化学物质数量多引出问题:如何认识和研究物质提出方法:分类体 会:学习分类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在这个图书馆里找到一本自己想要的书?
网上查询系统查阅索书号↓根据索书号确定库存及书架号↓找到图书
究其原因,为什么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图书?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 元素和 元素;其中Na、Mg、Al、Fe、Cu、Zn、等属于 元素,O、S、P、Cl等属于 元素。2、我们还知道,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 、 、 三态。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 归为一类,将 归为一类,将 归为一类。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 、 、 、 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 、和 、 。
特点:对分类对象利用某一特点进行简单归类的方法。
二、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特点:对分类对象利用某分类标准进行多层次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有固定的熔沸点。
单质: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请问:O2、O3构成的气体是单质么?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请问:H2O和D2O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么?
不是,O2、O3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O2、O3构成的气体不是纯净物。
是,H2O和D2O都是水分子,H2O和D2O构成的物质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氧化物的不同分类间的关系:
1.碱性氧化物一般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既有非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氧化物。
3、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 按阳离子分类 Na2CO3 碳酸盐 Na2SO4 钠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钾盐
特点:对分类对象利用多种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②某些碱的交叉分类 弱碱 NaOH KOH 可溶性碱 强碱 Mg(OH)2 一元碱 NH3·H2O 不溶性碱 二元碱 Ba(OH)2
③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CO2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SiO2 气体氧化物 SO2 固体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Al2O3碱性氧化物 CuO 金属氧化物
总结:1、简单分类法:对被分类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方法2、树状分类法:就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多层次分类方法(无交叉部分)3、交叉分类法:被分类对象应用多种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1.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2.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Ca(OH)2 B.CuSO4 C.Na2O D.HNO3
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B.烧碱、液态氧、碘酒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4.根据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下列物质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Al2O3 B.Na2O C.Fe2O3 D.CaO
5.化学中很多结论都存在特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能电离H+出且显酸性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为纯净物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uSO4 = FeSO4+Cu B.CO+CuO = Cu+CO2C.AgNO3+NaCl = AgCl↓+NaNO3D.2KMnO4 = K2MnO4+MnO2+O2↑
背景知识回顾:1、把下列物质分成两类应怎样分?①纯水 ②泥水 ③纯H2SO4 ④稀H2SO4 ⑤蔗糖水 ⑥空气 ⑦铁粉
而混合物还能否再进行分类呢?
2、我们能把纯净物继续分类,可表示为
【学习任务一】分散系的概念
把 ,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 ,称作 ,另一种物质叫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 ,溶剂属于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 ,泥土小颗粒是 。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有 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气 液 液 种分散系 固 固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9种组合方式的分散举例
【学习任务二】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粒子大小)
1 nm=1*10-9 m
【学习任务三】胶体性质探究
有些胶体和溶液外观都是透明的,肉眼难以区分,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胶体与溶液呢?
【实验1-1】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步骤一:取两个100mL小烧杯,分别加入40ml蒸馏水、40mlCuSO4溶液。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 ,向沸水中 加入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 ,停止加热,即制得红褐色的 。 步骤二: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1.进行实验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实验学习三部曲)
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
2.步骤一中,制得Fe(OH)3胶体的原理是?你能否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反应的产物,并写出方程式?
3.由于胶体的外观与溶液非常相似,都是澄清透明的,步骤二中我们是如何区分胶体与溶液的?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原因是若氯化铁浓度过低,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2)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否则会因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而无法得到氢氧化铁胶体。(3)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杂质离子,易使制备的胶体沉淀。(4)向沸水中逐步滴入饱和FeCl3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若长时间加热,又会导致胶体聚沉。(5)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胶体”,不能用“↓”、“↑”符号。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分散系及其分类,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标准,氧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完整版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课堂检测,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思考与交流,氧化物按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文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心辞典》,考考你的记忆力,成语概括,物以类聚,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