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静电现象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025/1-1702952042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静电现象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025/1-17029520426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静电现象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025/0-17029520413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静电现象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097025/0-17029520415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D [由于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当手与塑料丝摩擦时,使塑料丝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会观察到塑料丝散开,D正确,A、B、C错误。]
2.C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丝“躲开”PVC管是因为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由于不知道塑料丝与哪一种物体摩擦,所以不能判断塑料丝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C正确,A、B、D错误。]
3.CD [两物体摩擦时是否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束缚力的大小,A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
4.C [根据静电感应的规律,导体与大地连成一个整体,离金属球近的导体左端将感应出负电荷,离金属球远的一端是大地,而不是导体的右端,所以导体右端不带电荷,故A、B错误,C正确;若将带正电的金属球先移走,则导体左端的负电荷立即与大地的正电荷中和,去掉接地线后,导体不带电,故D错误。]
5.BD [若用左手也去摸金属球,不会有电流产生,不会被电击,故A错误;若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会发生放电现象而被电击,故B正确;若右手离开金属球,电荷不会转移,则头发仍然四处散开,故C错误;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则电荷将与大地中和,人体将不再带电,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故D正确。]
6.B [由电荷守恒定律知,两小球接触后带电荷量的总量为中和后剩余量,即Q总=+3Q-Q=+2Q,故B正确。]
7.C [M和N相互摩擦,M带正电是因为M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小而失去核外电子的结果;由于电荷守恒,故N一定带等量的负电荷,故C正确。]
8.D [元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为1.60×10-19 C,物体所带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错误;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错误;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错误;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故D正确。]
9.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和均分原理可知,小球C与A接触后分开,A、C两球各自带1×10-5 C的正电荷。小球B与带1×10-5 C的小球A接触后分开,A、B两球各自带5×10-6 C的正电荷,B与C球接触后分开,将平分B、C两球的总电荷量,即B、C两球各带7.5×10-6 C的正电荷。
答案:5×10-6 7.5×10-6 7.5×10-6
10.B [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最小电荷量叫作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因此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为元电荷e=1.6×10-19 C的整数倍。n1=6.2×10-19 C1.6×10-19 C=3.875,故A错误;n2=1.28×10-18 C1.6×10-19 C=8,故B正确;n3=6.6×10-19 C1.6×10-19 C=4.125,故C错误;n4=6.8×10-19 C1.6×10-19 C=4.25,故D错误。]
11.ABC [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带电,故A正确;带电的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种电荷,故B正确;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因为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故C正确;圆环原来不带电,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没有被中和,而是在笔套与圆环上重新分布,故D错误。]
12.解析:(1)方法一: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再移开C,将B接地,则B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与B接触一下,A和B就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方法二:使A、B紧密靠拢,再与C接触一下分开,再把A、B分开,则A、B会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将C移走,A带正电,B带负电,然后将A接地,大地中的负电荷将A带的正电荷中和,A与地断开,再把A与B接触一下,A和B就带上等量的负电荷。
(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保持C不动,再把A与B分开,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答案:见解析
13.解析:(1)设A、B带同种电荷为q,则A、C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qC=12q
C与B球接触后,B、C所带电荷量为
qB=qC′=q+12q2=34q
故接触后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qAqB= 12q 34q=23。
(2)设qA2=+q,qB2=-q
则C与A接触后,A、C带电荷量为qA2'=qC2'=+12q
C与B接触后,B、C带电荷量为
qB2'=qC2″=12q-q2=-14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A'qB'= 12q 14q=21。
答案:(1)2∶3 (2)2∶1
1
2
3
4
5
6
7
8
10
11
D
C
CD
C
BD
B
C
D
B
ABC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六章 电磁现象与电磁波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六章 电磁现象与电磁波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练习,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8磁感应强度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8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磁现象与磁场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磁现象与磁场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7磁现象与磁场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7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电路中的能量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电路中的能量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5电路中的能量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15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