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共9页。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 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3.湿衣服晾晒后变干,这说明(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体积狼小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破裂,形成新的分子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5.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44mL的水与56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6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6.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夏夜,我们在公园或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可以再分
8.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 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9.图l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0.科学家发现,水在- 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称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性质与水不同 B.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0~100℃)的大
C. 分子不再运动 D. 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B. 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二、填空题
13.梅花山上花团锦簇,梅花似海,春天要来了,百花香聚.
(1)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_______ .
(2)玫瑰花香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________ (阿拉伯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请写出最简比),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
(3)为了维护景区优美的环境,不能随便丢弃垃圾.下列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易拉罐 B.果皮 C.矿泉水瓶.
14.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
(1)气体易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________ .
(2)花香十里________ .
1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16.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 。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 。
17.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 组成的.
三、解答题
18.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四、实验探究题
19.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方案一】如图1。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2)【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________。
③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________,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3)【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①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________。
②图5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_有关。(说出一点即可)
五、综合题
2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_____.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
21.如图所示:
(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说法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运动;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2.【答案】C
【解析】【解答】A、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A不符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符合题意;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4.【答案】D
【解析】【解答】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破裂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A正确;“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B正确;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不同,则物质性质不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答】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高时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的速率加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毒品中含有的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故选项解释正确.
D、44mL水和56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6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现象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间隔较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内容.
7.【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我们能闻到气味,是因为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孔.
【解答】A、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和分小无关,此项错误.
B、能闻到花香和分子间有间隔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此项错误.
C、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此项正确.
D、能闻到花香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只与分子运动有关,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分子的基本性质能解释一些宏观现象,有些宏观现象也能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同学们要建立微观和宏观联系的观点
8.【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考虑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解答】A、氨气分子在运动,元素无变化,所以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故A错误;
B、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氨气分子一直在运动,所以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C错误;
D、分子间隔变大,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等;据此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酒精和水分别是由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由图示可知,打开活栓后酒精和水混合后液面下降,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混合后进入彼此的间隔中,导致混合后体积变小。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答】A、仍为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间隔应更小,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仍为水分子,化学式为H2O,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石块是宏观的物质,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D、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3.【答案】分子不断运动;三;10:1;164;AC
【解析】【解答】解:(1)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0):(1×12)=10:1.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
(3)易拉罐、矿泉水瓶都可以回收,处理后还可作为原料;
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2)三;10:1;164;(3)AC.
【分析】(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理分析解答.
14.【答案】气体分子间间隔大,而固体分子间间隔小;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解析】【解答】(1)气体易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所以比较容易被压缩;而构成固体的微粒之间间隔比较小,所以比较难被压缩.
(2)花香十里,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答案为;(1)气体分子间间隔大,而固体分子间间隔小;(2)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5.【答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解答】解: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6.【答案】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解析】【解答】分子的性质有三:1、分子很小;2、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5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分析】微粒的性质有三:1、分子很小;2、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7.【答案】氢原子和氧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氢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1)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18.【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解答】(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酚酞溶液变红色;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2)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石蕊溶液
(3)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NH3+HCl=NH4Cl
(4)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解:【实验方案一】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酚酞溶液变红色。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排除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溶液变色。
故填: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实验方案二】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故填: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②4个被控制的量是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故填: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③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石蕊溶液,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故填:石蕊溶液。
【实验方案三】
①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故填: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②图5中生成白烟,是因为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故填:NH3+HCl=NH4Cl。
【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的速率越快。
故填: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1)根据图示作答,并评价不足之处,(2)根据图示中每个变量的特点进行分析作答,(3)根据给出的化学物质,结合反应现象进行分析作答,(4)分子的运动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
五、综合题
20.【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解析】【解答】解:(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固体碘和碘蒸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1.【答案】(1)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
(2)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解析】【解答】(1)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
(2)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故答案为:(1)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2)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分析】(1)利用分子的特性可解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