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1.4~1.6综合复习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展开
这是一份1.4~1.6综合复习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共6页。
1.4~1.6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Fe(OH)3、KOH、NaOH、Ba(OH)2、Mg(OH)2、Ca(OH)2、NH3·H2O、Fe(OH)2、Cu(OH)2 1.4 常见的碱碱的分类碱的通性碱的个性思考:若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会有什么变化?实质: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盐的通性1.6几种重要的盐盐的个性【习题练习】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A.碳酸钠、烧碱、Na2CO3 B.氢氧化钠、纯碱、NaOH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2. 根据碱的性质,对氢氧化铜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Cu(OH)2能跟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B.Cu(OH)2能跟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C.Cu(OH)2放入水中,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3. 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能用它干燥的是( )H2 B.SΟ2 C.HCl D.CO2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 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X是SO2,Y是NaOH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C.X是O2,Y是Ca(OH)2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6. 据传义乌葛仙村因葛洪于此炼丹而得名。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用熟石灰和 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加水混合后可去除黑痣,药煎好后起到“食肉去痣”腐蚀作用的物质是( )Ca(OH)2 B.K2CO3 C.KOH D.CaCO37. 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依 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含有OH-。下列物质在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实质上并 没有参与反应的是( )CuSO4 B.Na2CO3 C.CO2 D.HCl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 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江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中溶液始终保持红色的是(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和Cl-个数比为1:112. 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Ba2+、OH-、SO42−、H+13.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AgNO3、Na2SO4 B.H2SO4、NaCl、Na2CO3C.Na2SO4、KNO3、NaOH D.BaCl2、NaCl、K2SO414.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下列各组物质通过稀H2SO4即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A.KOH、HNO3、Na2CO3 B.NaOH、BaCl2、KClC.NaOH、Ba(NO3)2、K2CO3 D.Ba(OH)2、NaOH、KOH16. 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她应该选下列的哪种复 合肥料来进行施用( )NH4Cl B.CO(NH2)2 C.NaCl D.KNO317. 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 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 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9. 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三种阴离子确实存 在,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20. 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①气体a的名称是 。②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 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 。21. 某粗盐水中含有少量SO42-、K+,小王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晶体。(1)固体A是 (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 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依据碱性强弱分类依据溶解性分类强碱弱碱可溶性碱不溶性碱规律总结:①②NaOH + HCl = NaOH + H2SO4 = ③CO2 + Ca(OH)2 = SO2 + NaOH = ④CuSO4 + NaOH = FeCl3 + NaOH = 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俗称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化学性质实验室用途①Na2CO3 + HCl = AgNO3 + HCl = BaCl2 + H2SO4 = ②BaCO3 + Ca(OH)2 = CuCl2 + KOH = FeCl3 + Ba(OH)2 = ③CuCl2 + AgNO3 = BaCO3 + CaCl2 = FeSO4 + BaCl2 = 复分解反应(通式表示为 + → + )条件:①对于生成物必须有______________三者之一生成;②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物必须_____________。某些盐加热能分解:CaCO3 (NH4)2CO3 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钠俗名水溶性颜色、状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有气泡产生证明有CO32−。2、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1.4~1.6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Fe(OH)3、KOH、NaOH、Ba(OH)2、Mg(OH)2、Ca(OH)2、NH3·H2O、Fe(OH)2、Cu(OH)2 1.4 常见的碱碱的分类碱的通性碱的个性思考:若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会有什么变化?实质: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盐的通性1.6几种重要的盐盐的个性【习题练习】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A.碳酸钠、烧碱、Na2CO3 B.氢氧化钠、纯碱、NaOH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2. 根据碱的性质,对氢氧化铜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Cu(OH)2能跟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B.Cu(OH)2能跟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C.Cu(OH)2放入水中,其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3. 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能用它干燥的是( )H2 B.SΟ2 C.HCl D.CO2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 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X是SO2,Y是NaOH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C.X是O2,Y是Ca(OH)2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6. 据传义乌葛仙村因葛洪于此炼丹而得名。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用熟石灰和 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加水混合后可去除黑痣,药煎好后起到“食肉去痣”腐蚀作用的物质是( )Ca(OH)2 B.K2CO3 C.KOH D.CaCO37. 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依 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含有OH-。下列物质在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实质上并 没有参与反应的是( )CuSO4 B.Na2CO3 C.CO2 D.HCl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 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江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中溶液始终保持红色的是(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和Cl-个数比为1:112. 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含有较多的Ba2+、OH-、SO42−、H+13.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AgNO3、Na2SO4 B.H2SO4、NaCl、Na2CO3C.Na2SO4、KNO3、NaOH D.BaCl2、NaCl、K2SO414.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下列各组物质通过稀H2SO4即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A.KOH、HNO3、Na2CO3 B.NaOH、BaCl2、KClC.NaOH、Ba(NO3)2、K2CO3 D.Ba(OH)2、NaOH、KOH16. 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她应该选下列的哪种复 合肥料来进行施用( )NH4Cl B.CO(NH2)2 C.NaCl D.KNO317. 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 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 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9. 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三种阴离子确实存 在,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20. 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①气体a的名称是 。②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 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 。21. 某粗盐水中含有少量SO42-、K+,小王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晶体。(1)固体A是 (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 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依据碱性强弱分类依据溶解性分类强碱弱碱可溶性碱不溶性碱规律总结:①②NaOH + HCl = NaOH + H2SO4 = ③CO2 + Ca(OH)2 = SO2 + NaOH = ④CuSO4 + NaOH = FeCl3 + NaOH = 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俗称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化学性质实验室用途①Na2CO3 + HCl = AgNO3 + HCl = BaCl2 + H2SO4 = ②BaCO3 + Ca(OH)2 = CuCl2 + KOH = FeCl3 + Ba(OH)2 = ③CuCl2 + AgNO3 = BaCO3 + CaCl2 = FeSO4 + BaCl2 = 复分解反应(通式表示为 + → + )条件:①对于生成物必须有______________三者之一生成;②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物必须_____________。某些盐加热能分解:CaCO3 (NH4)2CO3 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钠俗名水溶性颜色、状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有气泡产生证明有CO32−。2、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