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31671/0-17009218291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31671/0-1700921829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31671/0-17009218292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含答案),共19页。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时一(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B.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C.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是否有氧气条件 B.温度C.是否有酒精产生 D.是否有CO2产生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将酵母菌加入煮沸的葡萄糖培养液中B.本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氧气的有无、温度、培养液浓度等C.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D.可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4、酵母菌是常见的生物实验材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只产生酒精,不产生CO2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D.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5、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本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本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6、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C.装置甲中通入气体的目的是提供氧气D.相同实验时间内,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相同7、将甲、乙所示的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对应的曲线依次是(不考虑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A. B. C. D.8、某同学将活酵母菌和淀粉溶液装进饮料瓶,预留1/3的空间后密封,观察酵母菌发酵的变化并用表格进行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酵母菌不直接以淀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B.溶液中冒出气泡和瓶子膨胀是大量O2引起的C.酵母菌发酵只能将有机物的能量转化为ATP和热能D.甲为酒精,乙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9、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b的值为0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molD.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10、如图表示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生成的a多B.在条件Y下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C.物质b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1、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储存在ATP中B.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能生成酒精C.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丙酮酸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才能被彻底分解12、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用有关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A瓶注入煮沸冷却后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B、C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不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向A瓶中注入液体石蜡(石蜡油);3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瓶中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并注入液体石蜡油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菌B.24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C.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酒味,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D.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1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氧呼吸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B.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细胞呼吸的产物D.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14、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中揉成光滑面团后平均分成2份,分别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1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C.可能死亡 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16、如图为酵母菌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6H12O6①丙酮酸+[H]②CO2+aA.若a为酒精,则细胞质基质中会出现[H]的大量积累B.若a为酒精,则过程会释放能量并合成少量ATPC.若a为水,则过程需要水分子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D.若a为水,则物质a和CO2中的氧原子都来自丙酮酸17、如图所示是测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18、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释放的能量大多储存在有机物中B.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发生、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和19、将酵母菌细胞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将得到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按下表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注:“+”表示加入了足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D、FB.A试管中不会有CO2产生C.产物中有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D.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20、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O2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当O2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所不同C.当O2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在a、b、c、d4种不同O2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2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相对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有2/3用于无氧呼吸C.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D.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等于产生的乳酸的量22、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题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23、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人体骨骼肌细胞在条件X下也会产生物质a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Z是由蓝变绿再变黄24、某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考虑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是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中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B.若甲、乙装置中有色液滴向左、右移动的距离均为3个单位,则两个装置内的酵母菌共消耗葡萄糖2个单位C.乙装置中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速率D.若甲、乙装置中有色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无活性二、读图填空题25、某兴趣小组在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请回答:(1)O2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呼吸;O2浓度为b时,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O2浓度为c时,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了_______mol的O2。(2)O2浓度为d时,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O2结合形成 ___________,同时释放大量的_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附着在___________上的酶的催化。(3)据图分析,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某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均能产生CO2,据图分析回答:(1)无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2)装置A中接橡皮球(或气泵)的目的是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装置中的葡萄糖溶液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再加入活化的酵母菌,其中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约为5%,浓度不能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得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装置中的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错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耗尽瓶中氧气后再连通E瓶,以检测无氧呼吸产物,B正确;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则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D正确。