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01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02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文本联读化巧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赤壁赋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①壬戌(  )(  ) ②属客(  )③窈窕(  )(  ) ④斗牛(  )
    ⑤万顷(  ) ⑥冯虚(  )⑦扣舷(  ) ⑧桂棹(  )
    ⑨溯流光(  ) ⑩幽壑(  )嫠妇(  ) 愀然(  )
    相缪(  ) 舳舻(  )(  )酾酒(  ) 横槊(  )
    江渚(  ) 麋鹿(  )扁舟(  ) 匏樽(  )
    蜉蝣(  )(  ) 无尽藏(  )肴核(  ) 枕藉(  )
    2.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冯虚御风(       )
    (2)山川相缪(       )
    3.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3)顺流而东也(        )
    (4)舞幽壑之潜蛟(        )
    (5)泣孤舟之嫠妇(        )
    (6)正襟危坐(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9)侣鱼虾而友麋鹿(        )
    (10)渺沧海之一粟(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译文: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译文: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译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译文: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译文: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 D.相与枕藉乎舟中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⑩不知东方之既白
    ⑪哀吾生之须臾
    A.①②⑧/⑥⑦/③/④⑤⑨/
    B.①⑧/②⑥⑦/③/④⑤/⑨/
    C.①②⑧/⑥⑦/③/④⑤/⑨/
    D.①⑧/②⑥⑦/③/④⑤⑨/
    9.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托遗响于悲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        。”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        ,        ”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正襟危坐 危:端正。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
    13.下列对《赤壁赋》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古代有不同的纪年法,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壬戌之秋”中“壬戌”为年号纪年。
    14.下列对《赤壁赋》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写的是作者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文章既有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B.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吹奏的极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D.《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16.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轼是如何说服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苏轼少年得志,进入仕途后锐意进取,意气风发,“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落魄无奈,对当时的朝廷是心有余悸、腹有牢骚,却欲言又止、欲罢不能,因诗文而得罪当道的他只能缄口不言朝政,寄情山水外物、寓意诗文书画。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自己思考“出”与“处”、“仕”与“隐”之间矛盾的文学作品,这类复杂的矛盾心态对于后苏轼时代的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苏轼由于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文坛地位,所以对苏轼的崇拜在后世的文坛中以及当时苏轼文学集团文人之中都颇有市场和规模。并且,苏轼的思想融会于儒、道、释三家,尤其是乌台诗案后,苏轼更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得自身更具仁心禅意、仙风道骨,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个望洋兴叹的文学、人格、文化高标,以至于后世追随者常常称之为“坡仙”。
    材料二 黄州赤壁,因其景色奇丽,被苏轼及其后时代的许多文人咏叹。关于黄州赤壁景色的奇丽,联系历代诗作,我们认为黄州赤壁之奇,在其色、其静、其险。赤壁之奇,奇在其色,“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以鲜明的色彩写出了赤壁的壮丽;赤壁之奇,奇在其静, ① ;赤壁之奇,奇在其险, ② 。
    1.材料一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气风发 B.心有余悸C.仁心禅意 D.望洋兴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请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形式一致。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拜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偏爱与崇拜的又一个原因。
    ……
    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4.请将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答:                                    
                                        
                                        
    5.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赤壁赋(节选)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与《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相同。
    B.冯夷,一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也泛指水神;二是上古诸侯名。文中指后者。
    C.“横江东来”中“东”与《赤壁赋》中“顺流而东也”中“东”字含义不同。
    D.壬戌,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中的一年。这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赤壁赋》中,两位客人跟随我一起走过黄泥坂,听到我如何度过美好夜晚的叹息,客人和妻子先后解决了无菜肴和酒的问题。
    B.《后赤壁赋》写苏轼幡然醒悟鹤为道士所化,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苏轼藉此传达出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C.与《赤壁赋》仅舟游不一样,《后赤壁赋》一文在游览时还写了舍舟登山,游山后复舟游,行踪曲折复杂,景色也因之繁富多变。
    D.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记游,《赤壁赋》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后赤壁赋》则主要是谈玄说理,抒发了苏轼的达观感受。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10.两篇《赤壁赋》均写到“游于赤壁之下”,比较在景物选取上有何异同?
    答:                                    
                                        
                                        


    *登泰山记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①汶水(  ) ②山麓(  )③砌石为磴(  ) ④徂徕(  )(  )
    ⑤樗蒱(  )(  ) ⑥绛皓(  )⑦岱祠(  )
    ⑧皆若偻(  )⑨姚鼐(  ) ⑩济水(  )
    2.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其级七千有余(        )
    (2)须臾成五采(        )
    (3)少圜(        )
    3.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至于泰安
    古义: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多平方
    古义:                                    
                                        
    今义:数学名词。
    (3)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古义: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济水东流(        )
    (2)明烛天南(        )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译文: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译文: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阳谷皆入汶 B.至于泰安
    C.多平方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回视日观以西峰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
    B.道皆砌石为磴 蹬:石阶。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C.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云气。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背。
    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
    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C.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        ,
            ”。
    (2)《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        ,        ”。
    (3)《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述了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13.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4.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15.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比喻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文: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                                    
                                        
