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同步示范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猜测、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出不等式性质,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学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来处理简单的问题.3.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4. 通过对不等式的性质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点: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应用到的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引入,承上启下【复习导入】直接得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 x+3>6(2) 2x>8(3) 看我期待的眼神~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由简到繁,引出需要讨论怎样解复杂的不等式. 环节二 探究新知直接说出答案,有点难为同学们了,那我们怎么解这个不等式呢?解方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问: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达吗?归纳: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则:解不等式的依据就是不等式的性质.问: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呢?从何入手去探究呢?等式的性质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呢?答:从加减乘除运算的角度研究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一起来探究吧~思考:用“<”或“>”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① 5>35+2_______ 3+2 ; 5+(-2)_______ 3+(-2) ; ②-1<3-1-2_______ 3-2 ; -1-(-3)_______ 3-(-3) ; 答案:>><<规律: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问:换个别的数,结论还成立吗?(举例说明)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它吗?如果a>b,那么a+c>b+c,且a-c>b-c我们继续探究:用“<”或“>”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① 6>2 6×5____2×5 6÷(-5)____2÷(-5)②–2<3 (-2)×6____3×6 (-2)÷(-6) ____3÷(-6)答:①>< ②><规律: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于)同一个正数,不等式号方向不改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于)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问:换个别的数,结论还成立吗?(举例说明)归纳总结: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于)同一个正数,不等式号方向不改变;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于)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它们吗?不等式性质2:如果a>b,c>0,那么,且不等式性质3:如果a>b,c<0,那么,且小结: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尝试去探究,并展开讨论,归纳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归纳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复习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去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通过表格的呈现,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环节三 例题讲解例1: 设a<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用“<”或“>”填空.(1)a-1____b-1; <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1(2)a+1_____b+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1(3)2a____2b;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4)-2a_____-2b;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3:(5)_____;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3(6)____.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例2:填空(1)若x+1>0,两边同加上-1, 得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2)若x≤ 3,两边同乘-3,得 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 解析:(1)x>-1,不等式的性质1(2)-3x≥-9,不等式的性质3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 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则a>b(c≠0)B.若a>b,则b<aC.若a>b,则-a>-bD.若a>b,b>c,则a>c答案:C2.若m>n,且am<an,则a的取值应满足条件( ).A.a>0 B.a<0 C.a=0 D.a≥0答案: B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用“<”或“>”填空.(1)若a-1>b-1,则a____b;(2)若a+3>b+3,则a____b;(3)若2a>2b,则a____b;(4)若-2a>-2b,则a___b.答案:(1)>.(2)>.(3)>.(4)<.4.同桌甲和同桌乙正在对7a>6a进行争论,甲说:“7a>6a正确”,乙说:“这不可能正确”,你认为谁的观点对?为什么?答案:两人的观点都不对,因为a的符号没有确定:(1)当a>0时,由性质2得7a>6a,(2)当a<0时,由性质3得7a<6a,(3)当a=0时,得7a=6a=0. 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环节五 课堂小结 自我反思、小组交流、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本节重要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小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P120 第4、6题 课后完成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3 正方形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