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9-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62929/0-16930464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9-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62929/0-16930464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9-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展开
第五单元质量和密度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难点:密度的概念。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质量的测量】(1)直接测量质量:对于干燥的、颗粒状的且没有腐蚀性的固体,可直接测量。如:铁、铜、木、蜡块等。(2)间接测量质量:对于潮湿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等)、粉末状的固体粉末以及有腐蚀性的物体,应借助容器或有关器皿进行间接称量。具体步骤:① 先测量m器 。② 再测量m总。③ 求m待。测量次序能倒过来吗?原因:如果先将液体倒入容器测m总,再将液体倒出测容器质量梳,由于容器中必然会有残余液滴即液体质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内,所以这样测量误差较大。【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4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5 、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2、体积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⑶体积的测量方法:A: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B: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C:测质量算体积。三、复习过程024 13g图5例1: (钦州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骤,其中错误的是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在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D.用公式p=m/V算出石块的密度例2: (桂林市)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g、20g、10g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则该铜块的质量是 g。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的该铜块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Vmρ=Vmρ=ρmV=(2)、公式: 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ρmV=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即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即ρ甲ρ乙mV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5)、图象: 左图所示:ρ甲>ρ乙(6)、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质的密度。① 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②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说明密度是每种物质自身的特征。不随物体的大小、轻重等因素变化。③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密度也将发生变化。例如:水凝固成冰。④ 不同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况。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但是这并不影响鉴别物质,因为密度虽然是物质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⑤ 对密度,并不能认为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液体水银的密度就大于固体铜、铁、铝等密度。2、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从O℃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要变大,由4℃升到100℃,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O.9×1护kg/m3变成1.O×103kg/m3,但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体积要变小。3、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4、密度有四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2、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原理:ρ=m/V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1)测固体的密度㈠、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那么固体的体积(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③用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㈡、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1A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如图1B所示,则,③用公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2)测液体的密度㈠ 原理:ρ=m/V㈡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3、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ρ=m/v)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⑷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⑸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⑹要学会查密度表及其意义,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⑺根据需要,可对不同密度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四、堂上练习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