2、答案:A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呼吸产物。3、答案:C解析:葡萄糖培养液煮沸可去除培养液中的氧气,也能杀死杂菌,但葡萄糖培养液需冷却后才能加入酵母菌,否则酵母菌会被杀死,A错误;本实验中氧气的有无为自变量,B错误;题述实验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检测有无酒精产生,若有酒精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变成灰绿色,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根据实验中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错误。4、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A正确;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既产生酒精,也产生CO2,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C正确;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D正确。5、答案:C解析: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A正确;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B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错误;本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D正确。6、答案:D解析:装置甲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以消耗掉瓶中的O2,从而保证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B正确;甲是测定有氧呼吸的装置,通入气体的目的是提供氧气,C正确;由于有氧呼吸产生CO2比无氧呼吸快且多,所以相同实验时间内,装置甲中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比装置乙中高,D错误。7、答案:B解析: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装置中气压增大,有色液滴右移;最后由于装置中葡萄糖的消耗以及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酵母菌细胞呼吸停止,装置中气压不变,有色液滴也停止右移。乙装置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此刻母菌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一氧化碳的释放量,装置中气压不变,有色液滴不移动;随着氧气不断减少,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装置中气体,但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装置中气压增大,有色液滴左移;最后由于装置中葡萄糖的消耗以及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酵母菌细胞呼吸停止,装置中气压不变,有色液滴也停止左移,故选B。8、答案:A解析:酵母菌不能直接以淀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酵母菌可以葡萄糖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A正确;溶液中冒出气泡和瓶子膨胀的原因是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CO2,B错误;经酵母菌发酵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一部分转化为热能,还有一部分存留在产物酒精中,C错误;由于瓶子已密封,酵母菌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甲)有水、酒精和CO2,呼吸作用场所(乙)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9、答案:D解析:结合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氧浓度为a时,只产生CO2,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量和酒精的量相同,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0,B正确;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和CO2的量相同,因此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2.5-6.5=6(mol),C正确;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设参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的量为x,由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产生的CO2的量为6x,设参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量为y,由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均为2y,则有2y=6,6x+2y=15,解得x=1.5,y=3,可推出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错误。10、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在条件X下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可判断条件X为无氧条件,此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则条件Y为有氧条件,由此可判断物质a为CO2,物质b为H2O。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能彻底氧化分解,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单位质量葡萄糖在有氧各件下产生CO2的量上在无氧条件下的多,A错误;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B错误;H2O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C正确;试剂甲是用来检测酒精的,应为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其现象为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错误。11、答案:B解析: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酒精和CO2或乳酸,A错误;有氧呼吸一定要有O2参与,B正确;无氧呼吸的产物不都是有机物,如产生酒精时还会产生CO2,C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D错误。12、答案:A解析:A瓶中的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去除溶液中的氧气,同时杀死溶液中的杂菌,注入液体石蜡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保证无氧条件,A错误;A瓶为无氧条件,B瓶为有氧条件,C瓶为对照组,若24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故倒掉石蜡油后,能闻到A瓶内有酒味,C正确;A、B瓶与C瓶形成对照,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D正确。13、答案:C解析: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中,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A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用于鉴定CO2,但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均有CO2,故不能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B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实验均为实验组,因变量是细胞呼吸产物,C正确、D错误。14、答案:B解析:甲组袋内充满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先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正确;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均为实验组,相互对照,B错误;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袋中空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正确;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正确。15、答案:D解析:A.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2,则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是由O2、CO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细胞消耗O2的量和放出CO2的量相等,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A不符合题意;B.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不消耗O2,放出CO2,装置一中放出的CO2被吸收,气体体积不变,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气体体积增加,液滴右移,B不符合题意;C.若酵母菌已死亡,其细胞代谢停止,则两装置中液滴均不移动,C不符合题意;D.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则细胞消耗O2,放出CO2,且放出CO2的量大于消耗O2的量,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D符合题意。16、答案:C解析:若a为酒精,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在过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出现[H]的大量积累,也不会释放能量合成ATP,因为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B错误;若a为水,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在过程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则CO2中的氧原子来自丙酮酸和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则物质a中的氧原子都来自氧气,C正确,D错误。17、答案:C解析:甲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将酵母菌产生的CO2吸收,所以着色液滴的移动只与O2体积的变化有关,如果着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甲装置中着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乙装置中试管内的液体是蒸馏水,着色液滴的移动与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的差值)有关。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乙装置中着色液滴不移动;如果乙装置中着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若甲、乙两装置中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已死亡。综上可知C错误,A、B、D正确。