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1-4节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1-4节教案01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1-4节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1-4节教案03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优质课教学设计,共4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第一节 和时间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
    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6.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3.利用比较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刻度尺的估读.
    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课前预习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标准量 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 国际单位制 .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 米 ,比它大的单位有 千米 ,换算关系:
    1m= 10-3 km= 103 m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 刻度尺 .测量时,尺要 紧靠 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 钟 、 表 .常用时间的单位有 小时 、 分钟 、 秒 .其中1h= 60 min= 3600 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s) .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 差异 叫误差,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 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来减小误差.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 减小 不能 消灭 ,而错误是 完全可以避免的 .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生:用刻度尺、卷尺等.
    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
    生:用秒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

    进行新课
    长度的单位
    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
    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
    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
    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
    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
    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
    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
    2.常用的测量工具
    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
    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
    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
    3.单位
    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
    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
    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
    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
    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
    生:桶的容积不同.
    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
    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
    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4.国际单位制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
    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
    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
    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
    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
    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
    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
    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
    答案:C
    5.单位的换算
    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
    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
    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 =10-6米;1纳米 =10-9米.
    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
    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
    生:直尺、三角尺.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
    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
    (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3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
    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
    答案:D
    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
    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
    长度的特殊测量
    1.累积法测量
    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
    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
    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
    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
    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
    ③每页都要压紧.
    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
    板书:
    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
    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
    师:能方便测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难在哪里?
    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
    把握读数.
    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
    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


    长度和距离.


    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
    板书:
    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
    3.化曲为直法测量
    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
    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
    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
    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
    板书:
    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
    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时间的测量
    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
    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
    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板书:
    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
    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
    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
    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
    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
    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
    板书:
    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
    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
    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
    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
    【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物体的长度为 cm.

    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337 2.50误差
    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
    生2:仪器本身不同;
    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
    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2.引起误差的原因:
    (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
    (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
    (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
    (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
    2.如何减小误差
    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
    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
    板书: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

    学生动手实验:请两位同学把自己测量的几组数据书写在黑板上,并求取平均值.
    教师就学生的测量数据,帮助学生分析,并提醒学生如何区分和判断数据,在求取平均值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值位数要一致.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思考误差是否就是错误.
    生:不是.
    师:那误差和错误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板书: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例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灭错误一样消除误差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解析: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实验者、测量工具等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所以A、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的,是一个不准确的值,若再往下一位估读,得出的数字是无意义的,所以B说法错误.
    答案:C
    课堂小结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
    【教材P13“想想议议”】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教室的宽度).
    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
    思想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


    【教材P15“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解:(1)下面介绍三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找来一副三角尺和一个刻度尺,将硬币放在桌面上,采用如图的方法可以测出硬币的直径,然后由公式L=πd可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可用非弹性软线绕硬币圆周一圈,标记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将软线拉直,测出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即为硬币的周长.

    方法三:①拿一张白纸,将硬币放在纸面,然后用铅笔沿硬币的圆周画线.
    ②再将留下铅笔痕迹的圆周对折,测出对折线的长度即为硬币的直径,由公式L=πd即可求出硬币的周长.
    (2)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累积法,先测一定数量的纸张的总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就是每一张纸的厚度.
    (3)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密绕n匝铜丝,测出总长度后再除以n即可.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解:先测量出脚的长度,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脚印的始末位置,然后用刻度尺测出这段距离(可测三次,取平均值);也可以用细线拉直测量脚的长度,并在线上作出记号,然后用刻度尺测出线的长度,即为脚的长度(可测三次,取平均值).然后利用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的常识,估测出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解:一天是24小时,1小时=60×60秒=3 600秒,一天=24×3 600秒=86 400秒.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所示).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

    解:在偏角很小(如10°)的情况下,测出它来回摆动50次共用的时间,就可以测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偏角再小一些测得的时间更准确些.要想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可以调整摆线的长度,直到用停表测出其摆动50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为50s为止,此时摆的周期为1s.(提示:周期为1s的摆,摆长大约为0.25m)


    【例5】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合适(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解析: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不超过3m,而且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的尺最合适.
    答案:A
    【例6】(四川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解析:由测量结果可知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12.34cm、12.36cm、12.35cm三个数据中倒数第二位的准确值是相同的,而12.75cm中的准确值与它们不同,属于错误的结果,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 答案:C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导入新课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
    根据什么?
    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
    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提出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
    举实例
    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可见:要想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那么怎样才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了呢?或者说我们要观察那几个方面,才能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了?
    [总结]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平时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都不说参照物,为什么?
    [总结]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提出问题]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这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出问题]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提出问题]
    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同一物体相对不同参照物,运动状态不同的情况呢?
    [总结]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课堂练习
    1.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 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 为参照物。漂流时船相对水 。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
    3.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 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 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 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出示图片在赛跑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
    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引导学生探究: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显示: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等学生充分讨论后,显示结果:
    物理学中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也就是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在物理学中被称着速度。
    三、速度
    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数质上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指明公式中每个字母的意义及单位,并板书: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指出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推导:1m/s= 3.6km/h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练习:
    单位换算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分析题目,引导学生清楚单位一致才能比较。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怎样去研究它呢?
    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频闪摄影”,回答下面问题:
    1、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2、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
    3、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
    (提示: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引导分析出甲物体的运动特点:(1)运动的路线是直线;(2)运动快慢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指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例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例如:自行车运动、火车进出站时的运动。向这样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它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例题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解答例题,并指出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六、练习
    1、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3、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_m
    (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
    2、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速度.
    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4、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后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C=3×105km/s)(    )
       A  8.1×105km   B  4.05×105km    C  3×108km   D  3×105km
    5、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                                                 (    )
        A  60s          B  40s           C  50s        D  80s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法
    教学内容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
    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或图片: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1.实验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

    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2.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按图2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图2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3.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相关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案设计,共10页。

    2021学年第1节 质量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质量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