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随堂精品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1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随堂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1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随堂精品课件,共31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天我们便来讨论这个命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作品简介《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而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博学,对于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一次辩论的场景。解题 庄子与 惠子 游于 濠梁之上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濠梁,即濠水上的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根据课下注释和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梁,桥。一种白色小鱼。悠闲自得疑问代词,怎么。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固然本来完全,完备 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已经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全文翻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根据翻译,梳理庄子与惠子辩论过程。鲦鱼出游从容庄子:鱼之乐惠子:发难-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我非子,不知子→子非鱼,不知鱼庄子:“汝安知鱼乐”→知之濠上有感而发情感逻辑发难反唇相讥推理印证偷换概念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鱼之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这场“鱼之乐”的辩论还体现了惠子怎样的思想?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庄子: 巧辩 尚美 超然惠子: 力辩 求真 拘泥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是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看法一: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最后惠子无话可说。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字词清单古今异义子非我:安知鱼之乐:子固非鱼也: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副词,固然。副词,本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到。介词,在。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结构助词,的。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一词多义固于之文言句式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也”表判断。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yǐnɡ)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起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道:‘我以前能削,但是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秋水》篇中的成语: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太仓稊( tí)米/太仓一粟(sù):比喻非常渺小。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秋水》篇中的成语: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凝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牛马不辨: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河流水大分不清岸边的牛和马。比喻河流水势浩大。谢 谢 赏 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天我们便来讨论这个命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作品简介《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而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博学,对于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一次辩论的场景。解题 庄子与 惠子 游于 濠梁之上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濠梁,即濠水上的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根据课下注释和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梁,桥。一种白色小鱼。悠闲自得疑问代词,怎么。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固然本来完全,完备 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已经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全文翻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根据翻译,梳理庄子与惠子辩论过程。鲦鱼出游从容庄子:鱼之乐惠子:发难-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我非子,不知子→子非鱼,不知鱼庄子:“汝安知鱼乐”→知之濠上有感而发情感逻辑发难反唇相讥推理印证偷换概念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鱼之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这场“鱼之乐”的辩论还体现了惠子怎样的思想?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庄子: 巧辩 尚美 超然惠子: 力辩 求真 拘泥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是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看法一: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最后惠子无话可说。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字词清单古今异义子非我:安知鱼之乐:子固非鱼也: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副词,固然。副词,本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到。介词,在。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结构助词,的。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一词多义固于之文言句式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也”表判断。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yǐnɡ)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起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道:‘我以前能削,但是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秋水》篇中的成语: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太仓稊( tí)米/太仓一粟(sù):比喻非常渺小。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秋水》篇中的成语: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凝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牛马不辨: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河流水大分不清岸边的牛和马。比喻河流水势浩大。谢 谢 赏 析
相关资料
更多