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29烃(2)
展开安徽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29烃(2)
一、单选题
1.(2022·安徽淮北·统考二模)实验室用苯、铁粉、液溴制备并提纯溴苯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减少苯、液溴和溴化氢的挥发
B.装置Ⅰ中倒扣漏斗有防倒吸作用
C.装置Ⅱ的作用是将滤液依次用水、稀氢氧化钠溶液、水洗涤后分液
D.装置Ⅲ是用蒸馏法分离苯与溴苯
2.(2022·安徽合肥·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熔融NaOH 固体
B.装置②可用于测定氯水的pH
C.装置③可用于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NH4Cl
D.装置④可用于制备溴苯并验证发生了取代反应
3.(2022·安徽蚌埠·统考三模)生姜的辛辣味来源于生姜中的姜辣素(主要成分为有机物a),生姜煮熟或干燥后a转化为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b互为同系物 B.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17H24O4
C.a转化为b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D.1molb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2022·安徽宣城·统考二模)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剧《只此青绿》灵感来自北宋卷轴画《千里江山图》,舞台的蓝色场景美轮美奂。已知靛蓝是一种古老的蓝色染料,其染色过程中涉及以下反应: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靛白和靛蓝分子中共有5种官能团
B.靛白可以在Cu的催化作用下和O2发生反应
C.1mol靛蓝可以和9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靛白和靛蓝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均为4种
5.(2022·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阿巴卡韦(Abacavir)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抗病毒功效。下列关于其合成中间体M()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8O2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可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乙酸和M
D.1molM与足量钠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为22.4L
6.(2021·安徽合肥·统考一模)酪氨酸可用于合成绿色荧光蛋白的发色团,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酪氨酸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 D.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7.(2021·安徽蚌埠·统考一模)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 完成“喷泉”实验 | 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 检验NaHCO3的不稳定性 |
装置 |
A.A B.B C.C D.D
8.(2021·安徽蚌埠·统考一模)某药物的中间体M可由芳香化合物A合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C17H18O4 B.化合物A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C.1molM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D.化合物A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9.(2021·安徽芜湖·统考二模)下图为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生成N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B.N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可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M与Q
D.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10.(2021·安徽合肥·统考三模)化合物p()、q()、r()都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r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q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4种
C.p、q、r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物质的量相等的p和q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11.(2021·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奥昔布宁具有解痉和抗胆碱作用,其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不能使溴的CC14溶液褪色
B.该有机物含有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该有机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26N2O4
12.(2021·安徽马鞍山·统考三模)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制取有机玻璃。关于该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共平面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使溴水褪色 D.易溶于水和乙醇
13.(2021·安徽宿州·统考三模)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将石油分馏的产品石蜡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 | 石油中含有烯烃等不饱和烃 |
B | 取少许Na2SO3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Na2SO3样品中含有Na2SO4 |
C | 常温下,分别测定等浓度的Na2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前者的pH较大 | SiO结合H+的能力比CO强 |
D | 向含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产生两种颜色的沉淀,但以淡黄色为主 | 溶液中增大 |
A.A B.B C.C D.D
14.(2021·安徽宿州·统考三模)咖啡酸(结构如图所示)有较广泛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作用,可在化妆品中安全使用。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9H8O4
B.能与NaOH、NaHCO3反应
C.能够发生酯化反应
D.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15.(2021·安徽淮南·统考二模)阿司匹林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走向的化学药品,其化学名称为酰水杨酸(结构如图)。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9H8O4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6种
D.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
16.(2021·安徽黄山·统考二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B.铁粉和氧化铝发生的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
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17.(2021·安徽宣城·统考二模)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下列有关能源及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曾使用木炭、铁矿石熔炼铸铁,其中木炭的作用只是燃烧供热
B.《世说新语》记载“······用蜡烛作炊”,其中蜡烛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植物油、煤油等都曾用于提供照明,二者组成元素相同,其中煤油主要来自煤的干馏
