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
展开2.2.2氯及其化合物-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氯及其化合物
例题1
1.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例题2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向氯水中加入Na2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ClO-存在
例题3
3.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
①浓H2SO4 ②NaOH溶液
③KI溶液 ④饱和NaCl溶液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例题4
4.氯气可用于制取漂白剂和自来水消毒。
(1)将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氯水,氯水可用于漂白,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84”消毒液也可用于漂白,其工业制法是控制在常温条件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5 mL 市售“84”消毒液稀释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12;
步骤2:将稀释后溶液各20 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
步骤3:用H2SO4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步骤4: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烧杯
溶液的pH
现象
a
10
10 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 h后红纸褪色
b
7
10 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 h后红纸褪色
c
4
10 min后,红纸颜色变得更浅;4 h后红纸褪色
已知,溶液中Cl2、HClO和ClO-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以下结论: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________。
②结合图象进行分析,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随练1
5.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气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 )
A.食盐水 B.氯酸钾溶液 C.新制氯水 D.液态氯化氢
随练2
6.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红色→无色,导致变色的微粒依次是
A.H+、Cl- B.H+、HClO C.H+、Cl2 D.Cl2、Cl-
随练3
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
(1)装置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
(3)下列物质能替代装置②中NaOH溶液的是_______
A.浓硫酸 B.浓FeCl2溶液 C.饱和食盐水
(4)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重性质。将氯水分别加入盛有如图四种物质溶液的试管中,根据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①d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②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③a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④b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欲验证Cl2的氧化性强于I2,取少量氯水加入盛有_______(填“KI”或“KIO3”)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例题1
8.改革开放以来,自来水走进了千家万户,下列不属于自来水消毒剂的是( )
A.ClO2 B.O3 C.CO2 D.Cl2
例题2
9.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例题3
10.下列关于漂白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用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B.漂白粉是混合物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D.漂白粉可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不易变质
随练1
11.列物质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①氯水、②硫酸亚铁、③烧碱、④漂白粉、⑤过氧化钠
A.除⑤外 B.除②③外 C.除①④外 D.均易变质
随练2
12.新制的氯水显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__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起作用的成分是 __________,但很快又褪色,起作用的成分是__,氯水经光照后产生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随练3
13.用Cl2和石灰乳可以制备漂粉精,漂粉精可于游泳池的消毒。
(1)写出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漂粉精真正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HClO。漂粉精在水中释放HClO的途径如下:
途径1:Ca(ClO)2+2H2O⇌Ca(OH)2+2HClO
途径2:Ca(ClO)2+H2O+CO2=________+_______(把反应补充完整)
(3)游泳池水的酸碱性对漂粉精的消毒效果影响明显。
①池水碱性过强,杀毒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池水酸性过强,会刺激眼睛和皮肤。通常加入Na2CO3、NaHCO3以降低酸性,起到降低酸性作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随练4
14.生活中常见下列用品:①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②洁厕灵 (有效成分是盐酸)③食盐④小苏打。
(1)次氯酸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②中HCl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属于盐或有效成分是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水溶液呈碱性的是84消毒液和____________(填序号)。
(5)①与②混合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5.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6.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7.把浓盐酸分别滴入点滴板上的各种溶液中,现象如下:
实验
现象
①中溶液变蓝且无其他明显现象
②中无明显现象
③中溶液褪色
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现象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B.②中现象说明未发生反应
C.③中反应后氯元素全部以KCl形式存在
D.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反应是:ClO-+ Cl-+ 2H+ = Cl2↑+ H2O
18.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___________。
物质
用途
A.氯化铁
a.作红色颜料
B.次氯酸钠
b.作漂白液
C.氧化铁
c.用于烘焙糕点
D.碳酸氢钠
d.用于蚀刻铜板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
(1)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取少量装置①中的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_______。(填字母)
a.酸性和漂白性 b.碱性和漂白性
(4)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却不能使得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其原因是_______。
20.用和制备少量漂粉精(一种含氯消毒剂)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和制备的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B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HCl可能对制备漂粉精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4)漂粉精常用于游泳池的消毒,起消毒作用的是HClO,其在水中释放HClO的途径如下。
途径一: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反应补充完整)
(5)池水的酸碱性对漂粉精的消毒效果影响明显。
