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高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C.希望君主任人唯贤
D.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2.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
①民为贵,君为轻
②人性本善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B.是中国古代县制的开端
C.加强了秦的军事力量 D.加强了秦对地方的管理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铁器出土地点
生产工具件数
铁农具件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
77
68
88.3%
湖南长沙
21
17
80.9%
A.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
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
C.铁器在手工业领域的推广异常缓慢
D.铁农具在南方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
5.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商鞅变法
7.“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这一思想出自哪一学派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8.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9.“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这段材料说明该时期
A.分封制解体
B.秦孝公时期秦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C.礼乐制崩溃
D.当时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
10.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这反映出二者都主张( )
A.复兴周王朝
B.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C.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D.严格社会等级,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11.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
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
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 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12.春秋以来,在王之下众治事官之上,“执政”总领全国大政,因此各国卿大夫一人兼有军政大权屡见不鲜。而到了战国时代,官吏组织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还有负责专门事务的尉和御史,各国建立起一套将相制衡体制,他们都直接对王负责。这种变化体现了( )
A.我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
C.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 D.原始民主传统仍然有影响
13.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春秋》 D.《山海经》
14.“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据此可知,此部文学名著该是
A.《诗经》 B.《道德经》 C.《离骚》 D.《杜工部集》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
A. B.
C. D.
16.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兴修水利工程 B.承认土地私有
C.推行重农抑商 D.推广牛耕生产
17.下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
B.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
D.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
18.春秋时期,宗法制逐渐瓦解,首先跌入庶民世界,失去封土、爵位、职官的是
A.诸侯 B.卿 C.大夫 D.士
二、材料分析题
19.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荀子的刑法思想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
“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
——《荀子》
材料二
甲
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第137
乙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
郭沫若《荀子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刑法思想。
(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的研究有何价值?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西周灭亡的次年,周平王在东都洛邑即位,此后进入东周。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是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法家提出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D
6.C
7.A
8.D
9.D
10.C
11.C
12.B
13.A
14.A
15.C
16.B
17.D
18.D
19.(1)思想:以刑制“恶”;礼法并施(或隆礼重法);罪罚相称(当);慎用刑罚。
(2)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如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但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如荀子重视“礼”的作用,同时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3)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作答。
(从任一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20.(1)变化:政治领域: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的崛起;经济领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思想领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2)主张及后世影响: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汉武帝尊崇儒术,自此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法家主张依法治国;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