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机械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5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活实际判断,下列哪个数据描述是正确的( )A.初中生普通课桌高度为1m B.茶杯的高度是10dmC.物理书的长度是25mm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cm2.关于误差的理解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操作可避免误差 B.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D.选择精密测量工具,可避免误差3.下列关于“狮子林桥”天津大爷和天津伯伯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林桥跳水高度大约是7m B.狮子林跳水是非常安全的体育项目,没有任何危险 C.从桥上到入水,大约需要1min时间 D.跳水过程中,“天津大爷”相对“狮子林桥”是静止的4、最新的华为手机Mate 60 Pro开售。她是一部实现卫星通话的手机。它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进行通话。连接的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和运营的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系统是由3颗高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组成。下面关于“天通一号”3颗卫星说法错误的是( )A、天通一号3颗卫星之间相对静止止 B.天通一号3颗卫星相对静止打电话的人静止 C.天通一号”3颗卫星相对地球静止 D.天通一号”3颗卫星相对月球静止5、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刻度尺的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A.B.C. D.6.有关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 B.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C.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以有利于研究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好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不变的7.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8.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A.乙的平均速度最大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的最快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9、马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10、公路上行驶的吉利甲和奇瑞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5:8 B.8:15 C.5:6 D.6:5 二、多项选择1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B、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C、用甲刻度尺测量比用乙刻度尺能减小误差 D、用乙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3.35cm12、鲁迅《社戏》中有这样的描述,“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A、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B、说:山像船尾“跑去”,所选的参照物是船。C、此语言表达也说明:物体的运功和静止是相对的。D、以河岸为参照物也可以这样描述。 1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s/t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B.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通过的时间t成正比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三、填空题14、20m/S= km/h 108km/h= m/S 15、穆巴佩学习了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借助直尺和三角板测小球的直径,球的直径是 ______cm。如图所示,则该停表所指示的时间为________s. 16、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高铁列车行驶的速度可达360 (填合适的单位符号)。坐在启动的高铁列车上,小明同学看到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写出一个即可)。 17、在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竹排“游”,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______;“青山走”的参照物可以是__________。18、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最快经过_____min到达收费站.19、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用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四、计算题20、如图所示,轿车从天津往淄博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09时30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00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淄博需要的时间。 2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30min内前进18km,停车12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五、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同学用一刻度尺来测量橡皮的宽度,多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20cm,2.20cm,2.21cm,2.2cm,2.19cm。(1)他对同一木块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mm ;(3)小明对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正确的是 cm, cm。(4)此橡皮的长度是_________cm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tBC= s;vBC= 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24、(1)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图甲所示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_________的长短;图乙的方法是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的长短。(2)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3)小于在计算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速度时误将时间除以路程。结果计算出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速度”非别为:0.2s/m;和0.08s/m。请问_________速度较快。(4)0.2s/m=___________m/s25、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忽略空气阻力),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序材料质量/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铁球50101.432铝球50101.433铜球50101.434铝球50151.755铜球80202.026铁球80101.43 ①比较实验1、2、和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质量和下降高度相同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可研证猜想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下降高度相同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可研证猜想______。③比较2和4次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