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件+知识点+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3931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优秀ppt课件
展开1.知道三种起电方式,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知道元电荷的概念,掌握元电荷的数值.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4.会从微观的角度,结合电荷守恒定律分析三种起电方式.
NEIRONGSUOYIN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选择 的材料.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通过电荷 ,原来不带电物体带上电荷.3.感应起电:由于电荷间相互 或排斥,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静电感应:由于受附近带电体影响而引起导体中 的现象.
1.电荷量:物体所带 .单位: ,符号是 .2.电子带有最少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少的正电荷,它们的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子的电荷量最早由 通过油滴实验测得.3.元电荷: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其数值e= .4.比荷:带电粒子的 与其 的比值.
1.60×10-19 C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在任何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1.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2.静电感应的实质:在带电体上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重新 ,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使物体带电,是由于两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的能力不同.( )(4)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5)元电荷就是最小的带电体.( )(6)某一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等于5×10-19 C.( )
2.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如图1所示,A端将带 电,B端将带 电.
(1)如图2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均是闭合的.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
答案 C移近导体A,A、B下部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②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是否闭合?
答案 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
③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案 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
(2)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答案 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2.感应起电的操作步骤
例1 (2019·融水中学高二段考)不带电的玻璃棒与丝绸,相互摩擦后都带上了电,如图3所示.其原因是A.丝绸创造了负电荷B.玻璃棒创造了正电荷C.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D.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 不带电的玻璃棒与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是因为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由于得到电子带负电,故选C.
例2 (多选)如图4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不带电的导体A和B,使他们彼此接触,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发现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A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B.此时A和B都带负电荷C.A和B分开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仍保持张开D.先移去C,再把A和B分开,A、B上的金属箔仍保持张开
解析 导体A和B接触时,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带负电荷,导体B带正电荷,A正确,B错误;若A、B分开后移去C,导体A带负电荷,导体B带正电荷,故A、B上的金属箔仍保持张开,C正确;先移去C,再把A、B分开,则A、B上的负、正电荷中和,导体A、B不带电,故A、B上的金属箔将闭合,D错误.
二、元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探究(1)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
答案 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吗?
答案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不是1.60×10-19 C的整数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
(3)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答案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电子和质子是实物粒子,不是元电荷.
1.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在分离、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起电过程就是物体所带电荷量的重新分配.2.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都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任何带电现象都不能违背电荷守恒定律.3.电荷的中和并不是指电荷消失,而是指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4.元电荷(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2)虽然质子、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
例3 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大小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解析 设A、B带电荷量均为q,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解析 设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大小均为Q.
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规律1.导体接触起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2.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将平均分配.(1)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相加后均分;(2)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最初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如图5甲.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个金属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
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
例4 如图6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C.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
解析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正电荷,故A、B错误;在此过程中,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C正确;移走玻璃棒后,金属箔片仍带电,不会立即合在一起,故D错误.
1.(摩擦起电)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 于电子数而显正电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解析 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电荷的创生,故A错误;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故C正确;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
A.A端金属箔张开,B端金属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手不移开),A端金属箔仍张开,B端金属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移开再移走C,两对金属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属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属箔带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多选)如图7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属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负电导体C时
解析 带负电的导体C靠近枕形导体时,由于静电感应,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两金属箔均因带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手不移开),B端不是最远端了,B端不再带电荷,金属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时,只有A端带正电荷,先将手移开,再将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正电荷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正电荷,两对金属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选项D正确.
3.(元电荷与电荷量)(多选)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电荷量为+1.60×10-9 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0×10-19 C
解析 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带正电是因为失去了电子,带负电是因为得到了电子.物体所带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只能是e=1.60×10-19 C的整数倍.
4.(验电器)如图8所示,金属球A带正电,将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则A.验电器的金属箔不会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解析 带正电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由于静电感应,B球带负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带正电,故两片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D正确.
5.(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q=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 C,qB′= C,qC′= C.
解析 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分开,
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
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
考点一 电荷量与元电荷
1.(2019·汕头市高二期中)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电荷量大小是1 CD.只有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
2.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1.6×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
解析 最小的电荷量是1.6×10-19 C,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所有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2.4×10-19 C不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选A.
3.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一定会带上等量的同种 电荷B.感应起电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C.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总是同 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后者则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4.如图1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解析 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绝缘板,然后接地,导电平板与大地组成“大导体”,发生静电感应,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之后断开导电平板的接地线,使导电平板远离绝缘板,导电平板便带上了负电荷,为感应起电,选项B正确.
