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理解“讨厌”,认识母鸡过渡语,聚焦事例,再识母鸡,拓展内容,赞美母爱,比较阅读,体会写法,写法初试,片段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解读
《母鸡》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关于动物的文章,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文章结构清晰,前部分写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的原因,后面部分写不敢讨厌的原因,中间用“改变心思”过渡。文章母鸡形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老舍先生的情感态度也发生了强烈的对比。不仅赞美了母鸡伟大的母亲形象,更是对全天下英雄般的母亲的歌颂。
课时目标
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以及对比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
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能尝试用明贬实褒和对比的写法进行小片段练笔。
教学重点
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以及对比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以及对比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
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老舍家里不仅养猫还养鸡,而且是一只(母鸡)什么鸡?(母鸡),什么鸡?(母鸡)(板书课题:母鸡)【设计意图】以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猫》导入新课,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
二、理解“讨厌”,认识母鸡过渡语:听到同学们声音这么整齐、洪亮,老师想给大家送一个福利,想要吗?(播放母鸡叫声的音频)喜欢吗?(现场学生都笑了,但还是说喜欢,个别孩子说不喜欢。)老舍先生可不大喜欢这样的福利,他说他一向喜欢母鸡,第一个原因就是叫声难听。他在《母鸡》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写道:(PPT展示,学生齐读)
1、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分析母鸡“叫声难听”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重点词:嘎嘎、没完没了、扯长了声如怨如诉。)
2、请一位学生读叫声难听的事实,全班同学读“讨厌”二字,通过朗读加深情感体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教给孩子如何从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即找到具体事实,抓关键词,再进行解读。
3、学生学习找具体事实,抓关联词的方法,分析母鸡令人讨厌的原因。
(1)学生反馈A、原因二:欺软怕硬这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对欺软怕硬的理解。问:为什么母鸡对待公鸡、鸭子和母鸡的态度不同?再重点引导“趁其不备”这个词,感受母鸡可恶的形象。分析完毕后进行合作朗读。B、原因三:居功炫耀这部分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感受老舍先生情感的表达。
4、朗读指导,感受讨厌 过渡语:母鸡的叫声如此难听,又欺软怕硬,还特爱居功炫耀,令我们也非常讨厌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再次朗读,用朗读表达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黑色字体,全班读红色字体。)设计意图:教师加入朗读,主要是带动全班朗读的节奏,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朗读时情感的投入。
三、聚焦事例,再识母鸡
过渡语:孩子们,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家里有一只这样(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的母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回答基本都是拿来炖鸡汤、卖了。)是啊,这样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何必留着给自己寻烦恼呢。那老舍先生像你们这么做了吗?(没有。)为什么?文章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点名回答,齐读。)
圈划老舍态度转变的原因。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自主学习分享: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过渡语:孩子们,你们注意到没有,老舍先生之前明明说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但现在老舍先生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来形容母鸡。老舍先生用词一向谨慎,他到底看到什么了?请看到第5到8自然段,根据课前预习的圈划批注,找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实,并说说你的感受。适时引导:第5自然段:该段落母鸡四个特点都有体现,重点引导“总是挺着”体会辛苦。师生配合朗读,体会特点。第6自然段:重点引导,为什么要啄一啄,还要马上放下,是不想吃吗?为什么?引导母鸡为了给孩子多留点吃的,自己不吃,感受母鸡的慈爱。另外,母鸡对待大公鸡前后态度的对比,去感受母爱的力量。第7自然段:重点引导“半蹲”,为何不坐或者站着,体会母鸡为了孩子,宁可自己辛苦,感受母鸡的慈爱。第8自然段:理解“顶”的意思。
感受对比的写法和作用过渡语:孩子们,一个个的事实都在证明,这就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可明明前面母鸡是这样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母鸡前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真的很大。)是的,在强烈的对比中,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对母鸡只有(喜爱、敬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喜爱和敬佩之情来读读这段话吧!PPT展示
四、拓展内容,赞美母爱
过渡语:孩子们,老舍先生看到这样的母鸡,他想起了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他的母亲)是的,老舍先生想起了他的母亲。
1、师生配乐朗读老舍先生《我的母亲》片段,体会老舍先生对母爱的赞颂。
2、小结,升华主题孩子们,这就是老舍先生的母亲,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所以,文章读到这里,《母鸡》就不仅是在赞美母鸡了,还在赞美(老舍先生的母亲),以及赞颂全天下令人震撼的母爱。
五、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过渡语:孩子们,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通过《母鸡》的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母鸡,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二字的意义。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两篇文章,《猫》和《母鸡》。现在请看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比较两篇文章表达上的异同。
1、请小组合作:从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猫》和《母鸡》进行比较。
2、总结: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发现老舍先生就是用质朴、风趣,生活化的语言,通过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具体描写,使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明贬实褒和对比,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六、写法初试,片段写作
1、小组合作完成2、各选一个小组反馈,其他小组点评。
点评重点:是否用到具体事实突出特点
补充完后是否是用了明贬实褒和对比的写法。设计意图:降低难度,通过前后补空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运用学习到的表达方式,考虑到课堂时间问题,两种方法各分到3个小组去尝试,再通过分享,加深对两种表达方式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推荐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张抗抗的《天鹅》、喻晓《种春风》、冯骥才的《猫婆》。
对比
课题
结构
语言
情感
同
《猫》
《母鸡》
异
《猫》
《母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母鸡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4 母鸡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