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氮氧化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时练习
展开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1.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甲:NH3,乙:H2O(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B.甲:NO,乙:H2O(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C.甲:HCl,乙:AgNO3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
D.甲:SO2,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
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氨气或验证氨气的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
NH+OH-NH3·H2O
C.氨水中加入盐酸:
NH3·H2O+H+===NH+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Fe3++3OH-===Fe(OH)3↓
5.下列有关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
C.向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6.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为Ca(OH)2溶液;乙为稀盐酸
B.甲为水;乙为NaOH溶液
C.甲为NaOH溶液;乙为水
D.甲为稀盐酸;乙为NaCl溶液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 )
A.加热浓氨水
B.加热NH4HCO3固体
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NH4Cl溶液
9.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
10.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1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可用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
1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X、Y、Z、W(含同一种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为XYZW,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A.N2 B.NO2
C.NH3 D.NO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3.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
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
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4.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NH4)2SO4 B.NH4NO3
C.NH4Cl D.NH4HCO3
5.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尾气吸收的是( )
6.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及检验产物”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C不需要持续加热
B.D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C.B是无用装置
D.用该套装置和药品可以达到检验产物的目的
7.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题述反应中N2为氧化产物
B.题述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题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题述反应中,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
8.如图是NH3与灼热的CuO反应及有关生成物的实验探究装置。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已知3CuO+2NH33Cu+3H2O+N2)( )
A.A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浓氨水与NaOH
B.装置Ⅱ中的碱石灰起干燥作用,可用浓硫酸代替
C.装置Ⅳ中的试管可以检验水的生成,并收集冷却的水
D.试管E中收集的气体能完成水溶性的喷泉实验
二、非选择题
9.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压强差。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甲中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形成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图乙中装置,请说明形成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丙中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丙的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图丙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________中原理相似。
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
1.把a 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2.利用N2→NH3→NO→NO2→HNO3这一过程制备HNO3,有关上述各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转化过程中某些气体会发生颜色变化
B.可利用Cu与硝酸的反应,将N元素转化为NO或NO2
C.为使上述各步骤依次发生,必须向每个步骤中提供氧化剂
D.实验室中可以利用Ca(OH)2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
3.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B.遇氯化氢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室采用下列方法制取NH3:
①固体Ca(OH)2与NH4Cl共热。
②NH4HCO3固体中加NaOH固体(过量),常温下即能产生NH3;装置如图。
③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
④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面的仪器中选择④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_(写字母,要求使用仪器最少、合理)。
写出用NH4Cl浓溶液与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收集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收集氨气的原理是向下排空气法
B.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当烧杯中的水变红时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D.该装置会形成红色喷泉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B
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故A与事实相符;NO与水不发生反应,也难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几乎不变,不会形成喷泉,故B与事实不相符;因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AgCl,形成白色喷泉,故C与事实相符;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故D与事实相符。
2.答案:C
解析:氨水显碱性,但氨水是混合物,一水合氨是弱碱,选项A错误;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所以两者成分不相同,选项B错误;氨水中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选项C正确;氨水中中性分子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
3.答案:C
解析: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圆底烧瓶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图示药品使用不正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A项错误;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丙装置中发生反应:2NH3+3CuON2+3Cu+3H2O,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氨气与水直接接触,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错误;加热条件下NH3·H2O应分解为NH3和H2O,B错误;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C正确;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向氨水中滴加FeCl3溶液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Fe3++3NH3·H2O===Fe(OH)3↓+3NH,D错误。
5.答案:B
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错误;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B项正确;加入少量NaOH溶液,Fe2+与OH-反应生成Fe(OH)2,不会产生NH3,C项错误;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NH4)2S等]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NH4HCO3和NH4Cl与碱反应产生NH3,所以试剂甲应为碱;能与NH4HCO3反应生成CO2,产生气泡的应该为酸,据此分析作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H4HCO3和NH4Cl与碱反应产生NH3,所以试剂甲不可能是H2O或稀盐酸,B、D项错误;NH4HCO3能与酸反应生成CO2,产生气泡,A项正确,C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①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在试管口冷却后重新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①错误;②CaO与水反应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②正确;③NH4Cl与Ca(OH)2加热条件下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错误;④加热浓氨水,促进NH3·H2O的分解和氨气的逸出,④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8.答案:D
解析: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说明有氨气生成,据此解题。
加热浓氨水生成氨气,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A不符合题意;加热NH4HCO3固体,发生分解反应:NH4HCO3NH3↑+H2O+CO2↑,产生氨气,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不符合题意;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产生氨气,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不符合题意;加热饱和NH4Cl溶液,水蒸发,但没有氨气逸出,所以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会变蓝色,D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是将两者分开,不能增加新杂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其中的氯化铵,但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错误;加入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和氯化铵均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错误;因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但氯化钠受热不会分解,所以可以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来使两者分离,故C正确;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也无法进行分离,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氮气和氢气催化加热制取氨气适用于工业生产氨气,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加热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故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浓氨水反应制取氨气,故C符合题意;将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制取氨气,故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易着火,答案选B。
