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5519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文件包含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解析版docx、思维导图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思维导图+学练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钠的化合物
例题1
1.下列关于Na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氧气
例题2
2.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④中反应后的沉淀质量小于③中所得沉淀的质量
例题3
3.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___________。
随练1
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过氧化钠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滴入几滴水,整个过程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向试管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嘴通过导管向附着少量Na2O2粉末的脱脂棉吹气,棉花燃烧。原因是Na2O2与H2O和CO2反应,写出其中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随练2
5.下列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 B.放出大量的热
C.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D.反应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例题1
6.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均为白色固体 B.受热均易分解
C.其水溶液均显碱性 D.均能与硫酸反应
例题2
7.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例题3
8.Na2CO3和NaHCO3可用作食用碱。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
A.Na2CO3与食醋混用产生CO2气体:+2H+=CO2+H2O
B.Na2CO3可用NaOH溶液吸收CO2制备:2OH-+CO2=+H2O
C.NaHCO3可用治疗胃酸过多:+H+=CO2+H2O
D.NaHCO3可作发酵粉:2NaHCO3Na2CO3+CO2+H2O
随练1
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有关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均变红
B.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向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Na2CO3产生的气体较多
D.分别向盛有少量Na2CO3和NaHCO3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振荡后用温度计测量Na2CO3温度高于NaHCO3
随练2
10.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随练3
11.(1)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方法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选用图中装置___(填字母)。
(2)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方法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选用图中装置___(填字母)。
例题1
12.依据已有知识,下列各组溶液只能用焰色反应鉴别的是
A.NaCl、KCl B.Na2CO3、KCl C.CaCl2、NaCl D.K2CO3、CaCl2
例题2
13.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部队飞机拉出绚烂的“彩烟”。形成“彩烟”的原理是,吊舱中的液态彩色物质被高压N2吹出,随高温尾气喷出,冷凝后形成“彩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彩烟是一种纯净物 B.蒸汽凝结为雾发生了化学变化
C.蒸汽遇冷形成的雾是一种分散系 D.拉烟原理与焰色试验的原理相同
随练1
1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A.黄色 B.黄绿色 C.紫色 D.红棕色
随练2
15.如图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红棉花开迎宾来”焰火盛宴的一个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的元素特征的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6.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4组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若实验I左边试管中放的是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Ⅱ所示的实验,若固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较小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Ⅲ、Ⅳ所示的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___。与Ⅲ相比, Ⅳ的优点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4)若用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稳定性较好的是_______。
1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得知,干燥的CO2与Na2O2不能反应,只有在水蒸气存在下二者才能发生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验证上述结论。
(1)Na2O2易与酸反应,装置I中的试剂的最佳组合是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2)实验时,甲同学认为关闭K1、打开K2,通过观察______判断此时III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可以分别按“先关闭K1、打开K2,再关闭K2、打开K1”的方式进行操作,并在a处收集所得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但他发现两种情况下木条均没有复燃。
①丙同学经过观察分析,建议在III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
②丁同学认为即使采纳丙同学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打开____,关闭_____,增加碱石灰。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最终反应后III中所得固体,__________,则证明结论成立,反之则证明结论不成立。
18.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金属钠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Na参与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加热条件下,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证实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则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a.饱和NaOH溶液 b. 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量的木条放在a处。
(4)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_________。
(6)若要证明CO2和Na2O2发生了反应,需要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___(请补全实验方案)。
Ⅱ.(7)面粉发酵时会产生有机酸(用HA表示其化学式,HA酸性强于碳酸),影响口感。我们可以加入膨松剂(主要含NaHCO3),那么蒸出来的馒头蓬松柔软,且口感好。若加入过量的膨松剂,请写出蒸馒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过程能体现出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推测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B.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C.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 D.与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硫酸钠
20.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C.钠切开后,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2
D.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Na2CO3粉末中含有的少量NaHCO3
21.下列过程中不放出热量的是
A.碳酸钠固体中加少量水 B.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少量水
C.钠与水的反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
B.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
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最多产生CO2的量:Na2CO3