18、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A错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是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C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故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D正确。19、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试管中有氧气但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的存在也抑制了无氧呼吸;B试管中无氧气、有葡萄糖,可进行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分解成CO2,同时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H2O;D试管中没有氧气,有葡萄糖,但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不能进行细胞呼吸;E试管中有葡萄糖和氧气,能进行完整的有氧呼吸过程;F试管中有葡萄糖,没有氧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过程。结合上述分析,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会产生酒精的是B、F,A错误;A试管中既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能进行无氧呼吸,故无CO2产生,B正确;产物中有CO2和H2O的试管是C、E,C错误;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不能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D错误。20、答案:C解析:当O2浓度为a时,酒精的产生量与CO2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当O2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多于产生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当O2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O2浓度为b、d时细胞呼吸过程有所不同,B项正确。当O2浓度为c时,产生相对值为6的酒精的同时会产生相对值为6的CO2,需要消耗相对值为3的葡萄糖,剩余的相对值为9的CO2由有氧呼吸产生,需要消耗相对值为1.5的葡萄糖,因此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C项错误。酵母菌无论是进行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能产生[H]和ATP,D项正确。21、答案:B解析:在氧浓度为a时,酒精的相对量为6,CO2的相对量为15,则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A、D错误;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相对量是6,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相对量为9,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计算出它们分解的葡萄糖相对量分别为3(无氧呼吸)和1.5(有氧呼吸),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所占的比例为3/(1.5+3)=2/3,B正确;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2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t1~t2时段,氧气的含量下降得越来越慢,因此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可大量增殖,t1时刻氧气消耗量大,产生能量多,酵母菌增殖产生的后代数目多,t3时刻氧气含量少,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在消耗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CO2,据图分析,t3时刻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刻几乎一致,则说明t3时刻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刻快,B正确;题中信息说明酵母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降低温度则酶的活性下降,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延长,C错误;实验中由于氧气含量的下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23、答案:A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存留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在条件X下会产生乳酸,不会产生物质a(CO2),B错误;条件Y下,即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但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C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检测CO2,检测酒精应选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故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错误。24、答案:B解析:甲装置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O2的减少使有色液滴左移,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A项正确;甲装置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3个单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5个单位,乙装置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3个单位,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个单位,由于甲装置中存在无氧呼吸,乙装置中存在有氧呼吸,因此两个装置内的酵母菌共消耗的葡萄糖多于2个单位,B项错误;乙装置中没有NaOH溶液吸收CO2,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不会使有色液滴移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使有色液滴右移,单位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速率,C项正确;若甲、乙装置中有色液滴均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即酵母菌无活性,D项正确。25、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9(2)[H](或NADH);H2O;能量;线粒体内膜(3)随着O2浓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过多,对酵母菌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解析:(1)由题图可知,O2浓度为a时,有酒精产生,且酒精的生成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b时,酒精的生成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依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酒精的生成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相同,故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5-6=9(mo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9mol。(2)O2浓度为d时,酒精生产量为零,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与O2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3)由图可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4)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酒精过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所以发酵停止。26、答案:(1)装置;B(2)泵入空气;检测实验中有无二氧化碳产生(3)煮沸、冷却葡萄糖溶液;浓度过大会使酵母菌失水死亡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A通入空气,为有氧条件;装置B隔绝空气,为无氧条件。(2)装置A中接橡皮球或气泵的目的是泵入空气,提供有氧条件,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实验中有无二氧化碳产生。(3)为防止杂菌干扰实验,题述装置中的葡萄糖溶液需经过煮沸处理,为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煮沸后的葡萄糖溶液应冷却处理后,再加入活化的酵母菌。由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过大会使酵母菌失水死亡,所以加入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应适宜。27、答案:(1)有无O2(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3)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解析:(1)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O2,因变量是消耗葡萄糖的量,无关变量是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会产生CO2,其中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3)预测实验结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可根据预测结论反推实验结果:如果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少,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大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B侧通过半透膜进入A侧的水分子数多,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如果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多,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小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A侧通过半透膜进入B侧的水分子数多,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等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A侧进入B侧的水分子数等于从B侧进入A侧的水分子数,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条件原料变化产物呼吸作用场所酵母菌10g(25℃)淀粉溶液瓶子膨胀,溶液中冒出气泡,溶液变热甲乙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30912.515产生酒精的量/mol096.56选项现象结论甲装置乙装置A液滴左移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B液滴不动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C液滴不动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D液滴左移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AB线粒体CD酵母菌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