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培优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六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七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培优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 [2023江苏苏州高三期末]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 )
A. 户籍制度的严密B. 行政效率的提高C. 考核制度的形成D. 基层管理的加强
2. [2022山东泰安高二期中]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由地方大族名士操纵,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
A. 人才选拔更加开放B. 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 中央集权有所加强D. 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
3. [2022河北唐山高二期末]两汉时,中央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宋代时,监察法规内容开始增多,对文武官员的监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元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监察法规《设立宪台格例》。上述史实说明( )
A. 监察权力不断扩大B. 监察管理更加严密
C. 监察机构日益增多D. 监察体系渐趋完善
4. [2022江苏南京高二检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定取舍。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 )
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加强了君主和中央权力D. 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5. [2023江苏连云港高二学业考试]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中枢机构的变化B. 选官制度的发展C. 赋税制度的演变D. 监察体制的完善
6. [2022湖北十堰模拟]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
A. 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 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 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7. [2022湖北孝感高二期中]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参试者需逐级参考,考过低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为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形式主要为八股文。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官员考核制度严格B. 科举制度具有随意性
C.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 选官机制的活力衰退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8. [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中]在谈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时,有学者说:“按《秦律》中的规定,如果保举被废除官籍的人为吏,就要受到交纳两副铠甲的处罚。无独有偶,汉代律令中也有‘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和山阳侯张当居为太长时因荐举子弟多不符实而受到免职的处罚的记载。”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汉时期( )
A. 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B. 推行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C. 国家注重所荐举官吏的质量D. 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9. [2022山东邹城高二期末]下表中关于秦汉时期“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长官B. 尚未设处理公务的固定场所
C. 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D. 监察权和行政权有一定交叉
10. [2022江苏南京高三期中]唐代省试只有礼部侍郎一人负责知贡举,从命题、考校到决定名次,且往往连任数举。宋代将知贡举官称为“权(临时)知贡举”,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官若干,协助主持考试。此外还有编排试卷官、封弥官、点检试卷官等官员配备。这些举措( )
A. 重在打击贵族子弟的特权B. 意在防范科举中的舞弊行为
C. 导致人浮于事、制度僵化D. 有效抑制了武将势力的膨胀
11. [2022福建三明高三期中]宋制监察官员上任后百日内未能履行纠举弹劾之责,即被视为失职。新任侍御史王平任职即将满百日而未有弹劾,同僚很是奇怪,有的称其有待而发一旦弹劾必是大事。不久王平有疏上奏,则是弹劾御膳中有头发。王平因此被称为弹发御史。“弹发御史”的出现说明宋代( )
A. 监察制度实际效能高B.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 对监察官的管理严格D. 理学成为治国思想
12. [2022江苏扬州高二期中]明代张居正创立“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据此可知,“考成法”( )
A. 有利于治理体系的优化B. 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C. 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 凸显了监察制度的欠缺
13. [2022江苏泰州高二期中]明初的八股取士规定主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并且要根据程、朱的注释来阐发题意。同时,八股文必须“代古人语气为之”,文体格式比较简单,说理直截了当,文风比较质朴,讲究取神、取骨、取理、取气,把字、句放在最后。这表明,明初的八股取士( )
A. 表明封建选官制度走向完备B. 加速了科举制的衰落
C. 确立程朱理学正统地位D. 有利于明代文学发展
14. [2023江苏苏州高二期中]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对六部、各行省、京城、宗人府和内务府衙门等地官员进行监察。在地方监察中,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这反映出清朝( )
A. 监察制度运作的规范性B. 官员选拔机制的完善性
C. 监察主体呈现的多元性D. 吏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5. [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三品以上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各部门的主管长官根据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非懈。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唐朝考课,前期过严;“安史之乱”以后,则失之于过宽。
材料二 按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
法律传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考课制的特点及变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C
[解析]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根据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任免,这实际上是针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方法,所以材料可以用于考证官员考核制度的形成,故C项正确。
2. C
[解析]根据材料“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可知,在官员选拔方面,中央政府权力有所加强,即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正确。
3. 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朝历代都注重监察法规的制定和发展完善,监察管理更加严密,故B项正确。
4.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且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标准,这种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故A项正确。
5. B
[解析]题干表格中内容主要是西汉到唐朝的选官标准的变迁,所以研究主题是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故B项正确。
6. D
[解析]根据材料“被引见给皇帝……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可知清代官员的考核最终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决策,会经常出现评价结果被改动的现象,体现了人治色彩,故D项正确。
7. 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固化,不利于培养和选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说明科举制度的活力衰退,故D项正确。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8. C
[解析]材料显示在秦汉时期实行的官员举荐规定中,举荐人和被举荐人存在连带责任关系,一旦被举荐人受到惩处,举荐人就会受到牵连,这是一种变相的监察,意在约束和督促举荐人举荐合格人选,体现了当时国家注重所荐举官吏的质量,故C项正确。
9. D
[解析]根据材料“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可知,御史大夫有监察职能,根据材料“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一定程度上掌握行政权;根据材料“御史大夫昌(周昌)下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可以看出,御史有执法权,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监察权和行政权有一定的交叉,故D项正确。
10.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省试只有礼部侍郎一人负责,且往往连任数举,科举职权长期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容易滋生腐败。宋代科举的主要负责官员时常更换,同时增设官员协助,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另外还在编排试卷、封弥、点检试卷等容易发生舞弊的环节设专门的监管官员,这些新举措意在防范科举中的舞弊行为,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代各项措施的打击对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肯定宋代科举制的完备,排除C项;科举制主要与文官选拔有关,防范科举舞弊对于抑制武将势力没有直接作用,排除D项。
11.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监察官员上任后百日内未能履行纠举弹劾之责,即被视为失职,而“弹发御史”的出现说明宋代对监察官员的管理较为严格,使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履行纠举弹劾之责,故C项正确;限定日期进行弹劾并不能提高监察效能,“弹发御史”的出现说明了这种体制下监察效能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排除A项;古代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排除B项;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12.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考成法”的标准及其逐级考核的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有利于治理体系的优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该考核体系的落实是监察制度完善的表现,但材料无法反映当时监察制度的情况,排除D项。
13. B
[解析]八股取士的选题范围、题意发挥、文章格式都有明确的限定,这样限制了考生思想的自由发挥,使得科举制逐渐僵化,加速了科举制度的衰落,故B项正确;八股取士不能证明当时选官制度走向完备,而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南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排除C项;八股取士不利于明代文学的发展,排除D项。
1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都察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在地方监察中,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共同负责地方监察工作,反映监察主体的多元化,故C项正确。
15. (1) 特点:制度化、法律化;重视对高级官员的考核;品德与才能(政绩)并重。
变化:从过严到过宽。
(2) 特征: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设置专门机构;互不统属,相互监督;优待职官;流于形式。
消极影响:加剧了冗官积弊(加重了民众负担,使国家财政恶化);助长了政治的保守(制约了改革和创新)。
朝代
内容
西汉
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隋朝
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
唐朝
在应举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
出处
记载内容
《汉书·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朱博传》
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汉书·高帝纪》
御史大夫昌(周昌)下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一练,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