5.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 使带电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会改变验电器上的电荷分布;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得验电器上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与其电性相反,而远离带电金属球的一端与其电性相同,故选项B正确.
6.如图2所示,不带电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荷的导体A后,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负电B.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C.若用导线将Q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不带电D.若用导线将P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导体A,则导体B将带正电
解析 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荷的导体A时,导体B上的自由电子会向左端运动,导体B的左端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右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用接地导线接导体B的任何部位,大地的负电荷都会中和B导体右端的正电荷,因此断开导线,再取走导体A,导体B将带负电,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三 电荷守恒定律7.(多选)如图3所示为科技馆里一个趣味体验项目的简化图,核心装置为一个金属球,在干燥的空气里,体验者双脚站在绝缘凳上,右手按在金属球上,并远离周围其他物体.一条特殊传送带(图中未画出)给金属球不断地输送电荷,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者的头发便会四处散开,甚至倒立,十分有趣,在此状态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用左手也去摸金属球,会被电击B.若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会被电击C.若右手离开金属球,则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D.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
解析 体验者双脚站在绝缘凳上,所以电荷不能通过体验者导走,体验者与金属球形成一个导体,不会被电击,选项A错误;若体验者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则电荷会通过观众向大地传导,所以二人都会被电击,选项B正确;
若右手离开金属球,电荷不会转移,则头发仍然四处散开,选项C错误;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则电荷将导入大地,人体将不再带电,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选项D正确.
8.导体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球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此时B所带电荷量qB为A.-q B.q C.2q D.4q
9.(多选)甲、乙、丙三个物体最初均不带电,乙、丙是完全相同的导体,今使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所带电荷量为+1.6×10-15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个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电荷量为8×10-16 C的负电荷B.乙物体可能带有电荷量为2.4×10-15 C的负电荷C.丙物体一定带有电荷量为8×10-16 C的正电荷D.丙物体一定带有电荷量为8×10-16 C的负电荷
解析 甲、乙、丙三个物体原来都不带电,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导致甲物体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由于乙、丙两物体完全相同,故可知乙、丙两物体带等量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丙两物体最终所带电荷量均为8×10-16 C,A、D正确.
10.如图4所示,左边是一个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荷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将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D.不管沿a、b、d哪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解析 导体原来不带电,在带正电荷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不管沿a、b、d哪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故D正确.
11.如图5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靠近带正电荷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两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B.闭合开关S2,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C.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D.闭合开关S2,没有电子通过开关S2
解析 当闭合开关S1、S2中的任何一个以后,便把大地与枕形导体连通,由于静电感应,a端仍为负电荷,大地远处应感应出正电荷,因此无论闭合开关S1还是S2,都应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故C正确.
12.(多选)(2020·茂名一中高二期中)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且三个球均对地绝缘,A带8.0×10-5 C的正电荷,B、C不带电.现每次将两个球相互接触后分开,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A.5.0×10-5 C,2.0×10-5 C,1.0×10-5 CB.4.0×10-5 C,2.0×10-5 C,2.0×10-5 CC.3.0×10-5 C,2.5×10-5 C,2.5×10-5 CD.6.0×10-5 C,1.0×10-5 C,1.0×10-5 C
解析 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两个小球上的总电荷量均分,
不可能比2.0×10-5 C小,
故A、D错误,B、C正确.
13.(多选)如图6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下方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下方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下方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最后重新让A、B接触,A下 方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下方的金属箔片闭合
解析 A、B开始都不带电,把C移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聚集负电荷,B端聚集正电荷,所以A、B下方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
把带正电的小球C移近导体A,A、B就会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把A、B分开,即使再移走C,A、B所带电荷量也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把C移近导体A后,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中和A、B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误;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误.
14.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
答案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 3.0×1010个
解析 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剩余正电荷一定平分,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自身的负电荷全部中和后,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荷,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ΔQ=QB′-QB=1.6×10-9 C-(-3.2×10-9 C)=4.8×10-9 C则转移的电子数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第一节 静电现象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CD,答案AD,答案C,答案B,答案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静电现象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节 静电现象示范课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静电现象,课前•自主预习,元电荷,正电荷,负电荷,整数倍,各种起电方式,多余电子,静电感应,感应起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粤教版 (2019)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粤教版 (2019)第一节 静电现象课文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第1节静电现象课件ppt、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第1节静电现象学案doc、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后素养落实1静电现象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