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粤教粤科版 (2017)21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展开
课题 | 21.气体的热胀冷缩 | 总授课时数( 3 )节 | |||||||
参 考 教 案 | 增减 | ||||||||
教学 目标 | 1.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4.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
| |||||||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 | ||||||||
课前 准备 | 气球 课件 | ||||||||
参 考 教 案 | 增减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 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容易把乒乓球压瘪。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吗? 实验材料:热水、瘪了的乒乓球 实验过程: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 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我的发现: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 拓展:如果乒乓球破了,还能重新鼓起来吗? 学生思考。 实验:将瘪了一个坑又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观察发生的的变化。 我的发现:乒乓球没有变化。 思考:为什么破的乒乓球不能重新鼓起来? 这是否与乒乓球内的空气有关? 交流、探讨。 没破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破了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流出去了。
第二课时 (二)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 如果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了吗? 实验:探究温度变化时,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 实验材料:肥皂液、烧杯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将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也可以用手捂热烧瓶而不放进热水中),做好记录。 记录:
结论:肥皂膜在烧瓶放进热水时膨胀了起来,放进冷水中会凹陷了下去。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现在明白视频中瓶子上的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 瓶子放进热水后气球鼓起来了,放进冷水后又缩回去了。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课时 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事例? (1)冬天,水瓶塞不能按压太紧,否则瓶胆易爆掉。 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瓶胆内部分子冷缩,按压过紧,热气放不出来,容易发生炸裂。 (2)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冷却后容易打开。 这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而等罐头冷却之后就很容易打开了。 讨论:在夏季,为什么人们给自行车充气时常常不会充得太足?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夏季天气炎热,车胎里的空气太多了,会容易受热膨胀而发生爆胎的危险。 (五)拓展延伸: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气体热胀冷缩的事例? 灌热水后,暖瓶的塞子有时会跳出来。 |
| |||||||
板 书 设 计 | 21.气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膨胀 气体 —————热胀冷缩 受冷缩小
| ||||||||
课 后 作 业 | 自己设计一个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装置 | ||||||||
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9 测量温度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9 测量温度教案,共3页。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5 认识气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5 认识气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 鲫鱼与青蛙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 鲫鱼与青蛙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