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 声现象+知识点精编填空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 声现象+知识点精编填空,共1页。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声的音叉,发声也停止,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注意】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物体振动但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如发声的物体在真空中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外……)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③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2、探究“声的传播”,如图所示。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能(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会减小,但能(填“能”或“不能”)看到闹铃振动。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会听到声音。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传声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3、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4、阅读P30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从中我们可以获取信息:(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气体中快。(3)同一种介质传声,温度越高,传播声音越快。(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6、我们平常听到声音的两种传导方式: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声音的高低。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如图。交流讨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得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4、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5、波形图辨别乐音三要素: 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打击乐器(鼓):鼓皮振动发声;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响度也越大。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管乐器(长笛、萧、号):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实例分析)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