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种类 | 传入欧洲 | 传入亚洲 |
玉米 | ①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称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②到17世纪,称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 ①明朝时,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③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④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 |
马铃薯 |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
甘薯 |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
番茄 | ①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作为观赏植物。 ②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③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 ①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
辣椒 |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 明朝时,辣椒被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
学思之窗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明朝时,甘薯由印度、缅甸传入中国云南,这是甘薯传入中国最早的一条路线。第二条路线是从越南传入广东。第二段材料就描述了陈益在万历八年(1580)随友人乘船至安南(今越南),当地酋长以礼相待,每次宴请,都有味道鲜美的甘薯。但当地法例严禁薯种出境。陈益以钱物疏通了酋长,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薯种,于万历十年(1582)夏设法带着薯种回东莞,先将甘薯栽植于花坞繁殖,此后进行扩种。以上材料展现了甘薯传入中国的具体路线,即从菲律宾、越南传入中国,此后得以种植推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新航路开辟之后,甘薯先从美洲传入欧洲,此后传入亚洲等地,通过民间的海外贸易流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①粮食:小麦、大麦、水稻;
②水果: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③蔬菜:黄瓜、豌豆;
④经济作物:甘蔗、咖啡等;
⑤动物:鸡、牛、驴、马、猪、羊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①范围具有全球性;②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③欧洲具有主导性;④内容具有丰富性;⑤方式具有多样性;⑥时间具有长期性;⑦结果具有双重性。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福建自来人稠地狭,福、兴、泉、漳四府,本地所出之米,俱不敷民食……再各府乡僻之处,民人多食薯蓣,竟以充数月之粮……
——道光《建始县志》卷三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与湖郡之孝丰、安吉、武康三县,长兴之西南境,乌程之西境为害同,惟积难返,扫除不易云。
——光绪《孝丰县志》卷三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见峰,一望皆包谷也。
——袁景晖《建始县志》
评价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明清之际的人口压力,使人口得到显著的提高。②有利于国家税赋的增长,缓解财政压力。
消极影响:①山林资源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使地力衰竭,无法耕种。②流失的沙石殃及近山平地,毁坏良田屋舍,下游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农作物的交流,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人类社会?
保障粮食供应,缓解饥荒,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改变当地原有的饮食结构;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等等。
【课堂检测】
1.(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2.(2015·四川高考·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答案】(1)解读: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4分)
(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3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分)
3.(2021·山东德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1)新航路开辟后,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许多昔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日用品。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社会贫富差距减小 B.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抗击饥荒能力增强 D.民众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
【答案】D
4.(2021·山东青岛黄岛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哥伦布大交换写一段解说词。(10分)
【答案】(2)“哥伦布大交换”是在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下,欧洲主导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哥伦布大交换”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种的分布;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10分)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a href="/ls/tb_c40036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综合训练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优秀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背景,物种外传,表现,时间具有长期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