    17.作者登泰山的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
    18.在文人笔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山水有多么高远,人的胸怀就有多么壮阔。《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所描绘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就这一点对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登泰山记》作于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但影响甚大、(    )甚广的《古文鉴赏辞典》对姚鼐《登泰山记》写作背景的介绍存在诸多问题,(    )官职的错位等,甚至把刚开始纂修的《四库全书》说成了“《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还说姚鼐“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实际上,姚鼐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一是“养亲”,二是“乞病解官”。养亲是借口, ① ,特别是后者,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而姚鼐“辞官归里”的真实原因,现在一般认为是其学术观点与四库馆内尊崇汉学之士,特别是戴震的学术观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 ② 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从姚鼐泰山之行所作诗文来看,他辞官后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登泰山记》开头即云“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至泰安后所作《晴雪楼记》亦云“余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皆满”,《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所作诗题赠一首》中也有“拟将雪霁上日观,当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见是因为连日风雪,只得在朱孝纯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与朱孝纯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云:“岂有神灵通默祷,偶逢晴霁漫怀欣。”欣喜之情(    )。可见, ③ ,而非刻意为之。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         ②         
    ③         ④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那样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午后时分,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若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瞰泰山,它仅是沙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 ① ?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现,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繁难。如今,便捷舒坦了,却还 ② 。
    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午后时分,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
    B.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
    C.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D.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
    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材料二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改动)
    材料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 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镒无词以对”中“以”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以”含义相同。
    B.“折而东行”中“东”与《登泰山记》中“其阴,济水东流”中“东”含义相同。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8.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都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的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译文: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译文:                                    
                                        
    10.材料二、材料三都描述了在泰山之巅观日出,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答: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赤壁赋
    基础积累练
    1.答案:①rén xū ②zhǔ ③yǎo tiǎo ④dǒu ⑤qǐng ⑥píng ⑦xián ⑧zhào ⑨sù ⑩hè lí qiǎo liáo zhú lú shī shuò ⑰zhǔ mí piān 
    páo fú yóu zàng yáo jiè
    2.答案:(1)“冯”同“凭”,乘
    (2)“缪”同“缭”,盘绕、围绕
    3.答案:(1)指所思慕的人。 (2)旷远的样子。 (3)白茫茫的水汽。
    4.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名词作动词,攻占 (3)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7)名词作状语,向南 (8)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 (11)形容词作动词,明亮
    5.答案:(1)判断句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2)省略句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状语后置句 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4)被动句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5)状语后置句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6.答案:B
    解析:冯:同“凭”,乘。
    7.答案:C
    解析: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8.答案:B
    解析:①⑧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进军”/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⑨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⑩⑪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9.答案:A
    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10.答案:D
    解析:D项,①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②介词,表对象,给。A、B、C项的“于”都是介词“在”。
    11.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2.答案:D
    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13.答案:D
    解析:“壬戌”为干支纪年法。
    14.答案:D
    解析:“写景与抒情”不正确,应是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
    15.答案:(1)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他)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2)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为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而哀叹,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解析:(1)关键词:酾酒,斟酒;临,面对;固,本来;“而今安在哉”应为“而今在安哉”,是宾语前置。(2)关键词:寄,置身,寄身;于,在;一粟,一粒米;哀,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
    16.答案: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要顺其自然。②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多么达观。