D.和酸反应放出CO2的快慢:Na2CO3>NaHCO3
23.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
B.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
2.1.2钠的化合物-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钠的化合物
例题1
1.下列关于Na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氧气
例题2
2.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④中反应后的沉淀质量小于③中所得沉淀的质量
例题3
3.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___________。
随练1
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过氧化钠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滴入几滴水,整个过程现象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向试管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嘴通过导管向附着少量Na2O2粉末的脱脂棉吹气,棉花燃烧。原因是Na2O2与H2O和CO2反应,写出其中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随练2
5.下列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 B.放出大量的热
C.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D.反应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例题1
6.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均为白色固体 B.受热均易分解
C.其水溶液均显碱性 D.均能与硫酸反应
例题2
7.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例题3
8.Na2CO3和NaHCO3可用作食用碱。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
A.Na2CO3与食醋混用产生CO2气体:+2H+=CO2+H2O
B.Na2CO3可用NaOH溶液吸收CO2制备:2OH-+CO2=+H2O
C.NaHCO3可用治疗胃酸过多:+H+=CO2+H2O
D.NaHCO3可作发酵粉:2NaHCO3Na2CO3+CO2+H2O
随练1
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有关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均变红
B.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向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Na2CO3产生的气体较多
D.分别向盛有少量Na2CO3和NaHCO3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振荡后用温度计测量Na2CO3温度高于NaHCO3
随练2
10.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随练3
11.(1)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方法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选用图中装置___(填字母)。
(2)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方法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选用图中装置___(填字母)。
例题1
12.依据已有知识,下列各组溶液只能用焰色反应鉴别的是
A.NaCl、KCl B.Na2CO3、KCl C.CaCl2、NaCl D.K2CO3、CaCl2
例题2
13.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部队飞机拉出绚烂的“彩烟”。形成“彩烟”的原理是,吊舱中的液态彩色物质被高压N2吹出,随高温尾气喷出,冷凝后形成“彩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彩烟是一种纯净物 B.蒸汽凝结为雾发生了化学变化
C.蒸汽遇冷形成的雾是一种分散系 D.拉烟原理与焰色试验的原理相同
随练1
1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A.黄色 B.黄绿色 C.紫色 D.红棕色
随练2
15.如图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红棉花开迎宾来”焰火盛宴的一个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的元素特征的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6.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4组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若实验I左边试管中放的是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Ⅱ所示的实验,若固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较小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Ⅲ、Ⅳ所示的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___。与Ⅲ相比, Ⅳ的优点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4)若用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稳定性较好的是_______。
1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得知,干燥的CO2与Na2O2不能反应,只有在水蒸气存在下二者才能发生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验证上述结论。
(1)Na2O2易与酸反应,装置I中的试剂的最佳组合是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2)实验时,甲同学认为关闭K1、打开K2,通过观察______判断此时III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可以分别按“先关闭K1、打开K2,再关闭K2、打开K1”的方式进行操作,并在a处收集所得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但他发现两种情况下木条均没有复燃。
①丙同学经过观察分析,建议在III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
②丁同学认为即使采纳丙同学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打开____,关闭_____,增加碱石灰。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最终反应后III中所得固体,__________,则证明结论成立,反之则证明结论不成立。
18.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金属钠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Na参与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加热条件下,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证实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则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a.饱和NaOH溶液 b. 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量的木条放在a处。
(4)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_________。
(6)若要证明CO2和Na2O2发生了反应,需要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___(请补全实验方案)。
Ⅱ.(7)面粉发酵时会产生有机酸(用HA表示其化学式,HA酸性强于碳酸),影响口感。我们可以加入膨松剂(主要含NaHCO3),那么蒸出来的馒头蓬松柔软,且口感好。若加入过量的膨松剂,请写出蒸馒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过程能体现出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推测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B.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C.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 D.与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硫酸钠
20.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Na2O与Na2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C.钠切开后,光亮的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2
D.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Na2CO3粉末中含有的少量NaHCO3
21.下列过程中不放出热量的是
A.碳酸钠固体中加少量水 B.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少量水
C.钠与水的反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
23.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
B.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