①池水碱性过强,杀毒效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池水酸性过强,会刺激眼睛和皮肤。通常加入、,以降低酸性,起到降低酸性作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6)游泳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投放含氯消毒剂,当再次投放时,误投了过氧化氢()消毒剂。消毒剂为什么不起作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答案:
1.D
【详解】A.Ⅰ图中:干燥的色布不褪色,湿润的色布褪色,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气溶于水产生的氯水具有漂白作用,A正确;
B.Cl2是有毒气体,为达到闻气体气味同时又避免中毒的目的,应该采用Ⅱ图中所示的扇闻的方法闻Cl2的气味,B正确;
C.将灼热的Cu丝伸入到盛有Cl2的集气瓶中,会看到铜丝在Cl2中着火燃烧,同时看到有棕黄色的烟,C正确;
D.Cl2与NaOH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发生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通过导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球就会鼓起胀大,而不是干瘪,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B
【详解】氯气溶于水后,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A.HCl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氯气为黄绿色,故B正确;
C.加入Na2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溶液中有H+存在,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C错误;
D.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关闭I,打开II,布条不褪色,因此甲装置,吸收或干燥氯气,关闭II,打开I,布条褪色,氯气混含有水蒸气。
【详解】①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①符合题意;
②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吸收了氯气,②符合题意;
③KI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化钾,吸收了氯气,③符合题意;
④饱和NaCl溶液不能吸收氯气,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C正确;
答案选C。
4. Cl2+H2O HCl+HClO HClO Cl2+2OH-=Cl-+ClO-+H2O 越慢 b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c烧杯中溶液的pH,HClO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褪色较慢
【分析】(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两种酸;
(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两种盐;
(3) ①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②根据图象可知,pH=4时HClO的浓度大于pH=7时HClO的浓度。
【详解】(1)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两种酸,反应方程式是Cl2+H2O 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lO;
(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两种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3 ) 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知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越慢;
②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b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c烧杯中溶液的pH,b烧杯中HClO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褪色较慢。
5.C
【详解】A.食盐水中溶质只有NaCl,NaCl是强电解质,所以溶液中只有氯离子,故A错误;B.氯酸钾溶液中含有K+ 、ClO3-、H+ 、OH- 、H2O,既不存在氯气分子(Cl2)也不存在氯离子(Cl-),故B错误;C.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HCl和水,溶液中存在Cl2、Cl-、HClO、H+、OH-、H2O,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液态氯化氢中只有HCl分子,不存在氯气分子(Cl2)和氯离子(Cl-),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6.B
【详解】氯水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因为含有氢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又因为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最后溶液褪色,故选:B。
7.(1)
(2)Cl2
(3)B
(4) 酸性 漂白性 有白色沉淀生成
(5) KI 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
【解析】(1)
装置②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氯气分子,故答案为:Cl2;
(3)
浓硫酸、饱和食盐水均不与氯气反应,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氯化亚铁溶液能替代装置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故选B;
(4)
①d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故答案为:酸性;强氧化性;
②c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中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则反应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a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水中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④b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
取少量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故答案为:KI;液体分层、下层液体紫红色、上层液体无色。
8.C
【详解】用于自来水消毒的物质一般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氯、臭氧和氯气都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而二氧化碳的氧化性比较弱,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故选:C。
9.D
【详解】自来水一般用氯气消毒,氯气溶于水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不利于金鱼的生存,所以晒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答案选D。
10.D
【详解】A.氯气和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漂白粉,故A正确;
B.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B正确;
C.漂白粉使用时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起漂白作用,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C正确;
D.漂白粉长期置于空气因会发生反应:,次氯酸见光分解而失效,故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①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故①正确;
②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故②正确;
③烧碱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③正确;
④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④正确;
⑤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故⑤正确;
故选:D。
12. 黄绿色 Cl2 H+ HClO 2HClO2HCl+O2↑
【详解】新制的氯水显黄绿色,因为氯水中有Cl2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先变红,因为氯水中有H+,后褪色,因为氯水中有HClO分子,光照氯水HClO会分解,反应为2HClO2HCl+O2↑。
13.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O3 2HClO 减弱 、
