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含解析)
展开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气体无色且难溶于水
B.过量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C.一氧化碳是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制激性气味
D.炼铁工业中常用一氧化碳做燃料和氧化剂
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3.如图是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该实验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2O3 中碳的化合价为+3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镁燃烧有耀眼白光,所以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B.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作制冷剂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止食品变质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是因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CO 和 CO2 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
检验CO2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添加酒精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在空气中点燃 |
B | 检验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用带火星的木条 |
C | 鉴别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末 | 观察颜色 |
D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取样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后振荡 |
A.A B.B C.C D.D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1.低碳、节能、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排放,注意节水、节油、节气,它不仅是一种态度,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C.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
D.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1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观点 |
A | 焦炭和一氧化碳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 | 它们具有还原性 |
B |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分的 |
C |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D |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 微粒变大 |
A.A B.B C.C D.D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 性 质 | 用 途 |
A | CO2水溶液显酸性 |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
B | 活性炭有吸附性 | 红糖脱色制白糖 |
C | CO具有还原性 | 冶金工业炼铁 |
D |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用墨绘制字画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木炭与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木炭的______性,氧化铁被还原为______。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①矿泉水; ②冰水混合物;③食盐水;④氖气; ⑤一氧化碳;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序号填空。
(1)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3)能做霓虹灯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17.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序号);
A.黑色 | B.易溶于水 | C.可燃性 | D.常温下稳定 |
(2)将碳粉在充足的氧气中点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认识仪器:仪器D的名称是_____。
⑵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H、I和_____(填字母序号)。
⑶配制溶液:除托盘天平外,还需选择玻璃仪器H和_____(填仪器名称)。
⑷制取气体:实验室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
⑸实验测量:实验室利用锌与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0g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需要通过①和②装置,则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填①②中的小字母)→③④⑤,装置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⑹拓展延伸:实验(5)中⑤装置的作用是_____。
四、计算题
19.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6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6.6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16g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0.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五、综合应用题
2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应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_____。
(2)用装置B或C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C与B相比,具有什么优点?_____。
(3)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
(4)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在实验室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将50.4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40.8克固体物质。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因为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丙烷是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无刺激性气味,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炼铁工业中常用碳作燃料和一氧化碳作还原剂,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
A. 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发生反应:C + 2CuO2Cu + CO2↑,除去碳的同时,氧化铜转变为铜,无法得到氧化铜,错误;
B. 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剩余没参与反应的氧化铜,正确;
C.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H2 + CuOCu + H2O,得不到氧化铜,错误;
D. 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氧化铜能与碳反应,C + 2CuO2Cu + CO2↑,得不到氧化铜,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实验中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氧化铜还原为红色金属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酒精灯加灯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实验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的条件、装置、注意事项、反应物的性质、实验现象,考查知识点多,需要同学们全面掌握关于还原实验问题,方可做好此题。
4.D
【详解】A、设碳的化合价为X:X×2+(-2)×3=0解得X=+3,故A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为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所以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故B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又因为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为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所以也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说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气体,A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在常温下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错误。
C、工业上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产生氧气,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考虑;B、根据干冰升华的特点考虑;C、根据保护气需要满足的条件考虑;D、根据燃料需要的条件考虑。
【详解】A、制作照明弹必须很亮发出白光,镁燃烧发出的耀眼的白光,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C、保护气必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作保护气,故选项正确;D、燃料必须本身能够燃烧,氧气只能支持燃烧,本身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D。
7.D
【详解】A、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可使用澄清石灰水,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符合题意;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试剂瓶瓶塞要倒放,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用燃着的木条,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木炭粉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后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故A选项推理错误;
B、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B选项推理正确;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选项推理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2H5OH中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燃烧、电解水和氧化物的定义的知识,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
11.D
【详解】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以减少数目森林的砍伐,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将造成白色污染,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详解】A、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A错误;
B、氧气浓度较高时,带火星的木条才可以复燃,B错误;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基本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其中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焦炭和一氧化碳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正确;
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了,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正确;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不是微粒本身大小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4.A
【详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因此可用于红糖脱色制白糖,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炼铁,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常时间保存,因此可用墨绘制字画,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15. 还原性
铁/Fe
【详解】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一过程中,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把氧化铁还原成铁,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16. ⑤ ①③ ②④⑤ ④
【详解】(1)一氧化碳有毒,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是一氧化碳,故选⑤。
(2)矿泉水里面含有可溶性离子和水,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冰水混合物的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氖气的氖气分子构成的,故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④⑤。
(3)稀有气体在光的照射下回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故能做霓虹灯的物质是氖气,故选④。
17. B C+O2CO2
【详解】(1)碳粉是黑色的,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点燃时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选B;
(2)碳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填:C+O2
CO2。
18. 锥形瓶 G 玻璃棒 ABDE dcab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④
【分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
【详解】⑴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
⑵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仪器为铁架台、烧杯和漏斗,故选择仪器H、I和G。
⑶配制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除托盘天平外,还需选择玻璃仪器H和玻璃棒。
⑷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稀盐酸和碳酸钙由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不加热装置,选择的仪器为ABDE。
⑸实验室利用锌与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0g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需要先除杂,再干燥,通过①和②装置,则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dcab→③④⑤,装置③中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⑹实验(5)中⑤是干燥剂,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④。
19.(1)4.4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2.5%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3)16g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g+35g-46.6g=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
20.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71.4%。
【详解】详解见答案。
21. 长颈漏斗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F B或C 2Na2O2+2H2O=4NaOH+O2↑ 24.5g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装置B或C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与B相比,可通过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3)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4)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在实验室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0.4g-40.8g=9.6g;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2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