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醉翁亭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18577/0-16945120195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后复习题
展开《醉翁亭记》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参考答案:
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问: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
第1问: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鸟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
第2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练习题,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朗读第3,这篇课文中的记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积累及运用,阅读快车,写作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