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情分析: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对于文言文摄取的知识不多,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阅读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朗读,借助课后资料袋或其他资源,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想象,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语文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百字,叙事简洁,余味悠长。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正确朗读《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2.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了解本单元学习目标。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第七单元,去好好体会艺术之美,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一起板书课题。(板书:伯牙鼓琴)
3.读题并说题意。
这篇文言文出自《吕氏春秋·本味》,“鼓琴”的意思就是弹琴,“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介绍古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出示停顿,对照看,自己读读这篇文言文。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从字音、停顿、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①需注意的字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②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5.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反复朗读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等)
6.结合课文下注释,读懂原文,复述这个故事。相机出示板书。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看到这幅插图,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句话?(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解释“之”的意思。
(2)他们两人什么关系?老师告诉大家他们是一对知音。课件介绍伯牙和子期。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人是靠什么联系在一起的?(琴)
(3)老师觉得这两个人都身怀绝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艺术之美。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伯牙的绝技(琴技高超):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伯牙心里想到高山流水他就可以用琴声表达出来,这就叫琴心合一。
②锺子期的绝技(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知其音):善哉乎鼓琴……
请大家齐读这些句子,猜一猜锺子期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雄伟的高山连绵起伏,直插云霄,高高的山云雾缭绕……
预设:浩荡的流水雄伟壮观,宽广……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里读一读。
(4)读到这些文字,我们想象到这样的画面,那我们也是伯牙的知音了?锺子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锺子期听到琴声想象到高山流水的画面,而我们是通过文字想象到的,锺子期的技艺高。)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听音乐:你听出这段弹得是高山还是流水?听不出来吧,所以说子期真的是知其音。
引导学生感悟伯牙和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原因:知其志。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而实际上伯牙不仅知其音还知其志,引导学生关注“志”字,思考:伯牙鼓琴时琴音中蕴含着什么志向?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讲述伯牙创作《高山流水》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伯牙的志向在哪里?他的琴音中蕴含着什么志向?(像大山一样高远的志向 像流水一样宽广的胸怀)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总结:锺子期不仅知其音,更知其志,所以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6)感悟知音的含义。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过渡:相传这首曲子本来在宫廷演奏,伯牙在演奏乐曲时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他孤独郁闷,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更没有一个人明白他的志向,他的琴声只有锺子期能听懂,锺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哪!用一个字概括他此刻的心情,(喜)用一个词来概括。(欣喜万分)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才称得上知音?(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心有灵犀 志同道合 知己知彼 心心相印 患难与共 )
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过渡:从此,还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吗?(擦去板书:知其音)
从此,还有人能了解他的志向吗? (擦去板书:知其志)
子期已逝,知音不再! (擦去板书:知音)
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补充资料。(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忆昔去年春……)
(4)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形容(悲 痛),用一个词来形容(悲痛欲绝 肝肠寸断 撕心裂肺)
3.质疑探讨,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伯牙,看到这古琴,你想对子期说什么?
预设:世上除了你,我就没有知音了,我继续弹琴有何用?
你不在了,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了,我只能破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
(2)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送了什么?(前程 功名 地位 名利 艺术生涯 生命 )可伯牙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四)延伸学习,课堂总结。
1.过渡:《高山流水》已经成为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同样动听,听音乐。
2.引读古诗,感受知音文化的源远流长。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已经积淀成知音文化,千古流传。
当唐朝的李白经历了人生的坎坷时,他会情不自禁的吟诵——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当宋代的王安石经历了变法的失败,他会说——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当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落魄奔走时,他会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当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遇到瞿秋白时,他会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
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这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为知音(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旧将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知音。
(五)背诵文言文。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知 音
知其音
知其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伯牙鼓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读正确,读流利,读蕴味,懂知音,表达意蕴,诵美文,作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