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导学案
展开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透镜
1、认识透镜及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点拨】光心是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2、透镜对光的作用(特殊光线)
凸透镜(会聚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拓展】①平行光测定焦距的方法: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此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③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远,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倒立、放大、实像。为了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倒立放置;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屏幕上。
放大镜: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正立、放大、虚像。
实像和虚像: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点拨】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 蜡烛在焦点以内;② 烛焰在焦点上;③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f< u <2f v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物体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物体成放大实像时,像距大于物距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u=f 不能成像
说明:⑴ 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成像特点:倒立、等大的实像。
⑶ 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
⑸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1、人眼看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正常眼的调节
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物体。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又不疲劳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3、近视眼及其矫正——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4、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
5、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1/f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 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学案设计,文件包含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时56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总结教师版docx、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课时56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总结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总结,典例解析,专题变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景导入,自学检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