D.天然气不仅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还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18.(2021·安徽安庆·统考二模)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该有机物是合成中药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醇的一种中间产物。有关该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8H20O4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能够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19.(2021·安徽蚌埠·统考三模)下图是一个形象有趣的有机合成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原子利用率为100%
B.化合物X的一氯代物有3种
C.化合物Y中有5个碳原子共一条直线
D.化合物Z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不能与HCN反应
二、实验题
20.(2021·安徽宣城·统考二模)溴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下图为溴苯的制备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I.检查气密性后,关闭K2,打开K1、K3和分液漏斗活塞,将苯和溴的混合物缓慢滴加到三颈烧瓶中,液体微沸,红色气体充满烧瓶,C装置小试管中无色液体逐渐变为橙红色,瓶内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关闭K1,打开K2,A中液体倒吸入B中。
II.拆除装置,将B中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分液,分别用NaOH溶液和水洗涤有机物,再加入MgSO4固体,过滤,最后将所得有机物进行蒸馏。
(1)K1、K3连接处均使用了乳胶管,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K1”或“K3”),理由是_______。
(2)可以证明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而不是加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步骤I的目的是_______。
(4)用NaOH洗涤有机物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步骤II中的蒸馏操作可用如下的减压蒸馏装置(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已略)。
①实验前,烧瓶中无需加入碎瓷片,实验过程中打开毛细管上端的止水夹时,a中的现象是_______;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
②使用克氏蒸馏头的优点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装置Ⅰ中球形冷凝管能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可以减少苯、液溴的挥发,提高原料利用率,但减少溴化氢的挥发不是实验目的,故A错误;
B.装置Ⅰ中倒扣漏斗可以防止极易溶于水的溴化氢被硝酸银溶液吸收时产生倒吸,故B正确;
C.装置Ⅱ为分液装置,装置Ⅰ中制得的溴苯中混有溴化铁、溴和苯,依次用水、稀氢氧化钠溶液、水洗涤后除去溴化铁、溴,用装置Ⅱ分液能得到含有苯的溴苯,故C正确;
D.装置Ⅲ为蒸馏装置,苯和溴苯存在沸点差异,用装置Ⅲ能分离苯与溴苯,故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NaOH为强碱能与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不能用瓷坩埚熔融NaOH,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变红后褪色,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故B错误;
C.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两者在圆底烧瓶底部重新化合成氯化铵,从而实现与氯化钠的分离,故C正确;
D.溴易挥发,进入硝酸银溶液中也会生成溴化银沉淀,干扰HBr的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a中含有醇羟基,不含碳碳双键,b中含有碳碳双键但不含醇羟基,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A错误;
B.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7H26O4,B错误;
C.a中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得到b,C正确;
D.羰基、碳碳双键和苯环均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b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A
【详解】A.根据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共含有羰基、亚氨基、羟基、碳碳双键共4种官能团,A错误;
B.靛白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可以在Cu的催化作用下和O2发生反应,B正确;
C.苯环、碳碳双键、羰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靛蓝可以和9mol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
D.碳碳双键不能旋转,所以同一苯环上的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但两个苯环所处环境相同,所以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均为4种,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C
【详解】A.分子式为C6H12O2,故A错误;
B.该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故B错误;
C.乙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M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故C正确;
D.该物质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但没有确定气体的状况无法计算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B
【详解】A. 根据结构简式,分子式为,故A正确;
B. 苯环上存在对称轴,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故B错误;
C. 苯环上6个碳及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共面,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故C正确;
D. 含有氨基,能与酸反应;含有羧基和酚羟基,能与碱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乙烯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又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错误;
B.S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的Na2SO3、H2O,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NaOH溶液进入烧瓶,继续反应,引发喷泉实验,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也能与苯酚钠溶液反应产生难溶性的苯酚,因此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C错误;
D.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为防止物质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导致试管炸裂,应该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8.C
【详解】A.由M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7H16O4,故A错误;
B.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A含有酚羟基、溴原子和醛基三种官能团,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由M的结构简式可知,与NaOH反应时二个酚羟基和一个酯基能反应,即1molM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C正确;
D.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则酚羟基中的H、醛基中的H和O不一定与苯环共面,故D错误;
答案为C。
9.B
【详解】A.M生成N的过程中M中的双键打开,应为加成反应,A错误;
B.N的同分异构体有:、、(数字表示另一个Cl原子的位置),共有3+2+3=8种,B正确;
C.M中含有碳碳双键,Q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二者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区分,C错误;
