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展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九年级 | 学期 | 秋季 |
课题 |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
教科书 | 书 名: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教学目标 | |||||
1.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 2.会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点: 1.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1.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定理。 | |||||
教学过程 | |||||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问题1.什么是圆的切线? 如果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叫作圆的切线. 教师再问:2.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有哪些方法? 学生作答:(1)定义法:直线和圆只有唯一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的切线的定义,以及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切线的性质定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性质,新知学习 问题1:如图,如果直线l是⊙O 的切线,点A为切点,那么OA与l垂直吗?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测量就得到那么OA与直线l垂直,教师提出让学生进行证明。 引导学生分析,直接证明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反证法进行证明 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假设OA与l不垂直, 过点O作OM⊥l,垂足为M, 则OM < OA=r(垂线段最短)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OM小于⊙O的半径OA ∴直线l与⊙O相交. 这与已知条件“直线与⊙O相切”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OA⊥l垂直. 设计意图:利用反证法引导学生得出切线的性质定理,并体会反证法的作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切线的性质定理。 切线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图像语言)
三、学以致用,性质应用 例1 如图,△ABC 中,AB =AC ,O 是BC中点,⊙O 与AB 相切于E.求证:AC 是⊙O 的切线.
教师追问1:(1)切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结合已知你选择哪种判定去? (2)要证明切线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添加辅助线? 师生活动: (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AC与O没有公共点,所以要过圆心OELAC于E,再证明OE为OO半径。由于腰AB与OO相切于点D,通过切线的性质定理ODLAB,进而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OE=OD即可解决本题. (2)学生独立完成解题,一名学生板书. (3)师生共同分析板书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加深学生对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认识。 教师追问2:在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时,应如何添加辅助线?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当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一点则作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则应过圆心作我的垂线,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小结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明确两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定理。 四、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切线的性质定理是什么?(2)在应用和性质定理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切线的性质定理,明确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五、布置作业 必做:教科书习题24. 2第4, 5, 12题. 选做:课本147页第2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