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课ppt课件
展开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07 积累拓展
06 课堂小结
了解两首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重点)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难点)
了解文体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泰戈尔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创作以爱的颂歌为主,简洁、清新、细腻。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瓣( )辫( )辩( )
嘻( )嬉( )熹( )
也可比喻接受某种美好的事物或享受某种氛围。
“匿”意为“隐藏”,如“匿名”“销声匿迹”。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母子之爱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我”与母亲三次嬉戏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嬉戏。
具体描绘三次嬉戏的画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
写“我”恢复原形后的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人物:“我”(一个孩子)和母亲事件: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 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2.这首诗写了那几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1.在这首散文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笑嘻嘻”写孩子的神态,“摇摆”“跳舞”写孩子的动作,这些词语表现了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模仿孩子的口吻和心理,借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刻画了一个调皮、天真、稚气的孩童形象。
(3)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沐浴在母爱之下的孩子,用散发幽香的方式回报母亲,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调皮。
(4)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将影子投射到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刺眼的阳光,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暗含了对母亲的依恋。
(5)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突然”表明孩子想给母亲带来惊喜;“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以孩子独特的天真、调皮的行为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6)“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不告诉母亲自己的行踪这一行为,表现了孩子的调皮、淘气。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回报母爱,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舒适,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7)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坏孩子”贬词褒用,将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展现了出来,饱含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一天没见到孩子,焦急不安之情与时俱增,再次见到孩子,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你这坏孩子”似嗔实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惦念。
(8)怎样理解母亲的嗔怪“你这坏孩子”?
孩子:天真烂漫、调皮可爱、聪明伶俐、爱妈妈
妈妈:温柔沉静、善良、慈爱
作者把儿童想象成金色花——美丽圣树上的花,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如此活泼可爱、快乐天真,是因为沐浴在母爱中。文中孩子跟母亲三次嬉戏,体现了孩子的活泼调皮、机灵可爱;同时,他对母亲的时刻关注,也表现出对母亲的爱和亲昵。
2.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这一形象?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❶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当母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托物” 是手段,“言情” 才是目的。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热的氛围中,使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子之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映射着母爱的光辉。
开放花瓣散香气投影子在书页上求妈妈讲故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本诗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
蒂( ) 梗( ) 姊妹( ) 亭亭( ) 徘徊( ) 遮蔽( ) 心绪( ) 流转( ) 荫蔽( ) 菡萏( ) 攲斜( )
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如“瓜熟蒂落”。
与“秭归”的“秭”区分开。
( )乘凉( )千乘之国
春秋战国时指小的诸侯国。
( )荫蔽( )荫庇
表“树荫”之意时,读yīn;其他情况一般读yìn。
蔽( )敝( )
蒂( )缔( )谛( )
梗( )埂( )哽( )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欧阳修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荫蔽:指(枝叶)遮蔽、隐藏等。荫庇:庇护、保护的意思。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情各是怎样?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作者借荷叶护莲的场景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作者借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2.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1)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此处写天气有什么作用?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了“我”烦闷的心情,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红莲之美、表现“感动”之情蓄势。
(3)第4段描写“红莲盛开图”时,为什么要描写白莲凋谢的景象?
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倾侧”“覆盖”等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这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做铺垫。
(2)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这种情绪的变化,是全文的重点,为结尾歌颂母爱蓄足了势。
(3)“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了什么?
在荷叶的庇护下,红莲所面临的风雨都变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着母亲,荷叶护莲的行为突显了母亲的勇敢、无私、伟大。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这段话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文中关于母亲的文字只有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文中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母亲呵护儿女时无畏风雨的感人情态,读起来亲切动人。“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无私无畏的母爱的化身。
这首散文诗通过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及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❶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❷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歌颂母爱、亲情、童心、自然,但她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忧愁的温柔笔调,述说心中的感受,探索生命的意义,表达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三三)
【鉴赏】 生长在墙角的花,不能充分地沐浴阳光和雨水,花朵开得枯黄瘦小。由此可知,生命之花,要在谦逊、开阔的心境中才能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变得枯黄。
语文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课时目标,作者档案,写作背景,生难字词,课文解析朗读节奏,课文解析整体感知,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结构图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说课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PPT,课时目标,作者档案,课文解析整体感知,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结构图示,随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