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估计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手指的宽度约为1dm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6s
C.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D. 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 乙: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说话,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 丙:用力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 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幅不变,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湖水结冰B. 叶尖上形成露珠
C. 冰雪消融D. 草叶上形成白霜
4.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 雨后空中彩虹
5.汽车开空调,挡风玻璃表面常常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水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外表面;夏天,水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B. 冬天,水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夏天,水雾出现在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C. 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 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6.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中,向三个杯子中倒水使其浸没,水面恰好相平,把金属块取出后,则三个杯子中水面最高的杯子是( )
A. 甲杯B. 乙杯C. 丙杯D. 一样高
7.如图所示,小苏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同学“探究某固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所示,可知该试管中的固体属于非晶体
B. 固体熔化过程中,熔化时间大约持续了15min
C. 0到5min内,试管中的物质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D. 试管中的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9.如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D. 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有关下列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动感应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自动控制
B. 人是借助漫反射来观察到大象
C. 潜艇使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 倒影是反映了光的镜面反射,成的是实像
11.根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
B. 质量为9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0cm3
C. 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D. 质量、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4分)
12.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______ 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______ 处控制噪声。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______;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的。
14.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若监测点 A、B相距2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则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____ 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轿车在这区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km/h,该车______ (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15.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______,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17.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18.据统计,我国约70%的中学生因用眼习惯不良,导致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近视眼成像的光路图如图中______ 图,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如图中______ 图。
19.密度为2×103kg/m3的金属容器,注入某种液体时,测得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总质量为80g时,液体恰好注满整个容器。则:容器质量为______ 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g/cm3,容器的容积为______ cm3。
20.天问一号是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其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1)如图所示,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导流槽),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和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探测器发射的时候,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______ 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 的。
(3)如果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在地球上______ (选填“能”或者“不能”)收到信号,原因是______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1.小美去鞋店买鞋,如图所示是她站在镜前试鞋的情景。请画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22.如图所示,这是小苏同学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______ (选填“较大”、“较小”),其原因是为了______ 。
(2)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如图甲所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组装器材,温度计用细线挂到铁杆A上,调节铁杆A到合适的位置固定,目的是______ 。
(2)由乙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读得水的沸点为______ ℃。
(3)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杯口附近______ (选填“C”或“D”)处的“白气”更浓。
(4)撤去酒精灯,水不能持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 。
2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小苏同学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能成倒立、______ 的实像;
(2)小苏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应使光屏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3)图乙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1,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2,通过实验可知,L1______ L2(填“<”“=”或“>”);
(4)图乙中,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 (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上。
25.小苏同学对家中某品牌食用油的密度进行测量,请你帮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左侧零刻度线处,天平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端调节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2)将盛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
(3)将烧杯中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08.1g,则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 g,该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 g/cm3。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6.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笛3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问: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27.小苏同学从超市买了一瓶容积为1.8L的纯净水,(假设水完全装满,瓶子的质量不计)请问:
(1)这瓶水的质量为多少g?
(2)小苏把这瓶水放进了冰箱冷冻室,若水全部结冰,则结冰后的体积为多少?
(3)为了使瓶子结冰后不被胀破,放入冷冻室前瓶子中至少需要倒出多少L水?(不考虑瓶子容积变化,ρ冰=0.9×103kg/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中学生的手指宽度约为1cm,故A不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声的音调和鼓面的振动频率没有改变,只是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因此不能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只能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乙: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说话,声音是通过“土电话”两个听筒中间的绳子进行传播的,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错误;
C.丙:用力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发生变化的是音调,因此不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但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幅不变,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从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着手。
此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固体能够传声多个知识点。
3.【答案】A
【解析】解:
A、湖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
