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编】5《大学之道》课中同步卷-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编】5《大学之道》课中同步卷-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01
    【精编】5《大学之道》课中同步卷-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02
    【精编】5《大学之道》课中同步卷-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优秀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内分析,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学之道》课中卷

    一、课内分析

    1《大学之道》中“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中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哪“八条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阅读下面《大学》中的这段话,回答问题:什么是“本末”?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分析《大学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6结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大学之道”?请谈谈你的看法。

    7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大学之道》

    8阅读课文《大学之道》,分析《礼记》在论证上的风格特点。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9材料中《大学》对于学习持怎样的观点?孔子又持怎样的观点?

    10上述两段文字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行与学之间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化经典短文,完成小题。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②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不能伤,飘风振海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庄子·齐物论》)

    11“修身,__________,治国,__________”,这是儒家传统下士人的人生理想,也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请根据文段①填空。

    12圣贤如何对待利害得失的呢?请根据文段②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而后能             得:处事合宜

    B致知在             格:标准

    C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偏向

    D之其所哀而辟焉       矜:怜悯,同情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学               吾为其无用而掊

    B知止后有定           不仁,如礼何

    C欲齐家者             恕乎

    D小人闲居不善         之于未有

    15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B跨者不行

    C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B《礼记》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美学等思想。

    C曾子,名参。其父曾点,字皙,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D“慎独”可以理解为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

    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心不在 / 焉视而不见听 / 而不闻食 / 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 / 焉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 / 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视 / 而不见听 / 而不闻食 / 而不知其味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继而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3)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参考答案

    1“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明明德”,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这是儒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亲民”,有一种解释就是要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扬。“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诉人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

    首先找到文中的“三纲”的具体内容,然后理解这些内容,最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弃旧图新,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使动用法,“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明德”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一纲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亲民”,即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并个人推及他人;“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指最善,也就是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以看出,这三纲之间是递进关系。

    2①这段文字提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认识事物,再获取知识,然后做到意念真诚,以端正自己的心思,修养自己的德行,然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家庭了,就能治理好国家,就能在天下弘扬高尚的品德。

    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的“修身”,则是联结“内修”和“外治”两个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理解文意是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核心再探讨各关键要点之间的关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其中包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修身: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治国: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

    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其他的方面都要以修养德行为根本。

    3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原文内容,了解《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然后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不可分割, “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二者互为补充,辩证统一。

    4“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段重要词语的能力。要理解词语含义,不仅要因文定义,理解它的本来含义,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比喻意义、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

    本句意为: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事情有开端和结尾,我们在对待处理的时候,应该知道孰先孰后,孰本孰末,加以区别对待,这样的话,就离道不远了。

    所谓“本末”,是指事物的“根本”和“末梢”,相比于“末”,显然“本”最重要,没有“本”就没有“末”,所以文段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能够分清“本末”的轻重先后,那就能够接近“道”了。这提示我们,做事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根本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难题。

    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既指明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修习次第,也包含着身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个人修身的意义在于,由身家而家国,由家国而天下,不仅是现实空间疆域的不断扩大,也是人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因此,“家国天下”理念所建构的文明共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单纯是指向个人,也不单纯是指向家庭、国家、社会,而是既关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致力于每个人通过普遍联合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不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都期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大学之道》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所给的名句的意思,然后探究其中蕴含的立身处世的道理,最后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其现实意义。

    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

    然后分析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中的“八目”,这“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因为《大学》后面的章节都是在阐释这“八目”,阐释如何通过“八目”的修行,而达到“三纲”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既指明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修习次第,也包含着身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个人修身的意义在于,由身家而家国,由家国而天下,不仅是现实空间疆域的不断扩大,也是人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

    最后分析这句话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家是国家的最小细胞,家是个体安顿自己身体的一个基本单元。没有家,人将漂泊无依;没有家,国将变得不稳定,所以人们总是期望“家和万事兴”。因此,儒家把进退有序、长幼有序的“齐家”看成是一个人成年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家族里边要言行规范,要能够齐家。人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他要参与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首先就是家,然后是国,而修养或责任的实施也是由“齐家”到“治国”,这正说明天下的事国家的事不是和个人没有关系的。如果国将不国,家何为?人何在?在这个意义上,家国与个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不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都期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

    6观点一:我认为“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

    “明德”相当于《道德经》中的上德,也就是最上等、最高明之德,甚至可以说是接近、等同于道的德,而“明明德”的第一个“明”,以及“亲民”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把“大学”只视为修身之学,那第一个“明”就是探索、明了,而“亲民”也是对自身的要求。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探索、掌握明德,并要去亲近民众,把这些事都做到最好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观点二:我认为“大学之道”是指传道。

    “大学”不只是修身的学问,其根本精神在传道,“明明德”的第一个“明”可以理解为揭示、昭示,而“亲民”也是让“明德”去亲近民众。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大学之道”在于揭示明德,让其昭示天下,让“明德”去亲近民众,使民众都能了解掌握它。“平天下”就是让明德昭示于天下,使民众都掌握明德,人人都成为圣贤,那天下自然太平。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段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对于经典名著,尤其是对“四书”的理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著作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其思想主张,把握古代圣贤对于修身养性,治国之道的观点主张,不能断章取义;同时里边隐含的信息量也很多,需要结合整部作品来分析。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被后世儒家称为“三纲领”,意义简释如下: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从这一点来讲,“大学之道”是讲修身的学问。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大学之道”是指传道: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觉悟“明明德”此一天生能力之后,就须“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

