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数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753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数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753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数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753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
2.会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3.知道符号“≥”和“≤”的意义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实心点与空心圈的区别.
4.学会运用类比和化归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的应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请你说说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呢?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那么a±c>b±c.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c>0,那么ac>bc. 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如果a>b,c<0,那么ac<bc. 2、想一想,我们知道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同样解不等式的时候,依据就是不等式的性质. 那对比方程的求解过程,你知道如何解不等式吗? | 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 | 通过复习不等式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为本节课学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做了充分准备.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探究】 1、通过例1中4个简单的不等式探究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可类比方程的解法进行求解,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 – 7>26;(2)3x<2x+1; (3)x>50; (4) – 4x>3. 分析:解不等式,就是要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a为常数)的形式. 解:(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 x-7+7>26+7, x>33.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3x – 2x<2x + 1 – 2x, x<1.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x>50, x>75.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两边除以 – 4,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以<,x<– . 总结: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 (1)用式子形式(如x>2),即用最简单形式的不等式x>a 或 x<a(a为常数)表示; (2)数轴,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应确定两点:一是确定“边界点”,若解集包含“边界点”,则用实心圆点;若解集不包含“边界点”,则用空心圆圈;二是确定“方向”,大于“边界点”向右画,小于“边界点”向左画. 这两种形式分别是用“数”和“形”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探究“≥”与“>”、“≤”与“<”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在表示两个数量大小关系时,我们会经常用到像a≥b或a≤b这样的式子,如一天内的温度变化t≥19℃且t≤28℃. 提出问题:符号“≥”与“>”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是“不等号”与“等号”的合写形式,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以说是“不小于”.也就是 “≥”比“>”多了一层相等的含义. 同理,“≤”是“不等号”与“等号”的合写形式,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以说是“不大于”.即,“≤”比“<”多了一层相等的含义. 追问:“≥”与“≤”是否具有与前面所说的不等式类似的性质呢? 通常我们把用符号“≥”和“≤”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也称为不等式,它们同样具有类似前面所说的不等式的性质. 3、借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巩固含有“≥、≤”的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例2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 5 cm,宽3 cm,高 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 3 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³ )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V+3×5×3≤3×5×10,V≤105. 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 V 不是负数,因此,V 的取值范围是:V≥0并且V≤105. 这样的解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呢? 在表示 0 和 105的点上画实心圆点,表示取值范围包含这两个数. 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等式的解决要符合实际意义. |
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交流,汇总并举手发言.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总结并回答. | 在认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通过4个简单的例题,巩固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体会其在解不等式中的作用.
以一个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对“不等符号(≥和≤)”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解决此实际问题,一是让学生体会“≥、≤”这两个符号的意义,二是它的解集在数轴上对应的是包含两端点的范围,这里并没有把解集写成连写的形式,只是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分散难点.
|
环节三 应用新知 | 【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c的4倍大于或等于8;(2)c的一半小于或等于3;(3)d与5的和不小于0;(4)d与5的差不大于–2 . 注意:大于或等于、不小于都用“≥”表示;不大于、小于或等于都用 “≤”表示. 例2 用炸药爆破时,如果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人跑开的速度是每秒4 m,为了使点导火索的战士在爆破时能够跑到100 m以外(不含100 m)的安全区域,这个导火索的长度应大于多少厘米?请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析:设导火索要xm长,根据导火索燃烧的速度为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导火索的战士在爆破时能跑到离爆破点100m的安全地区,可列不等式求解. 解:设导火索的长度是xcm, 根据题意得:>. 解得:x>20. 在数轴上表示x的取值范围如图所示: |
学生思考、计算并回答.
|
巩固、加深学生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理解和认识. |
环节四 巩固新知 | 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1.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解:(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减3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除以–8,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2)x与3的和不小于6;(3)y与1的差不大于0;(4)y的小于或等于–2. 3.在某次的知识竞赛中共有 20 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了得 10 分,答错了或不答扣 5 分,至少要答对几道题,其得分不少于 80 分? |
学生自主练习 |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五 课堂小结 |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及收获. | 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科书第120页习题第2、5、8题.
|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 加深认识,深化提高.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2 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2 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