【分析】Cl2和石灰乳反应产生CaCl2、Ca(ClO)2和水,漂粉精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根据强酸与弱酸盐发生反应判断反应微粒及反应产物;ClO-具有强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详解】(1)Cl2和石灰乳反应产生CaCl2、Ca(Cl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由于酸性:H2CO3>HClO,所以漂粉精的有效成分Ca(ClO)2和与空气中的H2O、CO2会发生复分解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
(3)①漂粉精真正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HClO,若池水碱性过强,HClO会发生反应ClO-,而使其杀菌消毒作用减弱;
②若池水酸性过强,加入Na2CO3、NaHCO3以降低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H+=CO2↑+H2O,说明起到降低酸性作用的离子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漂白精的制取及溶液酸碱性的应用。掌握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是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清楚漂白精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lO,选择合适的环境使用,使物质作用发挥到最佳。
14. NaClO HCl===H++Cl- ①③④ ④ 2H+ +Cl-+ClO- = Cl2↑+H2O
【分析】根据盐的概念、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解答。
【详解】(1)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2)HCl是强酸,其电离方程式是HCl===H++Cl-。
(3)属于盐或有效成分是盐的有①NaClO、③NaCl、④NaHCO3。
(4)水溶液呈碱性的是NaClO和NaHCO3。
(5)①与②混合生成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H+ +Cl-+ClO- = Cl2↑+H2O。
15.B
【详解】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盐酸等成分,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中间部分被次氯酸漂白,而四周没有和次氯酸反应,仍有指示剂的作用,pH试纸与酸显红色。故答案为B。
16.B
【详解】A.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能有色布条褪色,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漂白褪色,则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次氯酸存在,故A错误;
B.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则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氯气分子存在,故B正确;
C.因为加入的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则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溶液中有氯气分子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17.D
【详解】A. 盐酸滴入KI淀粉溶液中不反应,故无现象,故A错误;
B. ②中无现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过程没有明显的现象,并不是不反应,故B错误;
C. 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③中反应后氯元素全部以KCl和MnCl2形式存在,故C错误;
D. 次氯酸钠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反应是:ClO-+ Cl-+ 2H+ = Cl2↑+ 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18.
【详解】A.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可以用于印刻铜板;
B.氯气与氢氧化钠方程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C.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颜料;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面起子”。水溶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在面团中形成大量空隙,可以使糕点更松软。
19.(1)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Cl2+2OH-=Cl-+ClO-+H2O
(2)Cl2
(3)a
(4)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
【分析】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就是氯水。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Cl2是有毒气体,可根据氯气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
(1)
装置②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Cl2与NaOH反应产生NaCl、NaClO、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2)
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Cl2;
(3)
取少量装置①中的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后来红色溶液又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合理选项是a;
(4)
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却不能使得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Cl2与H2O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即HClO具有漂白性,而干燥的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
20.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a(ClO)2 HCl能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l2和H2O,使Ca(ClO)2浓度降低 2HClO CaCO3↓ 减弱 、 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HClO +H2O2=HCl+O2↑+ H2O
【分析】实验室用A装置进行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氯气经过B装置的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钙浊液中可以得到少量漂粉精,由此分析。
【详解】(1)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与Ca(OH)2发生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备的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3)制取的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HCl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l2和H2O,使Ca(ClO)2浓度降低;
(4)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故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则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2HClO+CaCO3↓;
(5)①起消毒作用的是HClO,碱性过强时,产生的HClO少,消毒效果减弱;
②酸性过强,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能与反应生成CO2和H2O,降低c;
(6)根据题意,再次投放时,误投过氧化氢消毒剂,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2O2氧化,即发生反应HClO+H2O2=HCl+O2↑+ H2O,则消毒剂不起作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222化学平衡计算》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222化学平衡计算》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导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3化学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3化学键》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金属材料》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金属材料》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