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沙画表演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
D.雨后空中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故D错误。
故选: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分析各选项运行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生要会用光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分析时要注意水雾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
当车内温度高车外温度低时,车内水蒸气液化;当车内温度低车外温度高时,车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
6.【答案】A
【解析】解:已知:m铜=m铁=m铝,且ρ铜>ρ铁>ρ铝,
由ρ=mV得:V铜
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浸没时,水面恰好相平,则三个杯子中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相同,
即V总=V甲+V铜=V乙+V铁=V丙+V铝,
则V甲>V乙>V丙;
即三个杯子中水面最高的是甲杯。
故选:A。
质量相同的三个金属块,由于密度不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三金属块的体积关系,由题意可知三金属块与加入水的总体积相等,由此可知三个杯子中加入水的体积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三个杯子中金属块和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相等是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被测物块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没有估读值,故B错误;
C、被测物块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C错误;
D、被测物块左侧与刻度尺1.0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51cm−1.00cm=2.51cm,故D正确。
故选:D。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本题考查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8.【答案】C
【解析】解:A、由图乙可知,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因此该固体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该固体熔化时间:15min−5min=10min,故B错误;
C、由图可知,0∼5min,试管中的物质温度低于0℃,因此一定比水低,故C正确;
D、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但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2)从图中可知第5min开始熔化,第15min熔化结束,由此可知熔化的时间;
(3)标准气压下水在0℃开始凝固,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BD
【解析】解:A、甲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路程相同,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乙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为300m,乙车路程为200m,故C错误。
D、甲、乙两辆车在这40s内的路程都为1200m,根据v=st可知,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ABD。
(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分析;
(2)从图中找出前10s内甲乙的路程即可分析;
(3)根据v=st分析甲、乙两辆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本题考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分析及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目。
10.【答案】AB
【解析】解:A.如果人站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感应装置可以持续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故A正确;
B.大象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光线射向大象,经漫反射后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能看到大象,故B正确;
C.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水面在平静时,相当于平面镜,水面外的物体会通过镜面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倒影”反映了光的镜面反射,故D错误。
故选:AB。
(1)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人体可以向外界释放红外线,感应装置接收到红外线后,可以开门;
(2)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3)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
(4)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以及漫反射的特点、红外线的应用等,考查学生对常见实例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11.【答案】BC
【解析】解:
A、金的熔点是1064℃,高于锡的熔点232℃,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时,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熔化,所以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故A错误;
B、水的质量是90g,结冰后质量仍然是90g,则:
V水=m水ρ水=90g1g/cm3=90cm3,V冰=m冰ρ冰=90g/cm30.9g/cm3=100cm3,
所以V冰−V水=100cm3−90cm3=10cm3,即体积增加10cm3,故B正确;
C、由表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则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此时酒精还是液态的,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故C正确;
D、因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及其变形m=ρV可知:在两球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铁球的质量应该大于铝球的质量,而本题给出的条件中,两球质量相同,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故D错误。
故选:BC。
(1)由表中数据可得金和锡的熔点,据此判断;
(2)水结冰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别求得冰和水的体积,从而可知体积的变化量;
(3)选择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则,测低温的时候,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低于被测温度;
(4)在两球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情况下,判断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取决于它们的密度大小。
本题考查了熔点、凝固点以及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在比较物体质量或体积大小时,一般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12.【答案】振动 声源
【解析】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途径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
13.【答案】能量 音色
【解析】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
故答案为:能量;音色。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一般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与能量、声音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4.【答案】10 133 会
【解析】解:已知AB相距s=20km,最高限速v=120km/h,
由v=st可知车辆通过测速路段最短时间:t=sv=20km120km/h=16h=16×60min=10min;
由图可知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t′=10:40−10:31=9min=0.15h,
则轿车在这区间的平均速度为:v′=st′=20km0.15h≈133km/h>120km/h,因此该车会被判超速。
故答案为:10;133;会。
已知AB相距的距离和最高限速,根据v=st可求出车辆通过测速路段最短时间;
由图可知轿车通过两个检测点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轿车在这区间的平均速度,与最高限速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超速。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
15.【答案】汽化 空气流动
【解析】解:(1)手上的水分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此现象属于汽化中的蒸发;
(2)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汽化;空气流动.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2)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种题目中往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16.【答案】BO 35
【解析】解:由图可知,∠BOM′=30∘,所以∠BON=90∘−30∘=60∘,同理∠AON=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判断NN′为法线,MM′为界面;再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所以BO为入射光线,AO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CON′=90∘−55∘=35∘。
故答案为:BO;35。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17.【答案】望远镜 放大镜
【解析】解:由图可见,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故答案为:望远镜;放大镜。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特点,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18.【答案】甲 丙
【解析】解:图甲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如图丙所示。
故答案为:甲;丙。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分析其矫正方法。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答案】400.850
【解析】解:(1)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cm3时,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40g,即容器的质量为:m0=40g;
(2)当液体的体积为:V=25cm3时,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1=60g,则液体的质量为:m=m1−m0=60g−40g=20g,