D.根据Q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4H10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0+2×16=90,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D
【详解】A.r中存在单键碳原子,单键碳原子与其所连的四个原子之间形成四面体立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共面,A错误;
B.q环上只有两种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两种,如图所示:、,B错误;
C.r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p、q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C错误;
D.由结构知,p、q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等物质的量时,两者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相等,D正确;
故答案选D。
11.B
【详解】A.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14溶液褪色,A错误;
B. 含有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酯的水解反应,B正确;
C.不含醇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28N2O4,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甲基丙烯酸甲酯有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故A错误;
B.甲基丙烯酸甲酯有酯基,能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有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D.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酯类有机物,不溶于水,故D错误;
答案选B。
13.C
【详解】A.石油分馏的产品石蜡加热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烯烃,而石油中不含有烯烃等不饱和烃,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则取少许Na2SO3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判断Na2SO3样品中是否含有Na2SO4,故B错误;
C.常温下,等浓度的Na2SiO3溶液的pH大于Na2CO3溶液的pH,说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SiO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CO,结合H+的能力强于CO,故C正确;
D.溶液中==,氯化银和溴化银的溶度积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则向含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后的溶液中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根据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分子中含(酚)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官能团,结合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官能团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1个咖啡酸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不饱和度为6,所以分子式为C9H8O4,A正确;
B.分子中含羧基,可与NaOH、NaHCO3发生反应,B正确;
C.分子中含(酚)羟基和羧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因为苯环的12个原子共平面,乙烯的6个原子共平面,单键可旋转,组成羧基的原子也可能共平面,即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分子式为C9H8O4,A正确;
B.分子中有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错误;
C.该物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共6种,C正确;
D.有羧基和酯基,所以能发生水解和中和反应,D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A.“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能杀菌消毒,故A正确;
B.铝粉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液态的铁,可以将两段铁轨焊接在一起,故其可用于焊接铁轨,但是铁粉与氧化铝不能发生铝热反应,故B错误;
C.温度升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为避免蛋白质变性失活,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故C正确;
D.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根据题意可知,这种“气”是指乙烯,故D正确;
故选B。
17.D
【详解】A.古代曾使用木炭、铁矿石熔炼铸铁,木炭燃烧放热,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把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故A错误;
B.蜡烛的主要成分是固体烷烃,故B错误;
C.植物油、煤油等都曾用于提供照明,植物油的组成元素是C、H、O,煤油的组成元素是C、H,二者组成元素不相同,煤油主要来自石油的分馏,故C错误;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故D正确;
选D。
18.C
【详解】A.由结合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20O4,故A正确;
B.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故B正确;
C.该分子中存在与三个碳原子相连的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
D.该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
故选:C;
19.C
【详解】A.X中含有溴原子,而Z中没有溴原子,所以原子利用率并没有达到100%,A错误;
B.X中苯环上有一种环境的氢原子,甲基上有一种,含氧五元环上有两种,所以其一氯代物有4种,B错误;
C.碳碳三键上的两个碳原子以及与其相连的碳原子共线,苯环上与三键相连的碳原子的对位碳也共线,所以共有5个碳原子共线,C正确;
D.Z中含有羟基(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碳碳三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碳碳三键可以和HCN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0. K1 挥发出来的Br2会腐蚀橡胶管 C中出现白雾,并且C装置中AgNO3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吸收B中的溴蒸气和HBr气体,避免打开装置后污染环境 3Br2+6OH-=5Br-++3H2O 有持续不断的细小气泡 防暴沸 便于同时安装毛细管和温度计,防止减压蒸馏过程中液体因剧烈沸腾而冲入冷凝管
【详解】(1) K1处的乳胶管不合理,原因是:挥发出来的Br2会腐蚀橡胶管;
(2) 若溴和苯的反应是取代而不是加成,则溶液中有Br-,则C中Ag+与Br-结合生成AgBr淡黄色沉淀,证明的实验现象是:C中出现白雾,并且C装置中AgNO3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3) 打开K1、K3,多余的溴蒸气和HBr气体会被装置D中NaOH溶液吸收,则步骤I的目的是:吸收B中的溴蒸气和HBr气体,避免打开装置后污染环境;
(4)有机物会掺杂Br2,用NaOH洗涤时Br2会发生自身歧化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r2+6OH-=5Br-++3H2O;
(5) ①由于装置A中有压强差,则打开止水夹时,a中会有持续不断的细小气泡,烧瓶中不加入碎瓷片,则毛细管的作用是:防暴沸;
②如图观察到使用克氏蒸馏头安装了温度计和毛细管,且安装温度计处的支气口的位置偏高一些,防止蒸馏烧瓶中的液体冲入冷凝管,其优点是:便于同时安装毛细管和温度计,防止减压蒸馏过程中液体因剧烈沸腾而冲入冷凝管。
新疆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5烃: 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5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8烃: 这是一份甘肃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8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5烃: 这是一份吉林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5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