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1.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3.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民权),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开创者。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等人曾跟随经学大师后仓,潜心钻研《礼》学,成就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二人合称“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明: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止:至,到。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
译文: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大学之道
提网的总绳→事物的主干部分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即“新民”,就是帮助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为治国平天下奠定精神基础。
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这“三纲”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致其知:获得知识。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普通百姓。 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
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处在“八目”的中枢地位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
小结: 第一段明确提出“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 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壹·,温故知新,《礼记》戴圣,“大学”是什么,·贰·,文本特色,思维提升,·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大学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六艺”,诵读指导,自主阅读,研读课文,“三纲”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段,第二段,止于至善,明明德,三纲八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