液体的密度为:ρ=mV=20g25cm3=0.8g/cm3;
(3)液体装满容器时,液体的质量为:m′=m2−m0=80g−40g=40g,
液体的体积为:V′=m′ρ=40g0.8g/cm3=50cm3,即容器的容积为50cm3。
答:(1)40;(2)0.8;(3)50。
(1)从图中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cm3时,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即容器的质量;
(2)从图中读取一组液体的体积和对应的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可得出液体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3)已知液体装满容器时的总质量,进而可得出此时液体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mρ可求出液体的体积,即容器的容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汽化 液化 静止 运动 不能 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水吸热汽化,同时,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气团。
(2)探测器发射的时候,探测器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探测器是运动的,以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静止的。
(3)太空是真空,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超声波不能传播,地球上不能接到。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2)静止;运动;(3)不能;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
(2)相对于参照物,被研究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汽化、液化、参照物和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21.【答案】
【解析】【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作出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B′。
(2)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即可作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平面镜作图,利用好反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生出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特点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鞋面B点的对称点B′,即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
连接像点与眼睛A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OA,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
22.【答案】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0.12小于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斜面如果太陡,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很短,不方便计时,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距离s1=60cm=0.6m,运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s1t=0.6m5s=0.12m/s;
小车上下半程的路程相同,而时间上半程是3s,下半程是2s,根据速度v=st可知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较小;便于测量时间;(2)0.12;小于。
(1)实验过程中斜面如果太陡,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很短,不方便计时,斜面如果太缓,小车可能会静止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2)从图中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由于重力作用,在滑下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实验中对斜面坡度的要求等等。
23.【答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避免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98 D 吸收热量
【解析】解:(1)组装器材,温度计用细线挂到铁杆A上,调节铁杆A到合适的位置固定,目的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避免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8℃;
(3)水沸腾时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杯口附近C处温度高、D处的温度低,D处的“白气”更浓;
(4)撤去酒精灯,水不能持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避免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2)98;(3)D;(4)吸收热量。
(1)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温度计读数时,先明确其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注意是零上还是零下;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温度越低越明显)、压缩体积;
(4)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液化现象、沸腾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24.【答案】缩小 远离 靠近 >不能
【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光屏上已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某同学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和透镜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延迟会聚了,要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
(3)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1,物距变大了,像距变小,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2,由前面解答可知,原来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f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v>60cm,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所提供的长度,所以光屏上找不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缩小;(2)远离;(3)靠近;>;(4)不能。
(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25.【答案】左
【解析】解:(1)如图甲,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由图乙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100+20g+20g+4.5g=144.5g;
(3)由图丙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0mL=40cm3;
则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总′=144.5g−108.1g=36.4g;
液体的密度:ρ=mV=36.4g40cm3=0.91g/cm3。
故答案为:(1)左;(3)36.4;0.91。
(1)调节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知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可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读出液面对应的刻度值,即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方法、天平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难度不大。
26.【答案】解:(1)由v=st可得,鸣笛声从发出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340m/s×3s=1020m;
(2)已知汽车速度v1=72km/h=20m/s,由v=st可得,3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1=v1t1=20m/s×3s=60m;
(3)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为:
s=s2−s12=1020m−60m2=480m。
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1020m;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60m;
(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为480m。
【解析】(1)根据s=vt可求出3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根据s=vt可求出3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3)在3s时间内,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的2倍。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的2倍。
27.【答案】解:(1)已知水的体积为:V水=1.8L=1800mL=1800cm3,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1g/cm3,
由ρ=mV可知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1800cm3=1800g;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则冰的质量为:m冰=m水=1800g,冰的密度为:ρ冰=0.9×103kg/m3=0.9g/cm3,
由ρ=mV可知冰的体积为:V冰=m冰ρ冰=1800g0.9g/cm3=2000cm3;
(3)由ρ=mV可知瓶子装冰的质量:m冰=ρ冰V水=0.9g/cm3×1800cm3=1620g,
而冰化水、质量不变,这些冰化成水的质量:m′=m冰=1620g,
应倒出水的质量:m倒=m水−m′=1800g−1620g=180g,
所以瓶子中至少需要倒出水的体积V倒=m倒ρ水=180g1.0g/cm3=180cm3=180mL=0.18L。
答:(1)这瓶水的质量为1800g;
(2)结冰后的体积为2000cm3;
(3)结冰后为了使瓶子不被胀破,瓶子中至少需要倒出0.18L水。
【解析】(1)已知水的体积和水的密度,根据ρ=mV可求出水的质量;
(2)水凝固后质量不变,由此可知冰的质量,再根据ρ=mV可求出冰的体积;
(3)瓶子装冰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m=ρV求能装冰的质量,而冰化水、质量不变,可得这些冰化成水的质量,进而求出应倒出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是关键。表1: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锡
232
金
1064
表2:几种物质的密度/(kg⋅m−3)(常温常压下)
酒精
0.8×103
铝
2.7×103
煤油
0.8×103
铁
7.9×103
冰
0.9×103
铜
8.9×10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共19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103kg/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