    素养提升练
    1.答案:D
    解析: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本处是说苏轼进入仕途后精神振奋,锐意进取。使用正确。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本处是说经历“乌台诗案”后,苏轼回想起来对当时的朝廷还是有点后怕。使用正确。仁心禅意:既有仁慈的心意又有清静寂定的心境。本处是指“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清静寂定,仙风道骨。使用正确。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多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本处是说苏轼的思想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个别人无法比得上的高标,应改为“望尘莫及”。
    2.答案:由于苏轼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文坛地位,所以对苏轼的崇拜在当时苏轼文学集团文人之中以及后世的文坛中都颇有市场和规模。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苏轼由于”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于苏轼”;二是“高尚的人格魅力”搭配不当,应改为“崇高的人格魅力”;三是“在后世的文坛中以及当时苏轼文学集团文人之中”语序不当,应改为“在当时苏轼文学集团文人之中以及后世的文坛中”。
    3.答案:(示例)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以唯美的意境写出了赤壁的空灵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以强烈的动感写出了赤壁的雄浑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对赤壁之奇,奇在其色的描写,首先要引用苏轼的文句,然后再写出写景的手法,最后概括出景物的特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赤壁之静,“白露”“水光”这些意象写出了赤壁的空灵,所以可填“‘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以唯美的意境写出了赤壁的空灵”。第②处,这里面写出了赤壁之景的险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写出了赤壁之景的险要,“穿”“拍”这两个动词写出了赤壁的雄浑,可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以强烈的动感写出了赤壁的雄浑”。
    4.答案: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除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拜的原因。
    5.答案: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
    6.答案:B
    解析:“今者薄暮”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举网”的结果是“得鱼”,二者关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状如松江之鲈”是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最后确定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文中指后者”错,“俯冯夷之幽宫”意思是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可见文中指前者。
    8.答案:D
    解析:“《赤壁赋》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后赤壁赋》则主要是谈玄说理”错,应该为《赤壁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则以叙事写景为主。
    9.答案:(1)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2)浩浩渺渺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解析:(1)“反”,同“返”,返回;“听”,听凭、任凭;“焉”,兼词,于彼。(2)“冯”,同“凭”,乘;“御”,驾;“羽化而登仙”,升入仙境。
    10.答案:(1)相同点:都写到“山”“月”“水”等典型景物。
    (2)不同点:《赤壁赋》 描绘的是秋景,明朗清丽;《后赤壁赋》描绘的是初冬之景,寥落峭拔。
    【参考译文】
    后赤壁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赤壁赋(节选)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诗经》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渺渺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登泰山记
    基础积累练
    1.答案:①wèn ②lù ③dènɡ ④cú lái ⑤chū pú
    ⑥jiànɡ ⑦dài ⑧lǚ ⑨nài ⑩jǐ
    2.答案:(1)“有”同“又”,表示整数后的零头
    (2)“采”同“彩”,颜色
    (3)“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3.答案:(1)到,到达。 (2)方方正正的,指山石。 (3)摇动。
    4.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活用作动词,照
    5.答案:(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2)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6.答案:D
    解析: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错误,本句中“桐城”为籍贯。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项,阳,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今义: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B项,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其义是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形容词;今义:数学名词。
    8.答案:C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照。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约束。
    9.答案:C
    解析:C项,云:助词,无实义。
    10.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以”相同,表示“在”某个时间;A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B项的“以”表示原因;C项的“以”表修饰。
    11.答案:D
    解析:D项,漫:磨灭。
    12.答案:(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
    13.答案:C
    解析:“泰安城下”“中岭”“西谷”作宾语,其后当断开。“也”是句尾标志词,其后断开。“入”作谓语,其后当断开。第二个“道”是主语,其前断开。
    14.答案:A
    解析:A项,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5.答案:A
    解析: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颍。
    16.答案:(1)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为“天门”。
    (2)等到已经登上泰山,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解析:(1)关键词:“限”,门槛。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云”,助词,无实义。(2)关键词:“及”译为“等到”,“负”译为“覆盖”,“烛”译为“照亮”。
    17.答案:路途长——有七千多石级;行程艰难——需翻越山岭,经过山崖;比较危险——石磴因雾气及结冰而打滑,易失足。
    18.答案:《赤壁赋》一文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自然景物与作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
    《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最让人贴近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中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令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素养提升练
    1.答案:流传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解析:①“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是指该书传播范围较广,应填“流传”。②“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包括”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这里是列出了具体的错误,应填“包括”。③“不合”,a.不符合;b.不应该;c.合不来;不和。这里用于形容姚鼐和戴震等的学术观点合不来,应填“不合”。④“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应填“溢于言表”。
    2.答案:①生病也是借口 ②而主要原因是厌恶官场的险恶 ③除夕观日出实属偶然
    解析: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养亲是借口”和横线后面的“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真实原因”可知,生病也是借口。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可以推导出客观原因——官场的险恶;横线前内容“学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后文话锋一转则涉及主要原因。故勾连上下文,该处填入“而主要原因是厌恶官场的险恶”。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偶逢晴霁漫怀欣”和横线后的“非刻意为之”等信息可知,该处填入“除夕观日出实属偶然”。
    3.答案: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解析:画波浪线句有两处结构混乱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中主语“姚鼐”相关的句子没陈述完整便中途易辙,应该把“姚鼐”放到“为何”前面,让介词“对于”掩盖一下这个多出来的成分;二是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或“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4.答案:D
    解析:D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或着重论述;A、B、C三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5.答案:①“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或者:观景者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 ②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和后文“登山小己”以及问号可知,语句强调自身的渺小,应填写“观景者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一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繁难”可知前文强调当初不便捷时登泰山的不易,根据“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和“便捷舒坦了,却还”的转折可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填写“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一类的句子。
    6.答案:D
    解析:“巡阅”的宾语是“河防”,而非“河防纡道”,应在“河防”后断开,排除A、C两项。“山轿”是“乘”的宾语,“出”修饰的是“郡北门三里入山”,故应在“山轿”后面断开,排除B项。
    7.答案:A
    解析:含义不相同,“镒无词以对”中“以”是目的连词“来”的意思,“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以”是介词“在”的意思。
    8.答案:D
    解析:薛文最后引用的是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
    9.答案:(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解析:(1)关键字词:“旧例”“迁转”“因”“绯”。(2)关键字词:“俄”“辟”“方”“遽”。
    10.答案:(示例)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
    解析:联系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内涵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组织语言,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材料二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上山,走了将近四十里,经过十几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宏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路边的景点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让人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倚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到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