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7散文诗二首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是印度的圣树,木兰科常绿乔木,开金黄色花朵。诗中的“金色花”喻指儿童,以此为题,点明诗歌的写作内容,借以赞美母子情深。
以《荷叶•母亲》为题,是因为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借物抒情,歌颂伟大的母爱。
2.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格调清新, 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堂,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著
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3.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
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看见雨中荷叶倾侧在荷花上,为荷花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呵护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4.知识链接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匿笑(nì) 花瓣(bàn) 沐浴(mù yù)
嗅到(xiù) 衍(yǎn) 荫蔽(bì)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
心绪(xù) 徘徊(pái huái)
(biàn)方便 (hé)荷叶
便 荷
(pián)便宜 (hè)荷枪实弹
2.字形辨识
瑞(ruì)花瑞 梗(gěng)花梗
端(duān)端正 埂(gěng)田埂
揣(chuǎi)揣测 哽(gěng)哽咽
亭(tíng)亭亭 唤(huàn)呼唤
享(xiǎng)享受 涣(huàn)涣散
亨(heēg)大亨 焕(huàn)焕然一新
3.词语释义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高耸。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敧斜:倾斜,歪斜。鼓,倾斜。
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慈怜:仁慈而怜爱。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4.词语辨析
遮蔽——荫蔽
同 | 都是动词,都含有“遮挡”的意思。 |
异 | “遮蔽”指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常用于遮挡风雨、遮挡视线等。“荫蔽”指(枝叶)遮蔽;隐蔽。常用于提供阴凉、提供保护等。 |
例 | 小茅屋荫蔽在树林中,为伐木工人遮蔽风雨。 |
课文研析•精解读
文本解读
文句解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句解:“好玩”“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天真、可爱.]1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句解:
互动拨
1本文以.“假如......开篇,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以“假如....”开篇,表明全文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把孩子想象成美丽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同时也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暗暗地”“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2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句解:写孩子变成金色花的原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部分(①~③):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句解: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这是对母爱的第一次回报。]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句解:把影子正好投在母亲所读的地方,是为了给母亲遮阳,不让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这是对母亲的第二次回报。]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句解:“突然”一词表明孩子,想要给母亲一个惊喜。“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和依恋。]3
第二部分(④~⑦):写“我"和母亲的三次嬉戏,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4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句解:体现了孩子淘气、顽皮的特点。]5
第三部分(⑧⑨):通过对话表现母子之间的深情。
荷叶•母亲
冰心
2本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哪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第一次嬉戏:在母亲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发出香气,让母亲嗅花香。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着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听。这三次嬉戏都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与依恋。
4怎样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嗔怪?
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担忧,一旦见了
便又惊又喜。“坏孩子”是母亲对孩子的嗔
怪,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贬义词褒用。这嗔怪中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
爱。[考点:理解人物的感情]
5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实情?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不告诉母亲实情。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句解:交代莲花的来历、颜色及摆放的位置,引出下文.]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一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句解:回忆故乡园院里的莲花,体现出“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句解:由花及人,用花和三姊妹作比,暗示三蒂莲即“我们”三姊妹,为下文以花喻人蓄势。]6
第一部分(①~③):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句解:“繁杂”突出雨急、雨大;“浓阴的天”,衬托了“我”烦闷的情绪。]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句解: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7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句解:“繁密”突出雨势之猛,为下文写荷叶护红莲做了铺垫。“左右鼓斜”形象地写出了紅莲在大雨中左右摇摆的情态。]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句解:“无法可想”写出了“我”对红莲命运的担心,有心去帮助却没有办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一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解:“倾侧”一词写出了荷叶对红莲的荫蔽。“覆盖”一词极言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保护。]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句解:“散尽了”透露出“我”看到荷叶庇护红莲
6第②③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叔。此处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有关的往事,说明“我”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感情,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7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本段为什么要写白莲?
作者意在将白莲与红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在风雨中凋谢,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考点:对比手法的作用]
后轻松愉快的心情。]8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句解:暗示在母亲的保护下,一切困难阻碍只不过是流转无力的水珠而已。]9
第二部分(④~⑦) :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句解: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抒发感情。]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0
第三部分(⑧⑨):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922年7月21日
8作者看红莲的过程中,情绪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情绪由“烦闷”到“不适意”,再到“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表现了作者对红莲的喜爱和对荷叶护莲的感动。
9文中多次写到风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风雨之大、环境之恶劣,突出荷叶的勇敢、莲花的无助,衬托了荷叶对莲花的荫蔽之情,表达了对母爱的赞关。[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10如何理解结尾段的含义和作用?
本段以花、叶喻人,“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结尾句则直接抒情,点明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与赞美。
疑难探究
1.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这一形象?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之所以这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是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孩子跟母亲三次嬉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每时每刻的关注,也表现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2.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饱含情感的文字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母亲”正是母爱的化身。
3.《金色花》与《荷叶•母亲》这两篇散文诗有哪些异同点?
比较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金色花》 | 《荷叶•母亲》 | ||
思想内容 | 表达母爱 |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 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 |
感情基调 |
— |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 | 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 |
艺术手法 | 象征手法、托物言情 |
缘情造景 |
触景生情 |
构思角度 |
— | 成年人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虛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 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 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
语言风格 |
清新雅致 |
活泼、口语化 | 典雅、书面化 |
人物形象 | 都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
整体归纳•巧借鉴
结构脉络
捉迷藏——看母亲工作
让母亲嗅香
金色花 三次嬉戏 投影于书页 母子情深
牛棚中现形 人性美好
坏孩子
母子对话 不告诉你
荷叶• 两缸莲花一一引出回忆
母亲 雨打红莲——心神不宁 歌颂
雨中赏莲 荷叶护莲——心情释然 母爱
内容主旨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与母亲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
《金色花》
(1)想象丰富,富有童趣。
本诗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写,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活泼与调皮可爱。一开始,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思维逻辑。当妈妈寻找他时,他却“暗暗地在那里匿笑”,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不告诉你,妈妈”,将孩子的调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托物言情。
金色花是美丽圣树上的花朵,象征着纯洁。本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一天里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亲昵、温馨的氛围中,使读者感受到纯真的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
(1)象征手法,托物抒情。
作者看到雨中荷叶遮蔽红莲,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母亲是给红莲遮风挡雨的荷叶。作者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以此贴切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与赞美。
(2)语言清雅,意蕴丰富。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敧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文章语言清雅,富有生活气息,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传统文化之窗
古诗词中的“花语”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无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宋]郑思肖《题画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教材详解 四、常考文言知识荟萃-【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品综合训练题,共2页。
教材详解 五、常考古诗文名句集录-【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品课后复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子夏曰,子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详解 三、常考词语辨析-【教材解读】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夫—功夫,应和—附和,宽敞—宽广,理想—幻想,莅临—光临,诀别—分别,委屈—委曲,信服—佩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