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案
展开第5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
第1课时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1、例2及第67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
运算顺序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PPT课件出示习题) 120+250+300 500-210+120 5×6×8 20÷4×8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计算的结果都很正确。你们是怎么算的?按照什么顺序算的呢?(学生回答)对,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例1:饮料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1情景图)(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究解题方法。 1.解决“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1)独立探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2)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如果聪聪的方法学生没想到,老师参与交流) (3)集体汇报。 方法一:24+24+24+12=84(瓶) 答:一共有84瓶饮料。 方法二:24×3=72(瓶) 72+12=84(瓶) 答:一共有84瓶饮料。 2.要求把分步计算写成一个算式。 (1)独立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 |
|
(2)组内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改写的) (3)集体汇报。 24×3+12 12+24×3 =72+12 =12+72 =84(瓶) =84(瓶) 3.探究24×3+12和12+24×3的运算顺序。 鼓励学生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得出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例2:葡萄酒问题。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2情景图)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究解题方法。 1.解决“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钱?”。 (1)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2)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重点指导为什么先写86) (3)集体汇报。 方法一:480÷6=80(元) 86-80=6(元) 答: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6元钱。 方法二:86-480÷6 =86-80 =6(元) 答: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6元钱。 2.总结归纳。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老师板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7页练一练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设计的两个例题,如果不要求用综合算式计算,学生都能解答。所以本课的重点我放在学生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部分,让学生通过例题中实际的情况理解并掌握为什么先算乘法或除法。
[不足之处] 总结归纳时,我着急结束课程,直接归纳给出结论,没有给学生总结的时间。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在完成两个例题后,要让学生观察、分析两个算式和计算顺序,试着总结归纳出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第2课时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例4及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带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把分步计算改写为综合算式的初步经验。
【教学重点】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
概括、归纳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PPT课件出示习题) 15+60×8 120-200÷4 240+(600-300) 500-(250+120)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要么是忘记了小括号,要么就是粗心,各题都出现了错误。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例3:妈妈买水果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3情景图)(板书: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解题方法。 1.解决“用剩下的钱买橘子,可以买几千克?”。 (1)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列算式) (2)组内交流。(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集体汇报。 50-22=28(元) 28÷4=7(千克) 答:可以买7千克。(老师板书) |
|
2.列综合算式。(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50-22)÷4 =28÷4 =7(千克)(老师板书) 重点指导先算买香蕉后还剩多少钱要用小括号。 例4:幼儿园买水果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4情景图)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究解题方法。 1.解决“买来苹果多少千克?”。 (1)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2)组内交流。(分步计算的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加小括号) (3)集体汇报。 方法一:15+28=43(千克) 43×2=86(千克) 答:买来苹果86千克。 方法二:(15+28)×2 =43×2 =86(千克) 答:买来苹果86千克。 2.总结归纳。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老师板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以及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我安排从复习小括号入手,通过例题在让学生探索从分步计算到综合列式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不足之处] 小组交流时没有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注意在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算式改写的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引导,避免学生盲目无从下手。
第3课时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5及第71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有些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把三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复习准备 妈妈准备买一些粮油,一桶油85元,一袋大米108元,妈妈买了两桶油和一袋大米,一共花了多少钱?(PPT课件出示习题)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少不了购买东西,你们会经常帮爸爸妈妈算账吗?亮亮的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我们来帮帮忙吧!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例5:用品配置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5情景图)(板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一)观察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解题方法。 1.解决“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元钱?”。 (1)独立探究。(让学生分步计算出结果) (2)组内交流。(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集体汇报。 方法一:先算6个班买保温桶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再算6个班买垃圾桶一共需要多少元钱,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所要求的6个班一共要用的钱数。 65×6=390(元) 17×6=102(元) 390+102=492(元) |
|
答:6个班一共要用492元。 方法二:先算出每个班买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一共要用多少钱,再用算出的钱数乘6,求出6个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总钱数。 65+17=82(元) 82×6=492(元) 答:6个班一共要用492元。 (老师板书) 2.鼓励学生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只写算式,不计算。(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65×6+17×6 方法二:(65+17)×6 (三)探究65×6+17×6 和(65+17)×6的运算顺序。 1.探究65×6+17×6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65×6+17×6 =390+17×6 =390+102 =492 方法二:65×6+17×6 =390+102 =492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两步乘法运算可以同时进行。 2.探究(65+17)×6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5+17)×6 =82×6 =492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总结:在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根据情景,再提出问题。 师: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元钱? 2.探究解题思路。 (1)独立探究。(让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2)组内交流。(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列出的综合算式如何计算) (3)展示汇报。 方法一: 65×6-17×6 =390-102 =288(元) 答: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288元。 方法二:(65-17)×6 =48×6 =288(元) 答: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288元。 (学生说,老师板书) |
|
3.总结归纳。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算式中在加号或减号的两侧都有乘法或除法,计算时可以先同时计算两侧的乘法或除法,再算出中间的加法或减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2题。 七、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从四则混合运算的角度讲,涉及简单的三步四则运算;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用已有经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步计算,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二,试着让学生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第三,探索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计算方法。
[不足之处] 解题思路花费时间多于讨论改写算式和计算方法的时间。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重点关注算式的改写和计算,让学生利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理解计算综合算式的先后步骤。
练 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四则混合运算这个单元结束了。今天老师就来考查一下你们对这个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板书:练习) 二、自主探究,巩固学习 (一)运算顺序。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1(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再自主完成练习。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答案:(1)20 41 80 148 17 19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再自主完成练习。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说,老师板书) 答案:(2)425 531 9 111 5 114 (二)综合应用。 1.师: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大家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通过习题来考查一下你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2题) (1)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和结果) (4)展示汇报。 15×4+76 =60+76 =136(名) 答:一共有136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2.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和结果。 (3)小组出代表展示汇报。 22×9+360=558(元) 558-13×4=506(元) 3.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数学信息。 (2)老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4)汇报解题结果。 1500-75×7 =1500-525 =975(米) |
|
4.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70-16)÷3=18(件) 5.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6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1)380+380×9=3800(元) (2)380×9-380=3040(元) 6.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7题) 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32-48)×3=252(元) 7.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第8题) 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鼓励学生自主解答。交流时对列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 52+52÷4+52÷2 =52+13+26 =91(个)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是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运算顺序,第二部分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不足之处] 复习课比较枯燥,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很重要,但我没做到。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可以把考查内容设计在一个游玩或购物情景里,引领学生在愉快的游玩或购物情景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得到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从而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