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学测量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871995/0-16964199186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 科学测量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871995/0-16964199187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 科学测量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871995/0-16964199187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节 科学测量学案
展开长度的测量
(1)体积的定义: 。
(2)体积的单位 固体:
液体:
测量工具: ; (特点和区别)
正确:选择合适的 和 ;
正确: ;
(3)体积的测量 测量步骤 正确:视线与 ;
(5个正确) 正确: ;
正确: + 。
(4)误差分析:①俯视 ②仰视
(5)特殊的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体积的测量
(1)温度的定义: 。
(2)体积的单位:
测量工具: ; (特点和区别)
正确:选择合适的 和 ;
(3)温度的测量 测量步骤 正确: ;
(4个正确) 正确: ;
正确: + 。
(4)使用体温计的注意事项:
(5)误差分析:①体温计未正确使用 ②温度计损坏
温度的测量
【习题练习】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1.5厘米=21.5厘米×10毫米=215毫米 B.21.5厘米=21.5厘米×10=215毫米
C.21.5厘米=21.5×0.01米=0.215米 D.21.5厘米=21.5÷100厘米=0.215米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读数时造成的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纳米技术是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则1.76×109纳米可能是( )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教材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4.如图所示,小科在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直径时,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5.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用同一把钢尺测量同一物体,夏天测得的数据比冬天(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 (2)你的脚长约为25 。
(3)你的课桌高度约为9 。 (4)我国万里长江全长约6.3×103 。
7.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 。
8.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如图)的长度。利用甲刻度尺测该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为 cm,利用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为 cm,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小科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记录了四次测量数据:18.12cm、18.1cm、18.13cm、18.20cm,则该物体正确测量的长度应为 。
小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对自己及身边物体有了较强的测量兴趣。
(1)小夏发现每到学期末自己的科学书会莫名奇妙的变厚,于是他突发奇想,想测量一下期末结束后的科学书厚了多少。请你帮他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m,最小刻度值1mm B.量程10m,最小刻度值1dm
C.量程20cm,最小刻度值1mm D.量程10cm,最小刻度值0.5mm
(2)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夏利用桌上的粗细均匀的铅笔,用刻度尺测量得到铅笔直径(内径)为D1,他将厚薄均匀的这张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并固定测得外径D2,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d的表达式是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绕了30圈,第二次绕了8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纸张的厚度,第 次测量误差小。
11.小李使用“累积法”测量字典的纸的厚度,他把1-100页叠到一起,用刻度尺测出其高度如图所示,读数为 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cm(请写出计算过程)。
知识点2:体积的测量
一只量筒里盛有50mL水,当里面放进一木块,木块的2/3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为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为( )
A.6cm3 B.0.9dm3 C.12cm3 D.9cm3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
B.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C.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
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能使用量杯
小金买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为了测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小金拿1个500mL的烧杯,3个100mL的量筒。先将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
A.260cm3B.70cm3C.170cm3D.240cm3
某同学用量筒仰视读数量了50.0毫升的水,倒了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30.0毫升,则他倒出来的水( )20.0毫升。
等于 B.小于 C.大于 D.无法判断
某注射蒸馏水瓶内有部分液体,按图甲正立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1厘米;按图乙倒立测得空间高度为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 )
A.DH1H2厘米3 B.D2(H1+H2)厘米3
C.π/2D2(H1+H2)厘米3 D.π/4D2(H1+H2)厘米3
7.小实在实验课上测量某种硬币的体积,他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如图甲),再将25枚硬币放入量筒(如图乙)。
(1)小实测得一枚硬币的体积为 厘米3。
(2)与在量筒中放1枚硬币测量相比,该测量方法的优点是 。
(3)下列操作中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有 。(可多选)
A.硬币没有相互紧贴
B.其中有个硬币没有浸没
C.放入硬币前,仰视读数
D.投入硬币时,有水滴飞溅出来
8.小军、小科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小军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小科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填“小军”或“小科”)同学的方法。
(2)如果小科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科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小军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填“a”、“b”或“c”)。
知识点3:温度的测量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融化,则( )
A.甲盆温度高B.乙盆温度高
C.甲乙温度一样高D.无法判断
2.小明同学因为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其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B.体温计中水银柱液面降到35℃刻度线处
C.体温计中水银柱液面降到0℃刻度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3.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20℃B.43℃C.39℃D.55℃
4.小明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38.4℃,那么( )
A.小明的体温是38.4℃
B.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C.小明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4℃
D.小明的体温在38.4℃至39.1℃
5.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是( )
A.42℃ B.45℃ C.52℃ D.55℃
6.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
(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多少厘米?
(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多少℃。
8.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活动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一根塑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活动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不同温度下,活动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3)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5.5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4)活动小组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5.1
5.2
5.2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学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7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预习,知识点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7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学案设计</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预习,知识点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科学观察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科学观察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重点展示,讨论与展示一,讨论与展示二,讨论与展示三,讨论与展示四,课堂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