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
展开
新课导入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看出些什么?畅所欲言:看一看:图中是什么?横看侧看 ? 正如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我们在解决事情的方法上也不止有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突破常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谈创造性思维》。﹙美国﹚罗迦·费·因格 20 谈创造性思维学习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难点)明确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素养)预习交流 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背景资料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渊博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压榨 驾驭 锲( )____ 契( )____(dì) (zī)(jí ) (yuān)(qiè) qièqì锲而不舍契约{字词积累(zhà)(yù)mó模式(héng)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自读解疑。(可同桌合作)(1)文章以一道图形选择题作为开头,有何作用?(2)写出选择A、B、C、D作为答案的理由。(3)第三段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4)第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要素?(6)简要概括第7段的主要内容。(7)第7、8段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具有什么共同特点?(8)第10段中应如何理解心理学专家小组的调查研究结论?(9)第11段中以三个名人为例论证了什么?(10)拥有创造力的人有什么特点?(1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整体感知。1.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观点。作者在文章中首先告诉了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读完课文,归纳一下本文提出的观点。(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 (2)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3) 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9-12) (4)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13)内容解读。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A 唯一的没有角的图形。B 唯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C 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D 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论点)2.说一说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状元成才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3.这一点是哪一点?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确: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4.第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设问句。它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画出你认为在文章中能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点句。它们大都以什么句式出现?表达有何好处?文章开篇: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它们大都以设问句式出现,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起承接、过渡作用。 5.围绕创造性思维,作者阐述了哪两个问题?(1)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6.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1)有渊博的知识。(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有渊博的知识 。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我对此完全赞同”的“此”指什么?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为什么“我对此完全赞同”?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举例论证B.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A.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请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A.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B.爱迪生用多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C.居里夫人从几十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对应论证创造性思维的哪三个要素?(1)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中学毕业后,他曾经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主要学习气象专业。大学毕业后,魏格纳到了高空气象台工作。魏格纳曾和他的弟弟乘坐一个3 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气球飞上天空,他们在空中整整飞行了54个小时 ,打破了当时载人气球在空中停留35个小时的世界纪录。在飞行中,他们测量了高空的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了魏格纳到空中亲自观云、观风的梦想。(2)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却引发出一个巨大的发现。据说魏格纳因病住院。住院期间魏格纳从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吻合,特别是南美洲巴西东部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漂移开。(3)从那以后,魏格纳注意观察和研究,发现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为了搜集证据,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永远倒在茫茫雪原上。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明确:分别对应“有渊博的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不断地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6.这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这两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将问题深化,表明了下文论述的内容;同时,起到了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作用,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通过设问,引出下文论述的中心。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7.如何理解“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地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作者以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说明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8.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制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对比论证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 9.“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对?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试举例批驳这种观点伽利略发现钟摆的规律时还是一个学生;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原先只是一个学徒;富尔顿刚发明出来的轮船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蠢物……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10.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合作探究 2.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问题的? 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所以作者首先论述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将这种思维模式付诸行动,则有赖于创造性思维,所以接着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为了说明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论述分层展开,条理清楚、精辟到位。赏析语言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不能删。“大多数”一词强调了获得灵感多数情况下并非轻而易举,但也有轻而易举获得灵感的时候。这一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不能删。因为“总是”强调了富有创造性的人都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如果删去了就没有强调的意味,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不能删。“真正关键”强调了“如何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的要素,如果删去,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无突出强调的效果。 ④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不能删。“之一”表示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除了这一根据之外,还有别的根据,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体现不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拓展训练你是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吗?1、看一看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只喷香的大饼。我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2.想一想下列算式成立吗?1、1+1=242、3+3=23、9+3=14、30+30=15、8+16=1 这些算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计算,它就成立了。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1年+1年=24个月)(3个月+3个月=2个季度)(9个月+3个月=1年)(30分钟+30分钟=1小时)(8小时+16小时=1天)3.算一算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 你们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4.写一写小鸡过马路话题5.乐一乐科学老师说: 体育老师说: 数学老师说:语文老师说:英语老师说: 还有其他老师怎么说?请你出谋画策。一个质量为0.3千克的小鸡在马路上跑过,请说说它的受力状况是怎样的?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组织小鸡掌握50米快速穿越马路跑技术。有两只小鸡过马路,两鸡同时相对而行,分别以每秒10厘米和15厘米的速度过长50米的马路,请问两鸡何时相遇?Do you know?小鸡过马路肯定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将来时。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鸡过马路事件揭露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饲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寄语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要处处留心,关注细节,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随堂练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2.本文论述哪两个问题?①创新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②怎样的人才能有创新思维?3.理清文章思路,同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的? 1——3段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论点。 4——8段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所引发的创造力。 9——12段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 13段总结。 4.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示例:1.万物没有绝对的2.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谈创造性思维一、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段)二、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区分根据a. 渊博的知识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c. 持之以恒的毅力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信自己(4-12段)(4 -8段)( 9-12段)三、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13段)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你认为创造性思维还需要什么要素?请同学们自己提出一个论点,并运用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求:①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②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③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