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22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过程
一、引课
同学们,六月是学子的考试月。我们现在通过中考、高考选拔人才,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努力就有成绩。但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的人,十年苦读,一举成名,梦想成真,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有的人,苦读十年,梦想落空,无人问津;有的人,为了科举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清代小说《范进中举》,看看范进上演了一幕怎样的悲喜剧?思考范进中举前后,他和周围人都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范进中举》前后人物的变化,并分析总结人物形象。
生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一)分析范进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并总结范进的形象。
(2)讨论范进“疯”的原因。看视频,了解科举制度,加深对范进“疯”的理解。
(3)学生表演范进喜极而疯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分析胡屠户的形象。
(1)分组合作讨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语句,分析胡屠户的形象。初步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
(3)学生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师总结胡屠户的形象。
(三)分析张乡绅和众乡邻的变化。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张乡绅和众乡邻的语句。
思考:
(1)、张乡绅为何拜访和拉拢范进?
(2)、众乡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师小结
三、总结人物形象和本文的写法。
(1)本文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文章主旨:揭露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讽刺了当时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故。
(2)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对比、细节描写。
四、认识作者,了解《儒林外史》,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学以致用。
五、教师寄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六、布置作业:
1、读《儒林外史》,并做摘抄;
2、运用本文写法,写一篇作文《考试前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3 范进中举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3 范进中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媒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