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化学键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BCl3水解反应方程式为:BCl3+3H2O=B(OH)3+3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H2O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BCl3的电子式为:D.B(OH)3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C.的电离方程式:
D.小苏打的化学式:
3.为正盐,能将溶液中的还原为Ag,可用于化学镀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是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溶于水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D.是三元酸,与NaOH反应可生成三种盐
4.下列表示或说法正确的是
A.硫原子结构示意图:B.CS2的球棍模型:
C.甲酸甲酯的最简式:CH2OD.氯化钙的分子式:CaCl2
5.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用介导苯胺氢解生成苯和氨气的化学链循环方法,其过程如图所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胺中键数目为B.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
C.中约含电子数目为D.生成苯需消耗分子数目为
6.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Cl2和NaOH,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Cl2的氧化性可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Br位于Cl的下一周期;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l2的结构式:Cl–Cl
C.NH3的电子式:D.NaClO的名称:氯酸钠
7.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水分子的空间填空模型:
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D.钙离子的离子符号: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C.CO2的电子式D.Cl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非选择题
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2)氧化镁熔点高、不易分解,可做耐火材料,微观结构的原因是 ,金属元素镁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写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0.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释放氡,对人体造成伤害。
(1)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请将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
(3)请根据Rn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4)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故将称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故将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故将称为锕射气。、、 。
A.属于同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C.属于同种核素D.属于同种原子
判断依据: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核素种类。
11.下表列出了①~⑦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⑦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③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离子符号)。
(3)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②的最低价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
(5)①和⑥的单质加热生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12.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请回答: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C2﹣、D+、G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回答)。
(3)C和G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填化学式),
因为 。
(4)A与C形成化合物AC2的结构式为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 。
(5)用电子式表示D与G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⑤
⑥
⑦
3
①
③
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Cl为荷电核数为1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项正确;
B.分子为V形结构,且O原子的半径比H原子的半径大,B项正确;
C.是缺电子化合物,B提供3个电子,与3个Cl分别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应为,C项错误;
D.的结构简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2.C
解析:A.质子数为11的原子为钠原子,Na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项错误;
B.为过氧化物,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故B项错误;
C.为盐,在水中或熔融状态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C项正确;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C项。
3.A
解析:A.该反应中中P失电子被氧化生成H3PO4,氧化产物为H3PO4,A正确;
B.该反应中还原剂为,氧化剂为Ag+,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B错误;
C.为正盐,NaH2PO2溶于水生成Na+和,破坏离子键,C错误;
D.H3PO2为一元酸,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盐,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核内数字表示质子数,也是原子序数,核外数字表示各层电子数,根据电子排布原则进行判断;球棍模型根据分子的结构判断,而结构通过杂化类型判断;最简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最简比;物质的分子式表示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判断。
解析:A.根据硫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6判断,核内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也是16,故A不正确;
B.根据杂化类型判断,二硫化碳中碳采用sp杂化,空间构型是直线型,故B不正确;
C.根据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最简式为CH2O,故C正确;
D.氯化钙是离子化合物,不是由分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答案D。
【点睛】此题考查化学用语,根据基本概念进行判断,注意物质的化学式不一定是分子式,需要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判断。
5.B
解析:A.苯胺中含有1ml-NH2,含有的键数目为,A错误;
B.LiH中H显-1价,反应时生成H2,故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B正确;
C.-NH2含有9个电子,中约含电子数目为,C错误;
D.计量气体体积时,需要说明温度与压强,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A.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 错误;
B.Cl2的结构式:Cl–Cl,B正确;
C.氨气的电子式,C错误;
D.NaClO的名称:次氯酸钠,D错误;
故答案为:B。
7.A
解析:A.核外电子数是6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正确;
B.水分子是V形结构,该模型不能表示水分子的空间填空模型,B错误;
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C错误;
D.钙离子的离子符号为,D错误;
答案选A。
8.B
解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氢原子余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A错误;
B.原子的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表示为,B正确;
C.二氧化碳的碳氧之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错误;
D.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有17个电子,是氯离子的示意图,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1) K F
(2) 氧化镁是离子晶体(或离子化合物),微粒内存在强烈的离子键 第三周期第ⅡA族
解析:(1)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
(2)氧化镁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为离子化合物,存在强的作用力离子键,因此氧化镁熔点高、不易分解,可做耐火材料;镁的原子序数为1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ⅡA族;氧的原子序数为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0.(1) 86 136
(2)
(3)D
(4) AB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解析:(1)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质量数是222,质子数是86,中子数=222-86=136,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故故答案为:86;136;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1、2、3电子层上最多排列电子数是2、8、18,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选D,故答案为:D;
(4)、、这三种微粒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所以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故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种类,故答案为:AB;质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11. F 两性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分析】由周期表中位置知:①为Na,②为C,③为Mg,④为Al,⑤为N,⑥为O,⑦为F。
解析:(1)沿着周期表往右、往上方向非金属性增强,故几种元素中⑦非金属性最强,即F;
(2)三种离子依次为:Mg2+、N3-、O2-,电子层均为两层,层数相同时,一般质子数越大,原子核对电子引力越强,半径越小,故三者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3) ④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故此处填两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Al2(SO4)3和H2O,对应离子方程式为:;
(4) ②为C,其最低价氢化物为CH4,结构式为:;
(5)Na与O2加热生成Na2O2,Na2O2中Na+与之间为离子键,内部为共价键,故此处填离子键和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非极性键)。
12. 第三周期第IVA族 S2->O2->Na+ H2S 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O=C=O
【分析】根据图中原子序数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得到A为C,B为N,C为O,D为Na,E为Al,F为Si,G为S。
解析:(1)元素F为Si,核外有14个电子,电子排布分别为2、8、4,因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VA族。
(2)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中序多径小原则,得到O2−、Na+、S2−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2−>O2−>Na+;故答案为:S2−>O2−>Na+。
(3)C和G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H2S,因为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故答案为:H2S;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4)A与C形成化合物CO2,其碳氧之间共用两对电子,因此其结构式为O=C=O,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O=C=O; 。
(5)Na和S形成的化合物Na2S,电子式表示Na2S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 ;故答案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化学键 同步练习题,089 nm),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化学键 同步练习题,089 n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化学键 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