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2第二章 声现象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3第三章 物态变化学案 学案 12 次下载
-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4第四章 光现象学案 学案 13 次下载
-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5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5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学生(1)学案 学案 8 次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展开一对一教师辅导讲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
学生姓名: 年 级: 老 师:___杨老师_
上课日期: 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_ 课 次: ___ __
课题: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点、考点:
1、长度的测量
2、刻度尺的使用
3、时间的测量
4、机械运动
5、参照物
6、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意义
8、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9、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10、测量平均速度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参照物的选择
3、速度公式及其求解
【知识网络详解】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3、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1.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1μm = 10-6m 1nm = 10-9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试一试
500m=_______μm 42nm= ______ m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什么是分度值?)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 8 cm
二、时间的测量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停表(实验室)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3. 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 1min=60s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第一种停表 秒针走一圈为60秒
总结:
对于机械停表
先看分针确定分钟数,再看秒针确定秒钟数
读数为_____时_____分_____秒 读数为_____时_____分_____秒
三、误差和错误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误差.
2.(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3)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4.误差与错误的比较:
项目 | 误差 | 错误 |
产生原因 | 仪器精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够完善,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时粗心大意造成 |
是否可避免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效果 | 有误差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 | 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
误差和错误一样吗?
例3: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随堂练习】
1、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 D、7.8厘米
2、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3、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4、如图所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读数是________ cm .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静止和运动
示例1:铅笔盒和课本分别放在桌面上的不同位置。铅笔盒不动,推动课本,铅笔盒的位置变化了吗?课本的位置变化了吗?铅笔盒和课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了吗?
示例2:站在道路旁边,看到两旁的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两旁的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特点: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___________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就说它是_____________ 。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___________
思考以下问题:
1.桌面上的任一点为标准,课本相对于该点的位置 ,铅笔盒相对于该点的位置 。判断课本运动时,判断的依据是 。把这种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 。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的事例呢?
夜空中的彗星、 飞奔的猎豹、 爬行的蜗牛等。
通常看起来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也随地球一起公转和自转,它们也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说铅笔盒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标准是 ,判断的依据是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称为
2.以 为参照物,铅笔盒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铅笔盒是运动的。不选择参照物,能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吗?
3.对于同样的树,有时看是静止的,有时看是运动的,这种判断相互矛盾吗?为什么?
- 我们说铅笔盒和树等周围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 不同,可见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关键看____________,即物体运动和静止具有 。
总结: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说明参照物,否则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通常所说的静止和运动多以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
(3)相对静止是指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完全相同,以其中任意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同步卫星始终是静止的。
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
(1)不要将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作参照物:选择被研究物体作参照物,被研究对象相对于自己永远不会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结论永远是静止的,这样的描述没有意义,所以不要将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择能使问题简单化的物体来作参照物。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判断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常常是最简单的,所以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此时往往省略参照物不说。
(4)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①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②方便性: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④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随堂练习】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一句歌词,对这句歌词中有关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前一句是以人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B.后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说青山是静止的
C.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D.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青山是运动的
2、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小红背着的书包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路旁的树木
3、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5.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例: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分析: 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时,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比较(统一标准)。
一:速度
在物理学中,用物理量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一般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速度= = s/t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秒(m/s或m·s-1)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km/h或km·h-1)
速度的单位换算:
1m/s=_____________km/h 0.5km/h=____________m/s
10m/s=____________km/h 20m/s=____________km/h
规律方法:应用公式v=解题时,要注意四个问题:
(1)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过程;
(2)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与s和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3)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即①v∶m/s、s∶m、t∶s;
②v∶km/h、s∶km、t∶h;
(4)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数据后要有单位
常见的一些速度
约1.1m/s 约5m/s 约20m/s 约250m/s
例: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直线运动中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直线运动.
2.把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其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都_______。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用平均
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
两个平均速度公式
(1)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t,在前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1,在后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2,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一汽车以速度v1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即以v2的速度返回,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随堂练习】
1: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2.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李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2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4 m,则(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D.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4、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匀速驶向目的地,若总路程约为3.2×105 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目的地
5、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 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 km/h
C.飞行的海燕1分钟能前进5 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 s
6、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又经过2 s滑行20 m车停止。求:
(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汽车刹车时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从A市行驶到B市,
(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前提回顾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组装图
金属档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
(1)调整斜面呈________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以加速下滑即可;
(2)小车运动的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3)小车从斜面顶端要由静止释放;
(4)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5)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6)熟悉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随堂练习】
1.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5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
图5
2.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如图1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图1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检自测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下列所示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892km=________m=________cm.
(2)1183μm=________mm=________m.
(3)10nm=________m=________km.
(4)4.8h=________min=________s.
3.如图4所示,甲、乙分别表示两同学测一物体长度的不同种放法,其中用尺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被测物体长度应为________cm.
4.如图5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6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mm.
图5 图6
二、运动的描述
1.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2.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4.“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奔驰”______;“静靠”________;“后退”________.
5.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参照物.
6.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在地球某处上空,以地球为参照物,这个卫星是________的,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卫星是______的.
7.做一做回答下面问题: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们沿桌面缓缓移动.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动的快慢
1.“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短
C.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所给四种物体,其中正常运行速度最接近60km/h的是( )
A.自行车 B.汽车 C.飞机 D.人造地球卫星
3.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千米/分;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纪录是9.58秒,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A.旗鱼 B.猎豹 C.灰面鸫 D.博尔特
4.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要步行10min,小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
A.5m B.50m C.500m D.5000m
5.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6.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2∶9 B.2∶1 C.9∶2 D.1∶2
7.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8.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0m/s,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单位换算:10m/s=______km/h,54km/h=______m/s.
10.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m.
11.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20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约1500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寓言《龟兔赛跑》大家都很熟悉。寓言中的白兔骄傲自大,在比赛途中睡了一大觉,醒来后发现乌龟已快到终点了。而乌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即使在落后的情况下也毫不气馁,最终取得了胜利,则整个过程中( )[来源:Zxxk.Com]
A.白兔始终跑得比乌龟快 B.乌龟始终跑得比白兔快
C.白兔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小”)。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引入,自学检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集思广益,练习巩固,误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感知,合作探究,检查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