    7本文第一段阐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这告诉人们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段从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方面层层推进,最终推到人要学习并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知识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己的品性,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本文阐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将“大学之道”阐述得非常透彻。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第一段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依次展开之后,紧接着用一连串的逻辑推理,论述了“知止”,也就是说明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但殊途同归,他们最终的目标应是“止于至善”。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碌碌无为,虚度此生。告诉人们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段通过逐步推导,将国、家、身、心、意、知几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从个人出发,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身的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本文点明《大学》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阐述得非常透彻,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

    第一段开篇首先提出大学的“三纲”,然后阐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与其志向、心力性情、思虑的关系。最后由事物的本末始终,推及到人生应该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先后顺序。第二段提出大学的“八条目”,先从国家到个人、品德到学识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再从学识到品德、个人到国家回扣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八条目”中八个方面紧密相连,后一项以前一项为基础,修身是根本,是前四项的落脚点,是后三项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归结到以“修身”为根本。全文纲举目张,思路特别清晰,逻辑严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论证风格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分析文章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需要明确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并明确其论证方法。《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它的中心论点是“修身为本”。第一段开篇首先提出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阐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与其志向、心力性情、思虑的关系,最后由事物的本末始终,推及到人生应该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先后顺序。第二段提出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国家到个人、品德到学识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再从学识到品德、个人到国家回扣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八条目”中八个方面紧密相连,后一项以前一项为基础,修身是根本,是前四项的落脚点,是后三项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归结到以“修身”为根本。“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全文纲举目张,思路特别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9《大学》的观点是人通过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修养品性做其他的事。孔子认为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再去学习知识。

    10观点一:不矛盾。前一则材料主要论述人成长的步骤,以仁爱为核心,从获得知识一直到天下的太平和谐。后一则材料认为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是实现仁爱的根本,孔子并没有以此来轻视学习,只是强调了仁爱是万事的根本。

    观点二:矛盾。前一则材料注重道,后一则材料注重学。前一则材料强调做事的基本步骤,要先获得知识才能够提升品格;而后一则材料认为只有心中充满仁爱,才具备学习的条件。两个观点各有侧重。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题干要求回答“材料中《大学》对于学习持怎样的观点?孔子又持怎样的观点”。

    第一,《大学》对于学习所持有的观点:“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是说穷尽事物的道理,然后知识就会极为丰富;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意念真诚。是说人通过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修养品性做其他的事。

    第二,孔子对于学习所持有的观点:“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说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亲身实践什么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博爱大众,然后再去学习。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行与学之间的关系?”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不矛盾。“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强调人的成长过程,“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强调学习是基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中孔子虽然把“学”放在后面,但他并没有不重视“学”,所以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矛盾。“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强调学习之后的目的是为了“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强调的是后者,也就是做事的准则,是人的品格;“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中把“学”放在后面,强调“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是基础,“学”才是目的,说的是孔子重视学。

    参考译文:

    穷尽事物的道理,然后知识就会极为丰富;有了丰富的知识,就会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心就端正了;心端正了,自身的品德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家就会整治得很好;家整治好了,国就会治理好;国治理好了,天下就会太平。

    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11    齐家    平天下   

    12在圣贤看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连生死都不能影响他,利害得失就更渺小的不值一提了。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全文分析题干涉及到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摘出与题干相关的词语。结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可知,先“修身”,再“齐家”,再“治国”,然后才能“平天下”。

    12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题目是圣贤如何对待利害得失的呢?请根据文段②简要回答。原文说“至人神矣!……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至人修养到了生死同他毫不相干,他已经不生不死,物质世界的变化与他毫不相干。他当然不懂人世间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利害,不是不懂,而是人世间的利害得失渺小的不值一提,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13B

    14D

    15D

    16A

    17C

    18B

    19(1)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要使意念真诚,就先要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3)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格:推究。句意: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的;代词,它。

    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 

    C.代词,自己的;语气词,大概。 

    D.动词,做。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大学:古义,大人之学,博学;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 

    B.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  

    C.虑: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担忧。

    D.孺子:古今均指小孩子。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心思不能专注于要做的事情,虽然也在看,却是看不到;虽然也在听,却是听不清;虽然也在吃,却是吃了还不知道什么滋味。

    “焉”是代词,作“在”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视”是名词,作主语,“视而不见”与“听而不闻”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D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错,“八条目”之间是递进关系,“修身”是“三纲八目”说的核心。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彰显;明德,美德。

    2)关键词:诚,使动,使……真诚;致其知,获得知识。

    3)关键词:好,喜好;恶,缺点;美,优点;鲜,少。

    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小人在闲居独处时做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坏事不干,见到君子后就隐藏躲避,掩盖藏匿做过的坏事,宣传夸耀自己做过的善事。岂不知在别人眼中看着他,就如同看清了他的肺肝一样,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有真实的想法,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很谨慎。曾子说过:“虽独处,其实也有很多眼睛在看着你,很多手在指着你,多么严厉、多可敬畏啊!”财富可以装饰屋室,道德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身体自然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

    所谓要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自身如果有愤怒怨恨,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畏惧恐慌,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喜好欢乐,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忧患烦愁,内心就不能端正。心思不能专注于要做的事情,虽然也在看,却是看不到;虽然也在听,却是听不清;虽然也在吃,却是吃了还不知道什么滋味。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

    所谓管好家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就是说人们对自己所亲爱的人会偏向喜爱,对自己所厌恶的人会偏向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偏向敬畏,对自己所怜悯的人会偏向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偏向傲视怠慢。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所以谚语说:“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还知道孩子有缺点;对于自己的庄稼,总觉得禾苗长得还不够壮硕。”这就叫不进行自身德行的修养就不能管好自己的家。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优秀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2.2* 大战中的插曲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2.2* 大战中的插曲优秀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内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内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