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课 醉翁亭记-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4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课时练习
展开【考点示例】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题型展示】 请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典例精析】 《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 ①异中求同。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②同中求异。解答时,重在对两者进行辨别、分析,要透过深入分析、多方比较,以彻底弄清两者因何而“异”,“异”在何处。③既求同又辩异。先要搞清题目的要求,是内容方面的“求同”或“辨异”,还是写法(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异”。然后紧扣“求同”或“辨异”四个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
【标准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情怀,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心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不同点: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乐”则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
★第一步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蔚然(wèi) 晦明(huì)
B.潺潺(chán) 宴酣(hān) 觥筹(gōng)
C.伛偻(lǔ) 提携(xié) 野蔌(shù)
D.颓然(tuí) 辄醉(zhé) 环滁(chú)
【答案】C
【解析】C.伛偻( lǚ),野蔌(sù);故选C。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云归而岩穴暝
(6)野芳发而幽香
(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
(9)觥筹交错
(10)树林阴翳
【答案】(1)居高面下。 (2)意趣,情趣。 (3)领会。寄托。 (4)散开。
(5)昏暗。 (6)花。 (7)陈列,摆开。 (8)尽兴地喝酒。 (9)酒杯。
(10)遮盖。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答案】A
【解析】A项,“于”均为介词,“在”的意思。B项,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的意思;第二个“者”为语气词,表判断,不译。C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的意思;第二个“之”为音节助词,不译。D项,“而”均为连词,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顺承。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答案】C
【解析】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案】D
【解析】D.“水声潺潺”属于定语后置,应为“潺潺水声”,“泻出于两峰之间”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于两峰之间”调到“泻出”的前面。故选D。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B.最后一段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使文意更为深刻。
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D.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文采飞扬,摇曳生姿。
【解析】最后一段写“游人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不是写“宴酣之乐”。
【答案】B
7.完成下面填空。
(1)文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醉翁”之号的由来是: 。
(3)文中表达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4)文中描绘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
(5)文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
(6)文中写太守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是:
。
(7)文中写太守宴会就地取材准备酒宴的句子是:
。
(8)宴饮之时,描写太守的表现的句子是: 。
(9)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以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
(11)文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12)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1)环滁皆山也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二步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名:名字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射者中,弈者胜 弈:下棋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答案】A
【解析】A项,名:取名,命名。
9.下列句中的“而”与另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B.杂然而前陈者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而”表修饰关系。其他三项中的“而”都表示顺承关系。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a\vs4\al\c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
B.eq \b\lc\{(\a\vs4\al\c1(若夫淫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
C.eq \b\lc\{(\a\vs4\al\c1(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
D.eq \b\lc\{(\a\vs4\al\c1(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答案】A
【解析】A项,两个“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雨雪纷纷/弥漫的云气。C项,命名/说出。D项,无意义/表转折,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案】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答案】早上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描写的是滁州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案】这几句话描写的是滁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感受到了滁州城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悠闲自得地游玩,体现了欧阳修治邦有道,还有呼应了文章中心——“乐”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14.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答案】D
【解析】A.都为名词,都是指“弦乐器”;B.都表示转折,都译为“但是、却”;C.都为副词,都译为“都”;D.副词,极/动词,消失;故选D。
15.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答案】(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哪里可以对一般人说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从:跟从;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安:表反问,怎么、哪里;俗士:指一般人;道:说;哉:语气词,呢。
16.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答案】B
【解析】B.“心旷神怡”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故选B。
17.【考点一点通】【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甲】文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和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根据【乙】文“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作者与“俗士”不同,能够领略到“朝日始出,夕春未下”时西湖的美丽景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喜爱清新雅致地月景,表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清新雅致到了极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第三步 综合拓展
3.某班级准备举行以“走进醉翁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学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后,小明根据《岳阳楼记》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下联: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
【答案】(1)【示例】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2)【示例】醉翁亭四周古树苍翠,亭子画栋雕梁,古色古香,那亭檐翘起的四角,若苍鹰凌空飞越。
【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对联知识有所把握。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语义相连等。此题的上联凝聚了《岳阳楼记》的内容,所以下联也要包含《醉翁亭记》的内容,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和上联的内容,不难对出“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的下联。(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根据学过的文章《醉翁亭记》中的内容“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结合对图片的认知,用精练、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抓住醉翁亭的特色,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描绘出来即可。答案不唯一。
好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课后测评,文件包含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解析版docx、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7* 孤独之旅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17* 孤独之旅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7课孤独之旅解析版docx、第17课孤独之旅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故乡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故乡练习,文件包含第15课故乡解析版docx、第15课故乡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