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教师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54514/1-17042913388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教师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54514/1-17042913388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教师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54514/0-17042913379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教师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54514/0-17042913379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教师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54514/0-17042913380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展开【基础练习】
1. 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
【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2.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3.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B.生石灰C.食盐D.苛性钠
【答案】A
【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4. 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5. 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答案】c
【解析】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
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6.(2021湖北宜昌)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B. 生石灰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C,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答案】加速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详解】(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搅拌时,应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温度计底部脆弱,容易破裂;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能力提升】
1. 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答案】A
【解析】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扩散到水中,而被冲洗掉,选项正确;
B、食盐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C、白醋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D、自来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A。
2. 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B. 氧化钙C. 硝酸铵D. 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此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3.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该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B. 二氧化锰C. 硝酸铵D.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左右液面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等,当液面发生变化,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说明容器内压强减小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详解】A、如图所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使U型管左高右低,但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出现U型管左高右低的现象,故无法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如图所示,红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产生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使水倒流入集气瓶,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刻度处从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如图所示,向氢氧化钠固体加水,由于溶解时放出热量是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出现U型管左低右高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并未与滴有酚酞的水混合,但是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氨分子运动到了右侧烧杯中,故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和酒精去油污的原理相同B.石油是纯净物,也是有机物
C.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D.铁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答案】D
【详解】A、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而究竟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二者原理不同,故选项错误;B、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催化剂既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也能减慢反应的速率;故选项错误;D、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才会生锈,故铁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选项正确;故选:D。
6.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B.NaOHC.NaClD.NH4NO3
【答案】B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B。
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水、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各取一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表中为x为______mL。
(1)比较实验2与实验_______(填序号),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
【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一样
【获得结论】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拓展延伸】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又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答案】 50 4 硝酸铵 AB 硝酸铵 U型管两端的液面c端高于d端(或U型管两端的液面d端低于c端) 氢氧化钠 该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详解】[数据分析]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为50mL;
(1)根据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硝酸铵溶解后温度最低,即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故最合适的是硝酸铵;
[反思提升]
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是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获得结论]
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拓展延伸]
A装置中加入固体氯化钠,由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B装置中根据原因该固体溶于水吸热,则加入的固体物质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会观察到U型管两端的液面c端高于d端(或U型管两端的液面d端低于c端);
C装置中根据现象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说明该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则该固体为氢氧化钠。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NaOH溶解放热
D.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1
50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mL
氢氧化钠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装置
A
B
C
加入的固体
氯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
原因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该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测试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