12.答案:C
解析:检验固体物质中的NH时,为便于反应,通常将固体先溶于水,然后加入强碱溶液、加热,逸出的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以应选择①②③,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液态氨气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气具有制冷作用,常用作制冷剂,A项错误;氨气中氮元素处于最低价-3价,化合价能够升高为一氧化氮中的+2价,所以氨气能够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B项正确;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项错误;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试液变为蓝色,D项错误。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C
解析:X、Y、Z、W(含同一元素),其中X能经过两步氧化得Z,Z再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酸或碱,则X可能含有C、N、S、Na等元素,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符合此条件的X只能为NH3,NH3能与氧气生成NO,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2NO+O2===2NO2,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HNO3,HNO3与NH3反应生成NH4NO3,HNO3+NH3===NH4NO3,NH4NO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应选C。
2.答案:C
解析:硝酸铵分解不生成氨气,NH4NO3N2O↑+2H2O,A错误;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如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是+5价,B错误;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和水,NH+OH-NH3↑+H2O,C正确;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氯化钠受热不分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但不是升华法,D错误。
3.答案:C
解析: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NH3溶于水,其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NH3本身电离产生,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即两者反应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正确;氨气制备硝酸过程: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中N的化合价由-3价→+5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O2生成HNO3,一部分N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一种盐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则Y为NH3,氨气经一系列氧化后的产物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Z溶液为HNO3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硝酸铵,故选B。
5.答案:C
解析: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A不合题意;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合题意;氨气极易溶于水,玻璃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故C符合题意;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浓氨水易挥发,鼓入空气将挥发的浓氨水吹入B装置,B中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干燥的氨气在C中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和剩余的氨,剩余干燥的一氧化氮在E中遇到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F中的水生成硝酸,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色,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氮,据此解答。
氨气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继续进行,铂丝不需要持续加热,故A正确;装置B的作用为干燥氨气,装置D的作用不是用来干燥气体,而是通过浓硫酸质量的变化检验水的生成,但装置D中的浓硫酸除了能够吸收水外,还能吸收未参加反应的氨气,故B错误;装置B的作用为干燥氨气,故C错误;不能通过D装置增重得出结论反应生成水,一氧化氮为无色,而一氧化氮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也不能通过颜色断定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氮氧化物,故D错误;推断合理的是A。
7.答案:C
解析:在3Cl2+2NH3===N2+6HCl中NH3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故N2为氧化产物,故A正确;Cl2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体现强氧化性,故B正确;此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由2NH3N2知,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倾斜向下的试管中只能盛装固体,故A中应盛放铵盐和强碱的混合物作为制备氨气的反应物,故A错误;浓硫酸不能干燥NH3,故B错误;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为蓝色,故C正确;E中收集的气体是N2,难溶于水,不能做水溶性的喷泉实验,故D错误。
9.答案:(1)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圆底烧瓶 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形成喷泉,移去热毛巾(或打开止水夹,用冷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烧杯中的水上升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移去冷毛巾)
(2)D (3)A (4)减小 增大 丙
解析:(1)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氨气极易溶于水,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即可;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圆底烧瓶;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则需先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导管中空气,与水接触,形成喷泉(或用冷毛巾捂住圆底烧瓶,氨气遇冷收缩,水上升与氨气接触,形成喷泉);(2)在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即可产生喷泉;Cu与稀盐酸不反应,故A不选;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故B不选;Ca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产生气体量少,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能形成喷泉,故选D;(3)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锥形瓶内酒精汽化,压强增大,也会产生喷泉,故选A;(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上部烧瓶内压强减小,图丙是下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均与图丙原理相似。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B
解析:由一份溶液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的BaCl2可知,原混合液中(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2c mol,由一份生成NH3消耗b mol NaOH可知,原混合液中NH4NO3的物质的量为(2b-4c) mol,则原溶液中c(NO)为 mol·L-1,故选B。
2.答案:C
解析:NO→NO2的转化会出现气体由无色到红棕色的颜色变化,故A正确;Cu与稀HNO3反应生成NO,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故B正确;N2转化为NH3时,需要加入H2做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时,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不需要再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Ca(OH)2与NH4Cl混合加热可制备NH3,故D正确。
3.答案:C
解析: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小于空气,故A正确;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遇氯化氢产生白烟,故B正确;氨气是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不变色,故C错误;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D正确。
4.答案:(1)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的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从溶液中逸出 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
(3)D CaO+H2O===Ca(OH)2,消耗水并放热,Ca(OH)2和NH4Cl受热发生反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4)D
解析:(1)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2)依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的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从溶液中逸出解答;(3)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受热挥发,据此解答;(4)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B.有缓冲作用的装置能防止倒吸;C.氨水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D.该装置不能形成红色喷泉。
(1)固体NH4HCO3与NaOH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碳酸钠、水、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3)④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物质的状态为固体与液体混合制取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D为发生装置;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氨气受热挥发,因此可以制取氨气;(4)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室温下与空气的成分不能反应,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A正确;干燥管由于容积较大而具有缓冲作用,因此能防止倒吸,B正确;若氨气收集满,就会通过导气管进入到烧杯中,与烧杯内的水反应产生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而使水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就变红色,C正确;干燥管有缓冲作用,烧杯中液体不能进入烧瓶中,因而不能形成红色喷泉,D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时训练,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后测评,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