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18578/0-1694512020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达标测试
展开《湖心亭看雪》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
侧面描写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
间接描写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
全景式描写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
第2问: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 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第1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第2问: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烨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参考答案:
第一副,具有鲜明的反对奢华游乐的“悯农”意识,可谓冷语热心。
第二副,引西施、东坡故事,化用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赞西湖晴雨皆美,又暗用东坡《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句,写西湖风月皆宜,可谓雅趣妙笔。
第三副,上联将西湖比作当空明月,又似微云点缀银河;下联将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像秋水一样掠过瞳眸,颇为传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是春天,初春,背诵这五首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优秀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用原文填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翻译句子,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